“找规律”是人教版一下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在《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的支持下,教材从 一年级开始就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一学段要求学生“探 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规律,也强 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于是,在新课程的 理念下,笔者展开了备课和教学,得到了同年级组陈老师的 点评与建议。回味同伴的点评,反思课堂实际教学,觉得与 新课程的理念,教材的编排意图,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此后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设计和教学。
【教学案例】 片段一:导入环节师:小朋友们,江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我们一 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从这张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现象? 生:我发现灯笼是一个红两个蓝一个红两个蓝,总是这 样排列的。
生:我发现小花是一朵紫一朵绿一朵紫一朵绿这样排列 的,也就是有规律的。
生:我还发现红旗的规律是红黄绿红黄绿这样排列的。
师:嗯,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上的 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片段二:新授环节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下面两朵花是什么颜色的,理由 呢?生:下面两朵花应该是紫绿,因为前面的花都是按照紫 绿紫绿这样排列的,那这里绿的后面还是紫绿。
师:你说的意思也就是紫绿是一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 一朵紫花和一朵绿花圈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小花排列的规律。(课件出示:
师:你知道中间两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吗,理由呢? 生:中间是蓝蓝,因为前面是红蓝蓝,后面也是红蓝蓝, 所以这里红色后面就是蓝蓝。
师:也就是说哪几个灯笼是一组的? 师:你知道哪几面彩旗是一组的?第12面彩旗是什么颜 色的? 生:是红绿黄一组,第12面是黄色的,因为刚好3面3面, 这里9面加3面就是12面。
师:你说得真清楚。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会找规律了,下面我们就来挑 战自我吧! 接下来是练习巩固。
【教学思考】 没过15分钟,新课教学就结束了,还有学生嘀咕“这也 太简单了,我早就会了”。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上过这堂 课和没上这堂课没什么区别,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增长点,这 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在教学时,当笔者依次出现小花图、灯 笼图、彩旗图时,学生都已经知道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教师 简单重复的问题,学生根本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 不活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到底怎样的设计才是有效的 呢?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找规律”,什么是“找规律”? 《教师教学用书》第175页,所谓找规律,是根据已经观察 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 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 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由此说来,笔者似乎已 经完成这堂课的“使命”了。课堂上,学生都已经会“找” 了,而且认为很简单,课后作业也完成得很顺利,那么教学是不是就止步于此呢?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规律”了呢?《教 师教学用书》第175页“一般来讲,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 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可以称为规律的排列”。
“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 强调对规律的运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 要求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这也是笔者惯用的“伎俩”,学 生说了很多,无非是想引出课题“找规律”,但是到了新授 环节重复同样的内容时,学生已然没有学习的兴趣了。笔者 一厢情愿地依次出现小花图、灯笼图、彩旗图,可是笔者始 终围绕的问题只是“你知道下一个图形是什么颜色吗”?这 仅仅是对规律的延续,但是这种延续或许是“依样画葫芦”, 是对规律的“模糊”感知。尽管或许有部分学生对规律心知 肚明,但又无法言说。“你的理由是什么”,无非是想让学 生圈出规律的“核心”是重复,但是又只圈了一组,不是严 格意义上的重复出现。回看教材第85页“说出图中其他的排 列规律,圈出重复的部分”。这不正是要求对规律的识别和 对规律的表征的强调吗?那么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不应 该只是延续规律,同时应该具有如何识别规律和描述规律重 复出现的特点,让学生只能意会的“无形”规律变为可听、 可说、可看的“有形”规律。
【教学对策】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笔者适当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对“找规律”进行了重新思考。
一、猜出规律,激起学习热情 教材的主题图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这样的 材料不感兴趣。于是笔者自制小花,跟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 戏。先贴出第一朵紫花,学生猜的答案五花八门;
接着贴出 第二朵绿花,学生的猜测还是各种各样;
当一个基本单元结 束,再贴出第三朵紫花时,学生隐约有了线索,声音慢慢趋 向一致。学生的心理处于紧张兴奋状态,急于想让教师再贴 一朵花证明自己的猜测。于是,笔者顺势贴了第四朵绿花, 这一下学生情绪激昂,高呼“猜对了,猜对了”。笔者顺着 学生的猜测接着再往下贴,一直到三组重复出现。提问:“为 什么开始你们猜不中,后来你们就猜中了呢?”有学生回答, 因为开始不确定,不知道下一朵是什么颜色,后来发现都是 一朵紫一朵绿这样排列的;
有学生回答,其实都是按照紫绿 紫绿这样排列的,是有规律的;
也有学生回答,就是两个紫 的中间一个绿的,这样隔开来排列的。教师评价:你们可真 聪明,说出花是按照紫绿紫绿的规律排列的,那我们一起来 读出这个规律,要求让别人一听就能明白你说的规律是怎么 样的。
二、读出规律,理解规律的重复特点接下来有学生用停顿的方法读出循环组:紫绿,紫绿;
有学生读紫绿(重音)紫绿(重音);
也有学生读紫绿,表 示后面都是如此。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描述规律的方法。
然后教师要求全班齐读,感受规律的重复性,并读到超出黑 板上小花的数量,充分感受规律重复性的好处(不看见也能 猜测到),体会规律可以用来预测。
三、分出规律,建立规律视觉表象 读一读可以从听觉中感受规律的重复性,分一分可以从 视觉上清晰感受规律的基本单元——循环组,建立规律表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分一分 …… 教师可适时小结:像小花这样总是按照紫绿紫绿的规律 排列的,数学上就说是重复排列的规律,紫绿就称为一个循 环组,不断重复出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复排列的 规律(出示课题)。如果说之前学生在用停顿、重音的方法 读的基础上对规律有了初步的体会,那么现在用粉笔在黑板 上画竖线清晰分出每一个循环组,则从视觉上更加加深了对 规律的理解。教师顺势提问1:那么根据这样的排列,你们 知道第10朵花是什么颜色吗?理由?有学生回答,接着往下贴一直到第10朵,是绿花;
有学生回答2朵2朵数,刚好5次, 所以还是绿花。教师评价:你说得真清楚,你的意思也就是 每组有2朵,有这样的5组。更有学生回答,其实不用贴就知 道是绿,因为我们发现第1,3,5,单数的时候都是紫花, 第2,4,6双数的时候都是绿花。教师评价:你发现了数字 和花的颜色之间的联系,你的发现很深刻。那么第55朵呢? 第100朵呢?学生回答,“55是单数,所以是紫花,100是双 数,是绿花”。教师提问2:那么你们知道这10朵花中,是 紫花多还是绿花多呢?理由?学生脱口而出“一样多,因为 都是一朵紫的后面跟着一朵绿的,刚好5组”。教师提问3:
那如果我只知道其中的部分呢,你能判断谁多谁少吗?课件 出示:
学生回答:“紫色多,绿色少。因为都是一紫一绿这样 排列的,最后紫的后面应该有个绿的,但是现在没有了,所 以紫色多了一朵。”教师评价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意思也 就是一朵紫的要对应一朵绿的,最后多出一朵紫的没有绿的 相对了,所以绿的少了。这种现象数学上称为“一一对应”, 我们要等到高年级的时候才研究这样的问题,你真是太了不 起了! 对于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美国数学教育家 G·波利亚有 过一个比喻:“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是成堆 地生长的,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排列现象属于重复规律排列,更属 于间隔排列问题。伴随教师逐步深入的三个提问,学生的思 维不断深刻。这种“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将来学习间隔排列 问题埋下了伏笔。
四、再猜规律,深入理解“循环组” 通过前面的三个环节,学生对规律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 认识。同时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接下来就由课件演示:
先出示前两朵,猜第三朵,学生说没规律,什么颜色的 都有可能;
再出示第三朵,这个时候,学生都以为一个循环 组已经出现,说太简单了,第四朵是绿色啊,跟前面一样。
教师在学生激动时,课件出示第四朵红色。这个时候气氛瞬 间凝固了,都不出声了,原来规律还没有出现。于是有了深 入讨论:那么到底看到什么地方才能保证猜对呢?教师依次 出现第5,6朵花,有小朋友说还不放心,教师继续出示第7, 8朵花,这个时候学生都说够了,下面肯定是这种规律。这 样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重复性规律要两组以上才能保证 猜正确。
就这样,通过猜出规律,初步感知规律;
分出规律,读 出规律,深入理解规律;
变化材料,再猜规律,破解规律难 点,学生对规律的表征和描述有了清晰的表达和认识,在这基础上对规律的延续和创造也是运筹帷幄。至于课例中的灯 笼图和彩旗图,教师作了相应修改作为课堂巩固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德儒.现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7. [2]皮连生,主编.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 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