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语故事300字左右1: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 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 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 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 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 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
儿童成语故事300字左右2: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 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 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 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 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
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 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 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
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 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 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 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儿童成语故事300字左右3: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 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 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 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 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 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 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 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 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 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