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是理论体系本质的标志。提出各种方案的人都声称自己的方 案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又同时指责其他方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本质。但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争论各方都不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作层次 分析。这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就不免带有抽象性。为了将讨论推向深入, 我们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进行层次分析。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如何时, 实际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了两个层面,即本质和现象。这种区分是必要的,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在这里,本质 是作为和现象相对立的统一整体而存在的。
假如我们不限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而且还看 作普遍、特殊和个别的统一,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了三个层面,即普遍性、 特殊性和个别性。现象层面和个别性、偶然性相当。本质层面,在后一种分法中 就成了两个层面: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都是对象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它们都贯穿对象 的一切方面。对对象来说,它们都是不可动摇的。它们一旦变化,对象就不再是 自己。所不同的是,普遍本质不是对象所独有的,而是和其他对象共同具有的, 特殊本质则是对象所独自具有的。例如,新陈代谢是哺乳动物所不可缺少的属性, 但又不为哺乳动物所独有;
而胎生、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儿,却不仅为哺乳动 物所必须具有而且为它所独自具有。对哺乳动物来说,前者为普遍的本质属性, 后者则为特殊的本质属性。
任何对象的本质属性,都分作普遍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本质属性。马 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作为哲学,和其他任何哲学一样,是 一种世界观,和其他任何唯物主义哲学一样,在哲学的路线斗争中同唯心主义相 对立I和其他辩证法哲学一样,在发展观上同形而上学相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 具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法哲学的普遍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哲学, 它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是历史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 己的特殊本质。
重复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作为哲学,不能不具有哲学的普遍本质, 否则,它就不是哲学、不是唯物主义哲学、不是辩证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又不能不具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否则,它就不是具有独 立形态的哲学,就划不清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多年来,人们 一直强调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唯物主义。近 年来,人们更强调他们(特别是马克思)对实践原则的贡献、对主体性原则的贡 献。原则上说,这些都是正确的,应该的。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哲学是 哲学唯物论,是他们“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挽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把它转 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3页)。马克思在 哲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恩格斯却把它归结到一点:即创立唯物史观。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前提。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一个因素,无条件地被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不 是唯物论的,也不能不是辩证法的。何唯物论作为一条哲学路线早巳存在,近代 自觉的辩证法是黑格尔所创造,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唯物论和辩证法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之所在。
相反,唯物史观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质的一个层面,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唯物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 它自身并把它同其他任何哲学区别开来,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本质之所在,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质的规定之所在。
唯物史观是以唯物论、辩证法为理论前提的,它天然地包含着唯物论 因素、辩证法因素。唯物史观既是唯物论的又是辩证法的。人们不是讲唯物论和 辩证法的统一吗?唯物史观就具体体现了这种统一。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分作哲学的普遍本质和哲学的特殊本质, 那么也就有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就 有了一个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还是特殊本质放在首位的问题。这是解 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问题的关键。而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 恰恰是在没有明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混乱,也就不奇怪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统一,那么在其构成 上,也就有三种概念,即普遍概念、特殊概念和个别概念。
所谓普遍概念,就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本质的唯物论概念、 辩证法概念,如存在、物质、思维、意识、矛盾、同一性、斗争性、质和量、肯 定和否定等等。这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学说所共同使用的概念。
它们的存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共 同的哲学本质。所谓特殊概念,就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本质的概念,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实践等等。这些概念是马克思、 恩格斯创造的唯物史观概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自具有。它们的存在,表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本质,区别于其他所有哲学。
普遍挺念和特殊念,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方面、一切环节的全 局性概念,在它们之外,是个别概念。所谓个别概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局部 起作用的概念,如民族、家庭等。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次要地位,在关于 哲学体系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它们。
作为普遍概念的唯物论概念、辩证法概念和作为特殊概念的唯物史观 概念,都表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论取走一个唯 物论概念(如•物质”),还是取走一个辩证法概念(如•矛盾”),或者取走一个唯物 史观概念(如•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将不再是它自己。唯物论概念、辩 证法概念和唯物史观概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 唯物史观概念的内涵要比唯物论概念和辩证法概念丰富得多。正如唯物史观无条 件地把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一个因素包含于自身一样,唯物史观的每一概念无不 同时包含着唯物论因素和辩证法因素。例如“社会存在”这个概念,它的唯物论性 质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它被界定为一个历史过程,而不是被界定为一个静止的 物,其辩证法性质也是明显的。在后面我们将会看到,唯物史观概念同唯物论概 念和辩证法概念的这种差异,对于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有普遍、特殊和个别三种概念,到底那种概念可 以成为它的核心?核心概念,在理论体系中居中心地位,是理论体系的质的规定 性之所在,也是一理论体系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根本标志。欧几里得几何、罗 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就其概念构成而言,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仅仅因为 作为它们的核心的“平行线”概念不同,形成三门性质不同的数学科学。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有许多概念都是一样的,仅仅因为41剩余价 值”这一概念,使它们成为性质不同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个别概念只 在局部起作用,它显然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这样,只有两种可能, 或者以它的普遍概念为核心,或者以它的特殊概念为核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概念和特殊概念作为贯穿一切的东西,它 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同其他一切概念、一切原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可以看 作它周围概念彼此联系的中介。由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出发,都可以引出其 他所有概念。因此,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作 核心,去构造自己的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中,会同 时出现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人学、实践唯物主义等一批建构方案。这些建 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方案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概念或特殊概念为 核心的,它们都可以由自己的核心概念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概念。应该 说,它们都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种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合理的、 正确的。是的,普遍和特殊是统一的、彼此关联的,人们既可以由特殊概念引出 普遍概念,也可以由普遍概念引出特殊概念。但普遍对特殊的关系和特殊对普遍 的关系并不是均等的。普遍性对特殊性来说具有必然性,特殊性必然把普遍性作 为一个规定包含于自身(例如“人”和•黄种人"相比较,•人”是普遍,黄种人是特 殊。•黄种人’必然具有“人”的普遍性,它一定是“人”);
相反,特殊性对于普遍 性只具有偶然性,不具有必然性(“人”作为普遍,它可以是作为特殊的“黄种人”, 也可以不是作为特殊的“黄种人”,甚至没有•黄种人",“人”还可以是“人”,因为 它还可以是黑种人”、“白种人”)。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 概念,对于作为特殊概念的唯物史观具有必然性,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唯物史 观的每一概念必定是唯物论的又是辩证法的。相反,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特殊概念,对于唯物论概念和辩证法概念只具有偶然性。唯物论概念(如“物 质”)、辩证法概念(如“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已经存在,它们不 一定是唯物史观的。正因为如此,假如以普遑的哲学概念为核心去构造体系,作 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独特贡献的唯物史观就成为非质的、可有可无的。本世纪30 年代,由原苏联学者所賦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就是一个典型。
这种教科书,分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辩证唯物 主义部分自身又分成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个部分。其中唯物论部分讲述世 界的物质的统一性,辩证法部分阐发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认识论部分阐发认识 过程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部分阐发社会历史过程的辩证法。在这里,物质世 界是全体,辩证法是这个全体的普遍规律,认识和社会是这个全体的局部,社会 历史过程的辩证法是普遍辩证法的局部表现,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是普遍辩证法的 反映。这是一个以“物质”概念(或者说以“存在”概念)为核心的本体论体系。它 在形式上包含唯物史观,但在实质上是排斥唯物史观的。它把自己规定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而自然被看作物质世界本身,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的一个局部。其逻辑结论必然是:关于 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是物质世界的局部问题,不是世界观问题,不是哲学问题。
国内外有一批学者正是以此为口实把唯物史观排斥在哲学之外。而抹掉唯物史观 这一马克思的创造,还有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流行的哲学教科书弊端有种 种,但就其体系构成而言,最根本的弊端就是以一个普遍性的概念为核心去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而且只有普遍、特殊和个别三 种概念。既然个别概念不会成为核心,又不能以普遍概念为核心,剩下只有一种 可能,即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的唯物史观概念中去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的核心,欧几里得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以自己特殊的“平行线” 概念I四胃为核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自己特殊的“剩余价值”概念为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能以自己的特殊的唯物史观概念为核心。唯物史观是马克思 的伟大创造,以唯物史观的概念为核心建构体系,首先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特殊本质I其次,又因为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唯物史观的概念同时具有唯物论 的性质和辩证法的因素,以它为核心建构体系还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 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中,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提法的可贵之 处,在于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概念为核心建构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当马克思着手制定自己的世界观的时候,一开始就强调实践 的革命性、批判性,指出人们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 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合理解决,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 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不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的错误,公开申明哲学 的使命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灵魂,以它为核心去建 构理论体系,可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提法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划清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和其他任何哲学的界限,应当坚持。但是假如抛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称谓问题,仅就其核心概念而言,我们认为把“社会存在”称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核心也是可以的。“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是 最根本的社会实践。“社会存在”的其他任何内容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无不包含有 “社会实践”这个规定。把“社会存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把“社会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并不矛盾。另外,“社会存在”这个概念是由传 统的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物质”概念发展来的,它包含着“存在”、“物质”的 一般规定。“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概念,但它是包含着普遍的特殊, 以它为核心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既可以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 本质,又可以表明它同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这样,以“社会存在”为核心不 仅不会丢掉“实践”,反而会制止对“实践”作唯心主义的解释。
综上所述,在我们看来,和其他任何科学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是一个用概念建造起来的逻辑结构,它也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因为核心概念 是理论体系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首先必须确定其核 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分作普遍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反映其本质 的概念分作普遍的唯物论概念、辩证法概念和特殊的唯物史观概念。普遍概念和 特殊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时存在,共同起作用。但因为普遍对特殊具有 必然性,特殊对普遍只有偶然性,特殊概念一定把普遍概念作为一个因素包含于 自身,普遍概念却把特殊概念作为偶然的、可有可无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只 能以一个特殊的唯物史观概念为核心。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就是“社会存在”。但我 们同意,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提法,因为•社会实践,也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 念,同时它和•社会存在”在许多方面是重合的。
封毓昌(本文作者: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 学博士)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