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两者关 系的错位 (一)幼儿教师认证标准难以渗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 学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认证主要包括资格认证、招聘考核、 职称评审以及职务区分等,主要针对幼儿教师或即将走入幼 教岗位的人。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师储备力量, 处于接受幼儿教师职业认证的长期预备阶段,在预备期间不 直接参与职业认证,只接受学校考核,学校教学、考核与幼 儿教师职业认证呈相继关系。受教学功利性与便利性驱使以及师资水平、时间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学校专业考核主 要为教学服务,两者在校内可以形成互佐互证关系,而对幼 儿教师认证标准的参照却得不到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检验与 佐证,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自说自话,追求 教育实用性的同时却滞后于职业发展或与职业脱节,因此幼 儿教师认证标准难以渗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幼儿教师认证标准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容易 出现导向性偏失 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最为接近的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 核和幼儿园招聘考核,因此,无论从教学认可度还是从学生 就业出路考虑,依从幼儿教师资格考核标准以及各地入编、 招聘考核标准进行教学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然选择,专 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据幼儿教师 入职考核的系列标准进行。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却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结论。
目前,幼儿教师入职考核简单、笼统、片面,高等院校将幼 儿教师认证标准作为高高在上的风向标,貌似与职业进一步 接轨,其实仍与幼儿教师工作相距甚远,学生入职后的从业 能力依然较为薄弱。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弥散导致难以与幼儿教 师认证对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职业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乃至整个高教系统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受高校传统教学观念 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管理者和教师追求教学“学术性”, 对待教学“职业性”依然谨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同时, 在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之下,学生对学历的追求热情远远大 于对职业探究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 然要考虑学生的这种需求甚至会将其纳入专业教学目标的 范畴,导致教学目标弥散,难以与幼儿教师认证对接。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互动模式的 内涵 互动模式中包含四个要素,即高等院校、幼教机构、教 育专家和政府。高等院校层面,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人员建立 新的学生考核机制,带领教师积极与幼教机构达成合作,更 好地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其中专业教师是互动模式运 行的重要施行者。幼教机构层面,主要是幼儿园等幼教机构 管理者能够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发挥主动性,为准幼儿教师接 受定期实践考核提供机会,并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提供细节 方面的咨询与建议。教育专家是教师认证标准制定的重要参 与者,决定着互动模式主体的内涵。同时,专家对高校学前 教育专业教学的引领与服务作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教 学对幼儿教师职业认证体系的参照程度。政府层面,政府保 障建立非营利性权威专业团体实行认证,是互动模式得以实 施的重要条件,而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是互动模式建 立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推动力量。各主体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各方主体 之间的互动关系 1.政府和学前教育专家的互动 幼儿教师认证体系至少应包括认证条件、认证内容、认 证机构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尚无幼儿教师认证的专业权威机 构。〔1〕政府和学前教育专家的互动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互动的过程中,政府组织、赋权成立幼 儿教师认证机构,这一专业权威认证机构主要由学前教育领 域专家组成,集学术与管理功能于一体,政府为认证机构提 供支持与保障,这是政府和学前教育专家互动的核心内容。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师认证机构的互动 一般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即适应期(1~4年)、探索期(5~9年)、反思期(10~14 年)、学者期(15年以上)。〔2〕高校和幼儿教师认证机 构的互动首先打破这一分段,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前至 学生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之时,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对高 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行考核。〔3〕但是,目前我国尚没 有统一、规范的幼儿教师认证标准体系,制定统一、专门、 明确的幼儿教师认证标准体系是优化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和促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举措,这 是幼儿教师认证机构的首要工作任务。档案袋评价贯穿幼儿 教师整个学习与从业生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 间的评优和应聘,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升职等都以此评价为重要依据。但评价标准在不同阶段应有所变化,对在校学 生应重点考核其综合素养、应用能力、专业态度以及相关知 识技能,对新入职教师应重点考核其观察与研究教育对象、 教学过程和实践学习的能力,对成熟教师应重点考核其教育 理念、教育方法分析、学习能力以及教育管理能力。对学前 教育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师进行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主体 是专业教师和幼教机构管理者,因此,幼儿教师认证机构不 仅是重要的评价主体,也是评价的技术指导者与监督者,评 价由幼儿教师认证机构、学前教育教育专业管理者与教师、 幼教机构管理者三方共同完成。但在评价体系中,学前教育 教育专业与幼教机构不是服务于幼儿教师认证机构,而是幼 儿教师认证机构为这两方服务,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幼 教机构师资水平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职业对 接。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教机构的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幼教机构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参与学 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二是为学 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并将评价学生实习实践 表现作为档案袋评价的重要内容。三是承接档案袋,在招聘 新教师、为新教师安排任务与指导工作时基于其学生时期档 案进行。四是定期安排幼儿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交流经 验,及时更新理论知识。而在与幼儿园互动的过程中,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也要做到几点:一是组织协调专业教师,邀请幼儿园教师,咨询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二是建 立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与时间,充分利用实习 实训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为幼教机构师资的在职 培训服务。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互动模式 的特征 在互动模式中,各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和作用,在逐渐形成合力的基础上解决各方主体都关注与困 惑的问题―――幼教师资问题。其特征在于将职业准备阶段 纳入职业发展历程,将评定渗透于幼儿教师学习与工作的整 个职业生涯,以教师评定带动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提高师 资水平,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幼儿教师、幼儿等主体的全面 发展,适应我国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1.模式中多主体的互动意识明确 在互动模式中,政府与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合作建立幼儿 教师认证机构,这种认证机构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它协 调、统筹幼儿教师职业发展整个历程的认证内容、认证方式 和认证标准,同时也以监督、指导评价的方式为学前教育专 业教学和幼教机构师资吸纳与培训提供服务。而高校和幼教 机构也在评价体系的统筹下,增强彼此联系,增进相互合作。
在互动模式中,各主体的任务更加明确,利益得到协调,提 升了互动积极性,互动意识更加明确。
2.以档案袋评价取代传统评价方式我国尚无统一、专门、明确的幼儿教师职业认证标准, 传统的幼儿教师评价偏重于标准化评价方式,这是幼教师资 培养与管理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走上 幼儿教师岗位并获得专业发展,将所学知识顺利迁移到实践 中十分重要。在互动模式中,将传统标准化评价改革为让 (准)幼儿教师在自然的学习与教学情境中展现自己的教学 实践能力,以及将自己所掌握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不同 教学情境中,这种档案袋评价方式更加适宜于对(准)幼儿 教师核心素养的考核与促进。
3.评定既是检验手段也是合作与互动的纽带 在互动模式中,幼儿教师评定的作用远不只是审核与检 验。档案袋评价扩展到高等院校,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 儿教师职业发展搭建了沟通桥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教 机构以评价为纽带达成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开展课题研究, 为彼此提供学习条件。专家团体也在评价与教学指导中,同 高校和幼儿园加强沟通,在表达专业诉求的同时更好地服务 一线教学。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互动模式的 实践意义 政府、学前教育专家、高等院校和幼教机构各有立场与 需求,但最终目的都在于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突破原有模式, 微调立场,一定程度上放弃眼前利益,建立高校学前教育专 业教学与幼儿教师认证的互动模式,这是多方合作利益的最大结合点,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教机构实现利益平衡,共 同促进幼教事业发展 解决师资问题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互动模式中, 学前教育专业与幼教机构的合作帮助学生将在校学习的专 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幼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大致具 备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提高了职业适应性,能更好地胜任 工作。而幼教机构则能够招聘到适用人才,对于园所的发展 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互动模式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与幼教机构实现利益平衡,最终共同促进幼教事业发展。
(二)以幼儿教师评定带动专业发展,提升高校学前教 育专业教育质量 在互动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在校学 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对接与顺承关系更加顺畅,使幼儿教师在 工作中快速适应、获得发展。首先,互动模式为高校学前教 育专业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考核内容与方式,而且专业教学的 内容选择与实施得到了专家团体的指导和幼教机构的实用 性建议,使整个教学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其次,互动模式将职业准备阶段纳入职业发展历程,将评定 渗透于幼儿教师学习与工作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学生的职业 准备更加充分,职业发展能力顺利施展。
(三)专家团体与高校、幼教机构增强联系与沟通,提 高幼教师资素养学术性与职业性之争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从未停止过,学 术团体和一线教师成长与工作场域分离是这一争议的重要 原因所在。学术性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与保障,职业性是社会 需要的具体体现,只有二者在幼教师资培养体系中交融、共 生,幼教事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4〕在互动过程中,专 家团体与高等院校、幼教机构增强联系与沟通,使得学术理 论渗透在师资培养与成长的全过程,职业性更多进入学术研 究视域,极大地增强了从业人员的理论修养与职业素养,为 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支撑和动力源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