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 班级行动口号

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 班级行动口号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10-08 07:46:55 点击: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

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问题与行动 “彰显大学生精神风貌、蕴含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大学 班级文化本质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1]然而,当前 大学班级文化在充分发挥释放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 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的同时,也广泛存在着深度异 化的问题。因此,探求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 值,追问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方式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必经 之路。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学界对“班级文化”理论的阐释不断深化,诸如,亚文 化视角认为,“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大多数成员在学校环 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产生的生活式样。”[2]文化综合体视 角认为,“高校班级文化是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 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3]虽然 学界研究的视角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其最基本的 内涵,主要包含从社会文化、大学文化、青年文化三个维度 对大学班级文化进行剖析。首先,从社会文化维度,大学班 级文化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传播、借鉴先进外来文化, 培育并创新新型文化的同时,将自身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 是社会文化发展最为牢固的根基;
其次,从大学文化维度, 大学文化通过促进、提升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价值尺度等产生积极影响,辐射到大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班 级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共同发展;
最后,从青年文化维度,“青年文化是得到青年基本认同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以 及生活方式的总和”[4]。大学班级文化的主体是青年人, 它是凝聚青年人的精神纽带,体现着青年人的思维以及对大 学班级文化的认同感。虽然不同时期大学班级文化会产生变 化,但大学班级文化中始终彰显着青年人特有的气质和精神 的价值观。

明确“大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探讨大学班级文化 建设功能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 问题进行分析则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 求。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指在社会文化、大学文化、青年 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下,发挥其释放、渗透、促进、提升等特 有功能,并通过扩宽渠道、凝聚共识、联结生活、选择高雅 文化,从而实现班级文化主体的认同和内化。

(一)释放自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获得自我 教育的自觉意识与能力”[5]。释放自由功能是指在班级文 化建设中,将班级学生追求内心自由、生命自由,成为实现 理想、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要义,并让班级文化成 为学生陶冶、锻炼、反省、培养的精神摇篮。大学班级文化 为学生绽放自由、释放生命的原始能量提供一个自由的生态 环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6]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释放自由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营造宽松环 境、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发挥作用。释放班级学生自由主要体现为两个优势:其一,激发班级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

自由使创造绵延,班级学生按照新的方式对原有的信息进行 重新组合和联想,从而形成独有的个性特征,进而成为具有 创新个性的班级主体。其二,唤醒班级文化主体的自我意识。

倡导彰显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人意愿表达的班级目标与正 确价值观,使其成为班级学生认同的深层次的行为准则,唤 醒班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渗透主流价值功能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使这 些主导文化进入班级,并被班级文化主体认同和内化。”[7]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把社会主导文化渗透到学生中并被学生 吸收、内化的功能。所谓渗透主流价值功能,是指通过班级 文化环境、活动等间接的文化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渗透 性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在吸收、整合、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其思想品质和素养的功能。一是通过主题渗透。通过理 论知识研讨、名师座谈等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 透到教育内容的问题与观点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
二是通过实践渗透。利用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平 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引导行动,在行动中渗透知 识;
三是通过环境渗透。通过硬件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 境以及网络环境的渗透,使其发挥潜在的导向作用。

(三)促进对话交往功能 “大学班级文化的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会通过各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3]促进对话交往功能是指利用班级活动、班级网 站等载体,以提升班级学生的对话意识与创造对话情境为前 提,借助适宜的主题与时机,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与自由对话,并实现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 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首先,提升班级学生对话交往意识, 创造良好的对话交往情境。辅导员以“激发者”的身份,鼓 励学生彰显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帮助与关怀的视 角唤起学生对话兴趣。其次,找准对话交往的主题与时机。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正确引导性的主题开展班级文化活 动,正是激发学生思维与言语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促进 精神交流与自由对话。“对话的深层蕴意就是精神交往,其 目的是促进人内心世界的丰盈,实现人心灵的陶冶和充实” [8]。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以人性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独 立思考与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知识传授、生命领悟、行为 规范等方面,激发班级学生心灵碰撞,产生共鸣。

(四)提升精神品质功能 提升精神品质功能是着眼于教育者有意识指导和受教 育者潜意识接受,主要以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 式引领学生的价值选择、精神品质和理想追求,促使班级学 生追求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 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 励的作用。”[9]为此,运用好班级文化形态中的提升精神品质功能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一是培养班 级学生的理性自觉,这种独特的理性自觉不仅将学生的生活 意义、价值实现与美好生活的普世价值相联系,与校园、社 会发展相联系,而且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与班级成员的幸福生 活相联系;
二是培养班级学生追求卓越、优秀的精神动力, 帮助班级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建立良好的精神世 界;
三是培养班级学生审思明辨的能力,引导学生明智地处 理社会、班级以及个人事务。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的过 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 在当前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管理者遵循着马克 思所说的“形成真正集体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自由,集体不应 该成为个人自由的束缚和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个人自由的重 要条件。”然而,在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在顺应中 逃离自由”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自由” 本质内涵的错误解读,以及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行动上发 生了偏差。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主义、实用 主义。在充满种种利益诱惑的市场社会,存在着在顺应中媚 俗的大学班级文化,正如钱理群先生哀叹的“我们在培养极 端的利己主义者。”二是将自由等同于绝对自由,也就是无 任何限制的自由。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部分班级学生认为“随心所欲”最重要。然而,“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开的 统一体,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约束,二者互补互 渗。”[10]因此,长期地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由、理解自由, 将导致班级学生认识问题发生偏差、对待事情极端化。

(二)在功利中逃离价值 在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班级文化异化 为犬儒文化,一种顺应主义的文化。受网络媒体错误引导的 影响,班级学生在功利中逃离价值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

“辨不清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导致个人主义滋 长;
重视追求物质生活之梦,轻视对精神生活之梦的追求” [11]。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主流价值的错误认知。其具体 表现为:一是功利主义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往 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关注集体利益。学生在参与活动之 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 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较强的目的性导致部分同 学对自己目标以外的其它事情不闻不问,认为参加活动会浪 费自己的时间,因而拒绝参与班级活动”[12]。二是功利主 义使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化。学生认为班级开展班级文化 活动完全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三是功利主义使价值 取向个人化。学生一味地追求显性的、即时的效益,并不考 虑对自己长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功利中逃离价值问题将 直接影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班级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 的表现形式。但目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班级文化活 动形式化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深入、持续性。

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沉醉于只有概念没有多 少实际内涵的“空中楼阁”式的班级文化,把大学生的真实 生命丢得干干净净,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13];

二是缺乏创新性。班级文化活动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 未能实现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 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理念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 庇所。”[14]而且,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 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以及对班级的 集体荣誉感削弱。“对待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一般 性的号召上,也不应‘大呼隆’运动式地开展,必须重在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思维创新的空间,一个实践 的舞台”[15]。因此,班级文化活动是否具有持续性、创新 性、主导性将会影响开展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

(四)在追求外在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 “人的精神品味是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开掘,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1]从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来看, 班级学生存在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的问题。一是班 级学生主体选择具有盲目性,素质具有差异性,认识具有封 闭性;
二是功利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存在 偏差。其具体表现为:首先,盲目追求时尚。班级学生呼吁举行以时髦的节目、话语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但在活动中却 “忽视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在班级塑造中独特的地 位,并没有将行为、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班级文化深 层融合”[16]。其次,缺乏精神自律。在行动中,大学生往 往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他们 的精神生活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自动地获得相应 的补充。因此,在追求时髦中丧失精神品味将直接影响班级 文化建设价值的体现。

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与教师有 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扩宽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班级 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 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的整体定位与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上扩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释放大学生思想自由是开展大 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宽教育渠道。通过利 用主题研讨的形式,以“国家梦·社会梦·我的梦”为主要 内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热点进行每周固定的研究 讨论,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
其次,扩宽 宣传渠道。通过利用班级宣传栏、海报、编排话剧等喜闻乐 见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扩宽网络渠道。“调查显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 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17]由此可见,网络 渠道成为大学生最典型、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并起到促进教 育渠道、宣传渠道的作用。网络渠道主要通过利用班级网站 设立“班级文化建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讨论专栏,为班 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建立专栏维护、 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 级成员的参与性。

(二)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回 归社会主流价值 “文化多元化使整个社会不再有至高无上的文化权威, 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失去了解释标准,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 价值尺度的失衡,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感觉走”[18]。因此, 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至关重要。

“寻找主流价值取向归位的途径和方法,要在充分认识大学 生价值取向多样性、差异性和超前性的基础上,侧重大学生 价值取向本身合理性的增强及其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整 合。”[1]从班级这一独特的基本组织出发,凝聚班级学生 思想共识,回归社会的主流价值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路 径。凝聚班级学生思想共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要将幸福观教育与日常情感熏陶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将正 确幸福观传递给班级学生,解决班级学生实际问题。其二是 要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与推进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针对性活动相结合。班级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会、就业技能 培训会”等,针对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三是 要将培养批判能力与案例分析活动相结合。“在班级文化建 设中,同样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与重建”[19]。班级 文化建设亦是如此,班级学生更应具有批判能力,班级举办 案例分析活动,对社会的话题、行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 选择、判断能力,并不断增强学生做人做事的自治能力与自 律精神。

(三)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 大学生有交流对话空间是推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 心要素,要从联结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拓展主题教育空间, 提升大学生交往对话能力。班级是“组织动员大学生围绕教 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形成的以依托空间为基础的特定社会 场域”[20]。由于创设地点、发展形态不同,班级将拓展班 内与班外主题教育空间。首先,班内主题教育空间。班级组 建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组,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特点、趋 势进行探讨与分析,增强班级存在感。其次,班外主题教育 空间,以“班级梦,志愿行”为主题,开展“三化”志愿服 务活动。基地化。班级在偏远山区学校成立志愿服务基地, 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学习梦;
团队化。走进社区建立班级志愿 服务站,让学生在行动中回馈社会;
常态化。以内在建设和 外在宣传两种途径打造班级志愿服务文化。通过建立志愿服 务制度,结合班歌、班训等文化要素,吸引更多的班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同时以内部建设为核心,班级将志愿服 务时刻体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组建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 实现班级学生共同成长。

(四)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 精神品味凝聚了文化创造的智慧和理想,内涵着人本质 的全部意义,将对人的情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巨大 的影响。因此,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将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 作为核心,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首先,要引导班级学 生选择具有道德感、使命感、责任感的高雅内容,“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确立马克思主 义的坚定信仰”[2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班级文化建 设,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班 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对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班级 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先要了解和培养 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追求,进入他们的精 神世界,使其个性联结关系,联结世界,以提升大学生个人 的精神品质。最后,要引导班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与个人价 值相结合的高雅内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个人创 造性的同时,不盲目地追求“自我利益”,应拒绝现世社会 的各种诱惑,不能失去自己的灵魂而沦为现实的附庸,从而 在帮助学生处理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的基础上,提 升大学生的精神品味。

参考文献[1] 黄正夫,易连云.意蕴、境遇及诉求:大学班级文 化的德性审视[J].大学文化研究,2013(1):109. [2] 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 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3(9):79. [4] 万美容.论青年文化及其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2010(5):17. [5] 张桂生.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J].思想教育研究,2010(8):10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7-508. [7] 杨骞,蒋洪波.大学生自我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0. [8] 成雁瑛.论大学教育的对话机制[D].长沙:湖南大 学硕士论文,2012. [9] 海国华.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 中国教育学刊,2008(8):25. [10] 马海花.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D].长春:东北师范 大学硕士论文,2012. [11] 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8(8):38. [12] 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17. [13] 王泓.大学生文化的俗化倾向原因分析[J].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9. [14] 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 教育,2012(8):57. [15] 李堂.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 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2. [16] 李合亮,王辉.新媒体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2(10):49. [17] 苏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 的理性回归[J].教育探索,2012(10):124. [18] 李琰,易连云.基于道德精神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