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10-05 07:51:40 点击: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以现代信 息技术为平台,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创造 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赖以存在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 展的条件,势必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研究表 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呈 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 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明显的新趋势。

一、深度人本化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 逐渐进入普及性应用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信息 技术仅仅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 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层次,无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 人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 会的贺信中指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 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 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2012 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 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 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 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 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 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2]。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 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思 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而其载体和形式则是 可选择的,但无论什么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只是手段,都必 须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当前,“衔着鼠标出生”的95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作为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快速、离散和 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了崇尚民主、追求白由的个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坚 持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基于深度人本化理 念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实现公平教 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 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深度人本化是“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公平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只要手持一个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教师任你选、名校任你挑”的教育 图景。这一快速、离散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深度人本化理 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 地域壁垒,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轻松实现学习的四个 “any”(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2.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平等教育 互联网不仅具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其思想政 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增强教 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微博 等技术的即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 被控制的不协调关系,进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3.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个性教育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者有可能及时、准确地 了解人的思想情绪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教 学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同时,网络参与的平 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他们可以 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MOOC、微课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提交教育教学 需求订单,而学校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上教育平台打造定制 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二、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 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模 式,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具有精神交流性 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化也成为一种新常 态。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的初始阶段,是 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 段的远程教育,它将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接用于虚拟教室或 直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2年,以 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特点的MOOC和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微 课等蓬勃兴起,便把线上教育推向高潮。其实,线上教育和 线下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线下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以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交互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以 情感人、以人格服人。而线上教育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 进行思想对话,具有及时便捷、多种方式融合等特点,这对 于“衔着鼠标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 感染力,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更易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显然,这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融合了线上教 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具有线上与线下各自都不具有的整体 优势(见表1),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方主体地位的正确选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 体;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为双主体的师生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兼顾群体和个性的需 求和差异,允许有学习计划约束下的一定自由。显然,只有 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既增进情感交流,又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学习环境上实现传统教室和网 络空间穿越,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了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教育体系生态化 生态系统源于生态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整合,它 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生态 系统,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启 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和工作体系走向生态 化 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如建设舆 论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等等,即使是位于社会高端的政治领 域也要构建政治生态。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虽然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但这些与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相 适应,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在净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构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充分用好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 课程与微资源两种资源、PC和移动两种终端,广泛运用传统 媒体和现代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 程覆盖。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合力化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在目标上统一要求,空间上无 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保 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 一,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合力,生态系统能正确处理规模化 与人本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学习 结合转变,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 动性。第二,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促进 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传统课堂、 实践课堂各自的育人优势。第三、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 专业课的教育合力,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 育人职责。第四、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坚 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所有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 需要、符合家庭期望、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特点的全方 位育人模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隐性化 教育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前者指直接的、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后者则是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 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或 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 杰克逊( Jackson.P.W)最早提出,很快就引起了研究者的 极大兴趣。近年来,针对显性课程中存在着的形式单一、内 容枯燥、说教意味过浓等现象,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显性课程 建设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校 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的建设,并 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 众多的显性课程,而且也会有更多的隐性课程。实践表明, 隐性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 想、情感与态度。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必须把精深严谨的教育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 信息形态中,渗透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中, 在与大学生信息互动中进行教化和引导,使之在系统化的教 育生态系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和优良 道德的熏陶。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专栏,以动画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避 免了因抽象的理论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的现象,效果十分显 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1.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方法的智慧化经验判断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固有特点,虽然有其合理性, 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 化于行,这一方法会导致教育者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 响教育者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精准化、科学化教育。而运用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科学 化、可视化等理念,通过海量数据对学生行为及时分析和准 确判断,合理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法、教育合力法、信息推送 法、预防教育法等多样、智慧的教育方法,及时有效解决各 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

2.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评价的智慧化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但人的良好情感和 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这一评价方式 无法准确体现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基于大数据技 术,收集和存储每位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 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轨迹,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 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 转变,全过程评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环节与 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能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以评 价促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

3.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单 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以及T具化的操作方式,重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起人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者通 过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包括大学生理论素养、思想 素质、道德情操、日常操行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 从中发现其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轨迹与规律,预测大学生思 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大 数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能精准了解学生 的日常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管理“从注重群体的思想行为到 关注个体的差异”[6]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 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 利成才提供保障。三是大数据为管理者的疏导T作和与大学 生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形式。正因如 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 实现大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力量超乎想象, 而人们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 在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必须借助包括“互联网+” 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主动变革 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 2015 - 5 -24(2). [2] 刘延东.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T作新局 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T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EB/ OL]. (2012 - 11 - 02)[2012 - 09 - 05]. http://www. moe. 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 144240. [3] 张耀灿,曹清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 教育的 目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169 - 171. [4] 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020应用 模式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 - 3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