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为价值取向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
二是发展科技,推动科技创 新;
三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是育人重要手段之 一,既培养教师,又培养学生,落脚点是培养学生。高校科 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出成果,更是育 人才。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掌握专业 发展趋势,了解经济社会需求,从而提升专业能力,更新知 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后, 势必带来教学效果的改变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就是人们 常讲的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神圣职 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 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强调,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 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和拔尖创新人才[1]。高校所做的一切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一宗旨永远不会改变。不 少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共识,就是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学和中 小学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校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 究,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 高素质专门人才。高校的教学不是企业的生产流程而是一门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2]。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必须统 一,统一的条件是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而统一的 基础则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作为地方高校,更要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才能凸显科研的真正价值。高校科研不能 背离其价值,这个价值首先是教育价值,是育人价值。高校 科研必须强调其教育性,否则就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危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职能的延伸[3]。
高校科研要把是否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是否有利于学 校发展,是否能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作为根本依据,这是大 学与专职科研机构的显著区别。《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 务”,[4]这就对高校的科研指明了方向。教学、科研与社 会服务三位一体是高校育人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式。高等学 校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靠教学来完成,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 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解决当地 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高企 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其二,在科研过程中给学 生参与团队研究的机会,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团队精神、科研素质、创新能力。事实上,科研能力 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下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 究,给学生传授研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书本上难以得到的知 识。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所创造的学术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力量或“隐形课程”,这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和无法实现的。二、服务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 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 位开展服务[1]。这是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 也为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指明了方向。服务地方是地 方高校发挥高等教育职能,适应高等教育地方化,实现高校 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必然选择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高 校建设、发展、改革都离不开地方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 学校的快速发展更需要有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办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 贡献才会有地位,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快速发展。当 今世界高等教育已经演变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巨 大差异性和多层性。从职业技术学院到一般本科院校,再到 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多层结构。这种差异性是高校服 务社会时必须引起重视的因素。就高等教育系统所承担的社 会服务而言,也应有所分工,有的侧重战略服务―――“仰 望星空”;
有的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关注身边”[5]。
地方高校更多地应该“关注身边”,关注“地方”。如何写 好服务地方这篇大文章是需要实践和探讨的,但有一点必须 明确,那就是地方高校科研一定要“接地气”。地方高校服 务地方本质上是为地方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渗透到社 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具有服务领域的 广阔性、服务形式多样性、范围内容丰富性等特征[6]。国家重点大学关注的是国家战略需求,研究大项目、解 决大问题。地方高校更多的则应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现在,虽然地方高校普遍意识 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同时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整体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 地方高校对于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不力,不少高校缺乏 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人负责;
二是高校把握服务机遇的能力 低,缺乏捕捉最新社会需求的能力,从而错失了不少良机;
三是科研团队建设相对滞后,单打独斗难以为地方政府和企 业排忧解难;
四是地方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程 度低,成果转化率不高。所以,地方高校要真正承担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的重任,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服务的能力。事实充分表明,大学越能积极主动地关心 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其办学的外部 环境就越有利,科技创新能力就越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的水平就越高,产生的社会影响和获得的社会资源就越广泛, 由此形成良性循环[7]。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方式表现在解决技术难题,共建合作平台,培养创新人 才。这3点,离开与地方发展的紧密合作,离开对地方发展 的深入了解和切实介入都是不可能的。地方高校要在新形势 下取得成功,必须“眼睛向外”,与地方企业、社区和政府 部门进行沟通与合作[8]。地方高校要通过社会服务履行自 己的使命,实现自我价值,赢得办学资源,开拓办学空间,增强办学能力,激发创造活力。在这方面,不少地方高校进 行了有益的探讨。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主动服务北京经济 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他们充分利用 学校在古建筑修缮方面所具备的人才和技术方面优势,抓住 前门地区古建筑修缮的机遇,积极组织教师争取项目,认真 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指导。与此同时,将学校土木学院教师 的专利“仿古再生砖”用在修缮中,实现了风貌协调、循环 利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目标。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国 家体育馆”的建设中,该校采用“横向累积滑移法”施工, 使具有全部知识产权、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大跨度双向 张弦钢网架屋盖”顺利安装成功。该项目组被北京奥运会科 技委员会评为“科技奥运先进集体”。该校教师还为北京延 庆县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组织项目实施,为北京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在组织教师参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既提升 了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还优化了学 科设置,调整了学科结构,使学科、专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求。该校的做法说明,地方高校完全有能力在激烈 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争得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主动适应, 突出特色。地方高校有效服务社会必须是全方位、立体化和 多样性的,不仅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也要服务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理工科学科应该做好服务,人文 学科同样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事实说明,后者的服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地方高校要尽快实现从 被动适应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从注重规模、硬件、投入向 注重服务、质量、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高等教育与社 会相互依存、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不断优化的运行机制。
三、正确定位,突出科研应用性 地方高校的科研必须正确定位,否则很难取得有价值的 成果,这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科研条件所决定的。此外,高 级别科研平台奇缺也是制约地方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问题。
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科研实力、科研资源的差异,不应该也 不可能都承担国家级大项目,都进行前沿性、基础性、战略 性研究。地方高校应该强化应用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 式来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率。应该把主攻方向和 主要精力放在“应用”科研方面,以此形成特色。不少高校 在这方面走出了成功之路,青岛科技大学便是一个典型。该 校始终走“小学校做大科研”的创新之路,并且取得了巨大 成功,其诀窍就在于强化应用。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国家 技术发明奖和国家技术进步奖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 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产生了社会广泛赞誉的 “青岛科技大学现象”。他们的经验主要是始终把应用性科 研作为主攻方向,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工厂、写在车间,鼓 励教师主动走出去,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与地方政府合作, 形成内外相辅、点面结合的科技工作模式。他们的特色主要 表现在:项目到企业找,成果向企业推,形成共赢机制,把科研做实。他们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进程中,积极转变观念, 抓住时机抓住机遇。不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数据科研”,而 是注重科研项目先行孵化,再推动校办企业通过改制等方式 做大做强重点项目,最终实现超常发展。如由该校一个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技项目经过产业化形成的一个新 产品,不仅取代了进口,而且还在世界知名企业如米其林、 固特异等公司得到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家公司 后来成为上市公司“青岛高校软控股份公司”,不仅成为青 岛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平台,更是学校科技创新产 生的一大成果,还成为学生进行实习实践的重要基地。
“十二五”开局之年,该校又抓住机遇,与中国橡胶协 会、青岛四方区政府、软控公司等单位签署了一项关于共建 中国橡胶谷的协议。现在,青岛科技大学在科研应用方面手 笔越作越大,合作越来越紧密,效果越来越明显。又如,由 4所学校合并的长江大学是湖北省一所地方高校,该校坚持 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方向不动摇,专门在科技处设立了地 方项目管理科,架起了校企科技合作的桥梁。学校鼓励教师 深入田间地头,身上多些“泥土味”,主动服务“三农”。
学校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汉平原涝渍地综合开发研 究”被称为湖北省农业部门“淮海战役”,该项目通过教师 深入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创造了6.5亿元的直接 经济效益。四川宜宾学院是宜宾及川东南地区唯一一所全日 制综合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学校十分注重科研的应用性,不仅教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开展 技术攻关,还鼓励学生为地方开展一些应用型科研。他们为 学生提供经费、提供指导,自2006年以来,批准学生立项课 题近200项,这些课题大多是结合当地发展的应用性课题。
比如“宜宾市乡村旅游现状研究”“宜宾市就业与经济发展 关系研究“”白酒生产副产物黄水制醋工艺研究”等。这种 做法,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有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湖南工业大学地处新兴工业城市株洲市,长期以来,学校重 视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与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该校王汉青校长主持的 项目《受限空间多相流动传热与传质机理研究》,通过课题 组成员近20年的认真研究,2009年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自然 科学一等奖。紧接着,课题组着手将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 与相关企业联合申报了项目《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研 发与成套设备产业化》,经专家严格评审,获批2010年湖南 省科技重大专项。最近,该校又与株洲市政府签订了科技合 作协议,围绕推进株洲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株洲 的综合实力发挥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科及人才优势。正是由于 学校能长期注重立足当地社会发展急需来寻找应用性课题, 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并能及时推广和实现产业化,产生了很 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多赢效果。作为地 方高校,不论是“大学”还是“学院”,科研坚持“应用”方向,做好“服务地方”文章,就是正确、理性和理智的选 择,就能够做出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