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理论 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理论指出,习惯是不断重复训练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 特征的个体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追求更显著的 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自主性、倾向性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 中经过大量重复练习而发展并形成的,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自觉性的自 我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有显著的提升 作用,并且对学习策略的制定、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具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使自己在学习中获益,对未来 的学习发展和人生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一些同学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习惯,能够帮助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 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目标的实现。在课前预习时应首先熟悉课程内容,将新知识 与之前掌握的知识的进行比较分析,勾画出重点和难点,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在大致了解新知识后,将理解模糊或无法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在之后课堂 学习中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学习。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部分同学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没关系,反正教材中有,下课后可以自己看书。这样的想法往往导致在课堂学习中不 认真,听课走神,无法把握重难点知识,这不仅浪费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课 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同时还增加了自身的学习负担。长此以往,导致课堂学习 效率越来越低,形成越听不懂越不想听的恶性循环。
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是高效学习的关键。在行为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注 意〃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特定对象,是具有动力特征的心理过程。注意的 指向性,可以使人可以在每一瞬间对反映事物做出心理选择。注意的集中性,则 能够让事物在人的脑海中呈现出深刻和清晰的反映。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特征, 使得注意能够保持和选择思路,并具有监督和调节心理活动的功能。
在课堂学习中,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路径及线索,常说的保持注意力,跟 上老师的思路,就是学习老师讲课状态下的思维模式、思维规律以及思维方法, 其目的在于学会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使自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
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必须保持听课注意力外。还应该在课堂学 习中明确选择性和目的性地听教师的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 技巧以及思维模式与规律。尤其是对于预习时未理解和难理解的内容,在听课时 应比较老师讲解和自己理解的不同之处,然后认真记录,从而逐渐形成一套属于 自己的思考方法。此外,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还包括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课堂 笔记在精而不再多,即对于老师讲解和板书内容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抄录,而是 选择重点进行摘抄,这有利于将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并对课下的复习和练 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3.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习惯的养成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以及新旧知 识的结合与挖掘以及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具有重要作用。课后及时复习可以分为两 个方面进行,一是整体课程内容的复习,二是章节内容的复习。整体课程内容的 复习是指将课程所有内容与老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及思维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然 后根据知识的规律和性质制定学习策略,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章节内容的复 习是指对特定内容的整理和巩固,复习的内容可由自己进行选择,将遗忘的知识 点或是疏漏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加深印象。
4.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巩固知识和自我检测的重要手段。第一遍的课后练习必须独立 完成,以检测学习的效果、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然后根据练习结果,整理出哪些 是已掌握的知识、哪些是未掌握的知识、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
然后在针对学习中的遗漏和不足,通过与同学合作探讨或是请教老师的方式强化 知识点的掌握、技巧的运用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建议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本专 门的错题集,将练习中经常性犯错的题型和知识点进行记录,然后针对知识体系 中的缺陷进行专门的强化练习,真正实现课后练习的效果和目的。
三、结束语 行为心理学指出,习惯驱动行为,高中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从课前 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及课后练习四个方面规范学习行为和方式,通过不断 重复的练习,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进而养成学习习惯。同时,高中阶段良好学 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 习策略。
作者:骆佳琪(长沙市长郡中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