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35-0140-02 一、引言 电子信息类专业具有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宽、综合技能 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就业岗位覆盖电子、通信、光电子、信 息服务等多种领域,因此对学生综合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及 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追求的目标[1]。我校经过 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不断强化和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 以计算机工程应用训练为中心,实验教学为主体,实习为手 段的实践教学模式。随着国家产业战略的变化及“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信息类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更高要求,实 践教学的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就愈加凸显。主要表现有四:
其一是教学内容阵旧;
例如,电子电路CAD实验中主要进行 了电路原理图绘制和仿真的内容,但却没有印制电路板设计 部分,而PCB版图设计却是学生参加工作后用人单位常常希 望他们拥有的技能。其二是由于设备和实验学时的原因,实 验较多偏向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少,对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同时,这又影响到高年级学 生的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比如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包 括仪器方案的设计、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的选型、购买、 焊接、调试、演示、答辩等许多方面。学生要在短短的两周 之内完成,不仅需要平时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很强的动手能 力,还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因此最终能保质保量完成 任务的学生数量有限。其三是实习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得到 真正的工程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将来的行业适应能力的开 发。例如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主要在校内进行,而生产 实习大多数时候学生并没能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或者只 能是在一些小的辅助工序上做很少的工作,对于实际的仪器 设计和生产只能是以参观和讲座等方式开展,在实践环境、 实践深度和时间上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其四是多数教师 缺少所需的工程背景和行业经验,因此学生在院校的学习所 得总体上来自书本,与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在行业经验、 知识结构,特别是应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很大不足,使毕业生在参加许多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的岗位应聘时,就业竞争 力不强。
综上所述,目前的模式是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 助,体现以知识教育为主、能力培养为辅的传统教育理念。
这种模式不适宜培养具用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 才,急需进行改革,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应性强、可持续深化 和发展的新实践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 技能、创新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2,3]。
二、“一体二地三层多式”实践教学模式 为解决目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与行业需求之 间的差距,使专业教育真正面向工程化、应用化,提高毕业 生综合素质与行业适应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与策略, 开拓教学资源,把教学目标与经济实体有机结合[4]。通过 不断地探索与思考,并结合企业意见,确定了如图1所示的 “一体二地三层多式”(以下简称为“123N”)的产学研协 同实践教学模式。“一体”是指将基础理论、实验、实习、 课程设计、技能培训及创新活动融为一个整体,采用校企合 作的方法制定教学大纲及测评准则,以面向工程实际需求为 依据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二地”是指校内和校外,将“一 体”所含内容在校内及合作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布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生。“三层” 是指将教学内容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进行模块划 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理论—实践—应用—创新”的学习 过程,全面提升其综合行业适应能力。由图1可以看到,学 生进入“123N”模式后,分别完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 层实践教学学习,其中每一层都由校企合作提供指导,而学 生在不同环节可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参与。“123N”模式体 现了一个中心,双线并举,相互渗透、灵活参与的特点,充 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在二者共同兴趣的基础上构建互 利互惠平台并拓展未来的合作空间。
三、“123N”模式的教学实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人员将“123N”模式的基本 构想应用于2012、2013级测控技术及仪器和自动化二个专业 的10个班,与四联集团川仪股份有限公司、平伟光电实业有 限工司及重庆英卡电子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
采用了企业提出的课程内容调整建议,比如增加了PCB版图 设计、印刷电路识别方法等实用内容;
同时,在认知实习中 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感知,与企业新员工一起参加 岗前培训;
在课程设计和综合性专业实验中增加了技能训练 的比例,并由三家企业提供一半以上的设计题目;
在自主实 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共32人在教师和技术主管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个体实践活动。其中18人在校参 与教师科研,25人进入企业实践,并获得企业技能认证证书。
在参与集中实习的245人中,有242人通过了联合测评。学生 在交流能力、专业技能及行业适应能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为保证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是 首要前提。不但可以强化在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使教师 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教师人数不多,拥 有小规模介入企业的优点;
同等重要的是吸引企业优秀专业 技术人员进入高校,使其走上讲台或担任学生课程设计、综 合实验的指导,而不仅仅是举办少数几次讲座或成为挂名导 师。目前在教师/技术人员层面上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个方 面:科研项目合作、实验室/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实习教学 大纲的制定,见表1。
四、结束语 从目前实践所取得的效果来看,不但让学生对专业认识 更加深刻,学习目的性更强,而且对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 能力也起到提升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 识,而且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对社会、企业及企业文化 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对课程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本 专业学科方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由于时间较短,以“123N”模型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实 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同时,在实际 操作中,在管理、组织及校企协作活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 确定性,因为企业行为的时间规律与学校的时间周期性差异 较大,而这方面的问题不是单凭学校一方能解决的。因此需 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而这必须有学校、企业,甚至地方政 府相关部门的多方协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人才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关于 工程科技人才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0-06-10.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G].“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3]闫广平.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 技,2012,(3):51-52. [4]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204, 110-112.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