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现状 近年来研究表明,用人单位选拔录用高职毕业生时首先 看重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其次通用能力,再次专业岗位技 能。许多企业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就业上 岗后离职率高、后劲不足和隐性职业素养欠缺,而职业道德 和工作态度属于隐性职业素养的范畴。因此,隐性职业素养 的有无对高职生终身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人才培养 “零公里就业”目标的关键要素。目前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 缺失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职业认知缺失和职业规划模糊。自我认知不合理, 对未来职业缺乏足够了解与关心,导致大学三年和未来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二是职业态度不端正。当初所选专业 多受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等的影响,对所学专业缺乏自豪 感及荣誉感,对未来职业找不到乐趣、尊严和成就感。众人 意见的主导、高薪诚聘高级技工的现象或多或少地误导了高 职生以为“一技在手就能走天下”,影响了职业态度的端正。
三是职业操守素养欠缺。高职生中独生子女多,自我意识强, 个性鲜明。在职业活动中缺乏服务和服从就业单位意识的教 育,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育,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素 质的拓展,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与能力等。四是职业道 德观念淡薄。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劳动观念淡薄,不敬业耐劳;
好高骛远,盲目自大;
适应环 境慢,团队意识差等现象。
二、工匠精神引入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合理性 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隐性职业素养要求,但是,许多隐性 职业素养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具有普适性,必须遵循。例 如:爱国守法、恪尽职守、砥志研思、一丝不苟、办事公道、 知行合一、自律自省、和谐友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齐 心协力、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和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等。这 些都与工匠精神内涵相吻合。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合理内核,对提升高职生的隐 性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出一种对品质的追求。
在工作岗位中孜孜不倦的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优良 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具有紧迫性和合理 性。
三、工匠精神引入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层面 在多数企业中,工匠从事较为简单的手工工作,并没有 较高的技术含量或者特长要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降 低培训成本,工匠多由老员工指导,短时间培训后便能上岗 工作;
同时工匠岗位工资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现有环境 下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些误导了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 养必须重视的认识。
(二)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岗位适应能力,其以社 会经济发展动态为导向,能够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为企业 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但是,不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形 势和行业追求短平快的财富逐利模式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 培养的侧重点。当今企业对工匠的重视度不够,进而导致高 职院校在工匠培养方面的立足点和课程设置出现偏差,从而 影响到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层面 工匠精神中刻苦钻研心态的培养与高职生的自主学习 习惯和能力息息相关。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占据比例 大,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片面追求如何取得优异的成 绩或者学习新的技能,以此获得短期的效益,忽略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潜移默化地培育,因此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形 成与塑造。
四、工匠精神引入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与塑造工匠精神职前阶段的教书 育人任务,应平衡“传技”与“育人”关系,让工匠精神渗 透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个性 化和创新性的教育,培养高职生具备中国现代工匠的基本素 质。
(一)强化日常专业课程教学 1.增加实习实训的内容 实习实训活动是提高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 手段,将工匠精神培养与每个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工作 紧密联系起来,教学老师秉着“教生如子”的教育心态,制 定出适合高职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以身示范,在教学过程中 将工匠精神与工作任务和环境相结合,使高职生身临其境地 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其价值所在,进而转变思 维模式,认同并践行工匠精神,有效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实习实训活动的内容和课时,多 开展专业课程小班化一对一辅导教学,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感悟工匠精神的博大精深。例如 以模具制造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应每个月设置实训周教学方 案,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训活动。在实训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仿 真工作环境,并将模具的设计、制造及拆装糅合到一起,给学生以综合的实训机会。同时,在实训周内学生到学校专门 创设的场地内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并仿照企业运行模式, 设计生产加工产品,并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直至客 户满意。上班期间设置绩效考核标准,让学生有准职业人的 感受,对匠心和品质高度重视,朝着具备工匠精神职业人的 方向发展。
2.采取校企结合的培训方式 仿真的实训环境为高职生提供了领会工匠精神的真实 环境,但是与现实的企业仍有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寻 找校企结合的培训方式,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企业氛围,以企 业文化熏陶学生。例如联系对口企业,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 习后以准职业人身份遵循企业的奖惩制度,尤其企业的晋升 机制应完全向学生开放。实习学生可通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 职业素养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在实习结束后如果有晋升机会, 则按照正常程序参与竞争,无须论资排辈,企业晋升通道的 打开可以激励学生完善自己,成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 人。
3.设置名师指导课程 名师是各个行业范围内的楷模,其不仅具备优秀的职业 技能与工匠手艺,更难能可贵的是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高 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养中设置名师指导课程对学生有着耳 濡目染的作用。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民间、企业或者退休 高职教师中具有影响力的名师作为特聘教师,以其为主讲教师开设学校企业衔接课程,为学生讲解由学校到企业这个过 渡过程中,在基础知识运用、基本技能掌握和工匠精神塑造 方面发生的转变,使学生对身份转变具有清晰的认识。名师 可以以自身经验为基础,言传身教,为学生讲解工匠精神的 内涵和外延。
(二)抓好日常思政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终执行 者,在一线从事培养和发展人的工作,是工匠精神的先行者。
面对不爱读书、不听老师话、文化基础差的高职生应秉持一 颗“匠心”,坚持教育的初心,用耐心、爱心、细心、责任 心融入他们的世界,了解其所想所思所需,尊重、教育、感 染他们,精雕细刻地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例如辅导员对 电气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认同企业文化、 遵章守纪、胆大心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诚信与服 务意识。另外本校“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正是 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让“工匠精神”根深蒂固地植入辅导 员队伍中,最终实现工匠精神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
(三)树立高职生执着的信念 执着的信念是学习和工作的精神支柱,其作为工匠精神 的核心要素,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 良好的精神境界来建立信念,使其具有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机械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 审核学生的设计作品时要有严谨敬业的态度,并在具体教学 中要求学生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模块。
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为学生灌输企业对员工制图设计的高精 尖的要求,学生通过多次反复修改达到完美的极致不仅是工 匠精神的外在体现,更是在修复浮躁的心态和膨胀的欲望, 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并撑起一个行业的脊梁。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转型 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拟通过实习实训、校企结合、名师指 导、日常思政教育及精神境界的塑造来加强工匠精神培养的 实效性,营造成就大国工匠的基本条件,助力高职生职业发 展和事业腾飞,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晨曦.基于真实项目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 研究[J].科技风,2016 (14):40-40.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 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 (22):66-69. [3]吴启勇.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J].江苏教 育:职业教育版,2016(6):51-52. [4]刘姣姣.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人才培 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6(12):238-238. [5]谢始群.论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J].城市建筑2016(17):361,36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