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1.1留守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在对西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 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而言,都会存在一定的 劣势。同时,调查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意见越大,他 们逐渐长大,会对父母产生一种排斥感,这对他们良好的心理的形成是十分不利 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发现女孩的心理问题要比男孩更为严重。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都很严重。他 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紧张和忧虑,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严重的恐惧心理,且初 中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他们经常表现得比较极端,还有很多初中生比较封闭, 不愿意跟同学和老师交流。这些情况都是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造成的,所以说对 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1.2留守儿童缺乏老师的陪伴 在西北农村的学校中,老师的数量也不多,很多地方学校强调要严抓 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并不是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留守儿童 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关调查和研究表示,留守儿童如果有老师的陪伴将会 感到开心,也就不会出现那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 更加关心自己的学生,不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 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也才能够降低父 母外出打工对他们造成的严重影响。此外,很多留守儿童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父母的离开,不能将心思放到学习中,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久而久之, 这些留守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作为老师,在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解与父母分开的愁绪是非常重要的。
1.3祖辈的不合理教育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影响 目前,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孩子本身 就缺少父母的教育,加之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使得很多孩子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 致使他们的成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首先,长辈的溺爱使得很多孩子都产生了“称 王称霸”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带入到学校中,将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其次,很多祖辈在管教孩子时,会经常出现力 不从心的现象,致使他们不再花过多的精力来约束孩子,使得孩子在错误的道路 上越走越远。此外,一些处在青春期的留守儿童的观念会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分歧, 那么与祖辈之间就更存在严重的偏差,使得两代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这样就不 能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 2.1增加留守儿童组织工作的强度 为了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级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工作进行强化,充分的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组建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 团队,并由各级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领导和组建。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每个 乡镇的负责人,需要对本乡的留守儿童的人数和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为这些 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保证对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 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 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2.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在促进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应该加强对这些留守儿 童的教育和管理,并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素质教育工作当中, 加强西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强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 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正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 更多的人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此 同时,还应该派专业的人员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隐藏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够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此外,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2.3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尽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是能够与父母 经常沟通也是很幸福的。所以,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经常给自己的孩子打 电话,并能够经常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和鼓励。有条件的家长还应该定 期给孩子写一封信,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抒发自身的情感,促进孩子们的心 理健康发展。
3结语 总之,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形势下,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秦长会 第2篇:新时期下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3年全国妇联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留守儿童的数字达到6100万;
此后,民政部又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标 准,将统计年龄设定为“未满16周岁”,将统计条件设定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 “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依据此标准,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农村 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其中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统计口径 发生了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留守儿童生活和教育现状 1.物质生活已有基本保障,但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欠发达,农业生产收益低,近 年来外出务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外出务工大大改变了农民家庭的经济 条件,广大农村学生也不再拖欠学费。有的家长还给孩子买了学习机、电脑甚至 智能手机……与此同时,外出务工的家长离开家庭,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 精力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家庭教育缺失,使得一部分学生沦为问题儿童。2.全社会高度重视,但任务依然艰巨 从2012年开始,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开展农村 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试点,已经在全国确立多个关爱服务体系示范、试 点市县区,整体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2016年2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解决农村留 守儿童问题的总体思路,首次明确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和群团组 织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教育部要求,全国教育部门要做到三个优先,即寄 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营养餐供给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交通安全优先满足 留守儿童。甘肃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工作考核……雖然全社会在此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速快、 分布广、不稳定,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困境 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条件艰苦,学校主动承担起教 育和照顾留守学生的双重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尽管如此,由于社会和家 庭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留守学生会出现厌学等不良行为,学校的作用难以完全发 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课堂上做小动作, 不认真听讲,教师所布置的课下作业不能准时完成,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三位一体 的格局,统一认识,协同努力。
1.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拆除城乡户籍壁垒,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让农民工有能 力带孩子融入城市生活。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开办亲子园,建立青少 年活动中心等。
2.提高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长应尽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外出工作的父母 要时常与孩子保持联系,经常和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家长也要加强与抚养人、监护人的交流和沟通,和学校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留守儿童父 母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 养孩子的责任心。
3.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发展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撑起另一个家,让学生过一种家庭式的 学校生活,这既是亲子教育缺失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
加强 “营养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营养问题;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将 学校教育主动向家庭延伸;
改变学校教育理念,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
开通留守儿童倾诉热线,设置“谈心室”;
建立 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 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儿童”。
作者简介:吴志文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探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指出,全国约有农村留 守儿童6102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的比重为2188%。近几年,连续不断 的留守儿童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现状 1.易接触危险 部分农村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人们的安全意识缺 乏,即使出现安全隐患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也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 接触危险。
2.安全意识薄弱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且老一辈所接受的知识有限,因此导致农 村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危险发生时不知道 如何保护自己。
3.法律意识缺失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监管,他们大部分缺少法律意识, 再加上学校也缺少法律方面的教育,致使留守儿童法律意识缺乏,不知道把自己 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也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
二、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和监管功能的缺失 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家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 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留守儿童绝大部分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老人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监管儿童, 留守儿童很容易脱离监管,造成悲剧的发生。全国妇联《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 况分析报告》显示: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在5年以上的比例最高,并且305%的父亲 和308%的母亲一年才回家一次,还有一定比例的父母两年或更长时间回家一次。
所以,父母和孩子很少交流和沟通,留守儿童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教育。另外, 留守儿童一般是同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本身缺乏安全知识,再加上年事已高, 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
2.农村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很多父母缺乏知识,不能对孩子进 行系统的教育,学校就成了儿童教育的关键。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安 全管理制度,再加上师资队伍不足,教育经费缺乏,升学压力大等因素,学校往 往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很少涉及安全和法律知识教育。
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关于兒童保护的法律法规有三十多部,但是缺乏相应的对处 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法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救助的法律法规。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多元文化、腐朽价值观的冲击,再加上网络的 一些不良影响,长期脱离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家庭安全意识教育和监管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父母或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法定监护人 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儿童最大的利益是他们主要关心的事。”父 母首先要有安全意识,然后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中,电话联系所占比例 高达974%。父母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与孩子多沟通,同时也要加强与教师的沟 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2.加强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律方面的教育,加强管理,并使之 制度化。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安全意 识。学校应该专门成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
3.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中出现并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安全 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要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管理,制定 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和公 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留守儿童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4.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家庭和学校之间安全教育衔接上有“真空”地带,很多留守儿童的安全 事件都是发生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农村社区,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社区及周围环境 进行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家庭或学校单方面能解决的, 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
作者:庞素梅 第4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數量增 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长。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农村基础教育投 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缺乏,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留守儿童的 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桥板乡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南部,是区级贫困乡,乡政府所在地 ——桥板村,距离县城60公里。全乡下辖桥板、良老、阳山等10个行政村,总人 口为17929人。桥板乡的良老、阳山等部分偏远山村的交通极不方便,信息闭塞, 主要特点是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基数也较大。据2015年统计 的数据,全乡的贫困人口数是6891人,占全乡总人数的38.40%。近年来,桥板乡 近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寨里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儿 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桥板乡良老村、阳山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教育状况进行专题 调查。发出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表格93份。走访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 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30户家庭。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又是文盲,学校教育管理不 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等,因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一)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以上各表可见,有71%的留守儿童和祖父 母住在一起,由母亲和父亲照顾的只有15%,其余的寄宿在亲友家。留守儿童的 监护人多数是爷爷奶奶或亲友,这些监护人平时缺少和孩子的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的交流,这导致留守儿童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 束,甚至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产生逆反心理,盲目反抗。
(二)学习教育的缺乏。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 中等或偏后的位置。由于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 年老多病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40%的儿童说临时 监护人是通过责骂或打骂来进行教育的。由于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有的学 生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随着网吧在乡镇及村日益普及,留守儿童在双休日或课外 时间经常去网吧,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热情。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良老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是 一个比较闭塞的壮族村寨,受到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良老村民大部分不会讲普通话,他们大部分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给学校。据调查,良老小学共设有一年 级至三年级3个班级,在职教师5人,其中大专毕业1人,中师4人。最年轻的老师 年龄34岁,其他老师的年龄均在49岁以上。而在阳山小学,在职教师5人,大专 毕业1人,中师4人,其中代课教师2人,年龄在49岁至56岁之间,共设有1、2、3、 4、6年级5个班级,因生源不够,五年级无法开班。贫穷、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 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老师数量少,结构不合理,负担过重,学校除语文课、数 学课外,许多课程形同虚设。
从宏观看,当前很多制度性障碍制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对留守儿 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难以满足所有留守学生寄宿求学的 需要;
二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三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教师在管理留守儿童中的加班加点费用,学校没有财 力进行奖赏和补偿,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单调,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包括留守儿童) 的发展极其不利。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需要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制度 激励将教师个人化关爱行为变成自觉的集体行动。
三、对策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系统工 程需要学校、家庭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 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 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可 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以择近在本 地务工,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重点关爱“留守女童”和“特殊家庭”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包 括留守女童,双亲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一人外出家庭的留守儿童等, 他们应当成为人们关爱和关注的重点。
1.建议实施“留守女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女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 的特殊性以及留守女童家务负担普遍比较重的特点,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留守女 童关爱活动。2.建议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开展社 会救助、学校关爱和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活 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佳音”活动;
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
利 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等。建立高校学生与地方 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 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首先,由高校院系安排,每20人为一小组,每小 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根据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将这20人机动分组, 如某村小一共有10个班,则将这20人分5组,每组负责2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 服务的大学生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此项活动 主要以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 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 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三)努力发挥教育部门主渠道作用。建立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机制。
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支持力 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教师编制;
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 机制。
融安县在帮扶留守儿童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开展师生结对帮扶、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监护人培 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融安县桥板乡2014年春季开展“100名教师帮扶100名 留守子女”的关爱教育活动,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给予关爱帮扶,又 对他们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农 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新家。融安县桥板乡的 主要做法是以创办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基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将学校营造成“温暖的家”。(1)聘请生活老师。为帮助寄宿小学低年级学生适 应学校生活,融安县教育局每年聘请生活老师,指导帮助住宿生铺床叠被、洗脸 洗澡、洗衣服等,以提高学生自我生活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为合理安排寄宿制学校下午4:30-9:30之间的 漫长时间,寄宿制学校普遍实施课外“四个一”活动,即“一小时文体活动”“一小 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一小时学习书本知识”。(3)指导留守 儿童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活动。
(五)加强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应重视家长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建议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突出父母亲情的重 要性,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并制定强制措 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作者简介】方家锋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