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感谢信 > [中级无机化学建设的实践论文(共2篇)] 农村建设论文

[中级无机化学建设的实践论文(共2篇)] 农村建设论文

来源:感谢信 时间:2019-11-06 07:58:03 点击:

中级无机化学建设的实践论文(共2篇)

中级无机化学建设的实践论文(共2篇) 第1篇:“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大学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都是在大学一年 级一次性完成无机化学教育。对只具有中学化学知识基础的学生,中级无机化学 建设教学只能停留在以描述为主的传统水平上,结果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识就只 限于“零散”、“无理”的水平,这与蓬勃发展的无机化学学科状态极不相符,与培 养高水平、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符。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化学学院前身)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师根据在国外考察的体验,提出了无机化学 本科课程的两段式教学模式,1983年率先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开出 无机化学(Ⅱ)课,同时开始教材建设。1985年,无机化学教研室举办国内首个“无 机化学(Ⅱ)”骨干教师进修班,来自全国二十几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培 训活动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对国内大学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起到了推 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名为“中级无机化学”。经过25年的努力,北京师范 大学的“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课程体系,富有特色。

一、建设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与风格鲜明的教材 1、确定课程的独特“枢纽”定位 “中级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衔接 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无机化学”和本科生课程“基础无机化学”的“枢纽”职能,既 负有培养高素质化学专业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的任务,也负有培养高水平中学化 学师资的任务。在化学专业本科生已经学过了“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 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 识和专业知识的阶段,开设这样一门建立在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之上的、高度综 合性的无机化学课程,通过给学生提供运用各化学专业前导基础课程的基础理论 和专业知识解决无机化学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平台,既使学生的无机元 素化合物知识得以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又使学生加深对前导课程的理论和 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化学一级学科水平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 通过比较深入地引入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使学生对现 代无机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得概括性的、比较深刻的了解。最终,使化 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无机化学知识得到有效夯实,对无机化学学科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化学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完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起到帮 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的作用。

2、构建三段式梯度结构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力图体现无机化学学科的思想精髓和知识、 技术基础,注意突出现代研究特点与前沿动态,形成了基础性与前沿性、传统性 与时代性、思想性与实践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体系。构建了三段式梯度结构 内容体系,既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先行课程的基本原理解决无机 化学的实际问题,又将重点把握在应用上,很好地区别于“结构化学”、“物理化 学”等其他学科的课程,具有显著的无机化学特色。

第一阶段:预备知识衔接先行基础课程,并为后两部分内容准备方法 和技能,包括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第二章分子对称性与分子结构内 容。

第二阶段: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涉及若 干学术前沿问题,包括第三章配位化学、第四章有机金属化合物、第五章原子簇 化合物、第六章固体无机化学、第十一章生物无机化学、第十二章无机化学研究 前沿内容,着重分析新型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新的研究思想与方法。作 为补充,在综合实验课中配套开设根据现代科研成果转化而成的实验。

第三阶段:无机元素的周期性是无机元素化学知识的整合、提高,是 “点睛”内容。层层递进地加深学生对周期律的认识,起到完整地认识周期表的重 要作用,包括第七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第八章过渡元素、第九章稀土元 素、第十章核化学锕系元素内容。

3、建设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1983年开课以来,课程组从自编讲义开始,着力探索编写体现先进教 育教学思想理念,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目标和新要求,充分 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学生创新精 神培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并着力构建多层次教材体系。1993年,朱文祥 教授和刘鲁美教授主编的《中级无机化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年,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朱文祥教授主编的《中 级无机化学》,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两本教材为多所高校多年使用,产生广泛影响,并于2007年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2008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王明召副教授主编的配套教材《中级无机化学学习 指导》及配套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光盘。2003年,朱文祥教授编写的我国大专 升大本函授生必修课程“中级无机化学”的教材《中级无机化学选论》,也由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外,作为课程的配套实验,教师根据所从事的科研内容设计了5个 综合实验,纳入化学学院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200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出版实验教材《化学综合实验》。2006年完成翻译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MITOCW)《无机化学原理Ⅱ,2004秋季》课件,将其作为课程的参考资料。

二、构建高水平的教学梯队 高水平的教学梯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由于“中级无机化学”课程 的综合性很强,由一个教师讲授全部内容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病,因此我院采用主 讲、分专题讲授与分模块讲授三结合的“军团作战”授课模式,并围绕课程规划、 教材编写、课程讲授、网络建设各方面优化组合教师,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深厚学 术传统和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教学团队,建成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主体教师 队伍和相对灵活的协作教师队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助教)。课程主创人朱文祥 教授任课程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教授任学术指导,陈光巨教授任教学 指导。他们都亲自担任课程的讲授工作,并且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精心规划、组 织课程的建设。其他教师均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扎实、学科能力强的特点。这 支队伍在职称结构上,有院士、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相衔接,院士亲自带头讲课,保证教学的水平。在年龄结构上,中年为主,老中 青结合,梯队结构合理。在专业结构上,有配位化学、材料化学、结构化学、放 射性药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课程性质相符,具有综合优势。在学位结构上, 以博士学位为主(占75%),可持续发展性强。在学缘结构上,中青年教师中本校 培养的占25%、国外引进的占38%,多学缘组合,优势互补。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多项与无机化学有关的科研项目,涵盖国家级、 部级、市级、校级项目,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形成提供思维空间和参与平台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及时融入科研的新进展、科研成果转化为配套综合实验、 依托教师的课题指导学生科研等具体做法,以科研促进教学。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程组因材施教,以讲授 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互动式教学,通过讲课、学术报告、讨论、 作业、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狠下功夫,注重启发式教学,力图让学生领会学 术思想。讲课时注重运用“问题驱动法”,对讲授的各模块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线索, 以问题为驱动,以问题为脉络,精心构建授课内容的结构框架。尽量在学生思维 活跃,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论点,竭力避免填鸭式教学。

教学有针对性,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讲求实效。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根据每届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和教学设计,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详细讲授、课堂精讲与学生课下自学结合、 选讲与学生完全自学结合。

将教学扩展到课外,引导学生查阅无机化学专业文献和书籍,深入调 研现代无机化学研究的领域、方法和思想,并撰写小论文,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 检索、阅读、归纳、整理无机化学专业文献及著述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学术动 态的能力。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设 计教学软件的使用原则,构建CAI模式。精心制作了全部教学内容的ppt幻灯片, 并且每年都进行改进与完善。ppt课件的制作运用到多种先进的软件,例如使用 多媒体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配合物成键理论的演示动画,也运用到多种化学专 用软件。CAI教学手段的改进,实现了化学教学的可视化,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根据教学内容,同时结合运用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的手段。

借助于学校的先进Blackboard平台,建立起课程网页,为学生提供课 程介绍(课程地位、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规划等)、网上课堂(在 线教案、专题介绍、教学录像、习题作业及答案、学习测试等)、学生实践(综合 实验、科研立项、近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奖励等)、学生习作(小论文、读书 报告、发表的论文)、网络资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同类精品课程、MIT公开 课程、专业期刊、重要无机化合物检索、文献查阅、诺贝尔奖网站等)等大量资源。同时开辟了学生天地、师生互动板块,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培养 能力、提高素质。

3、探索多样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强、领域广、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多样化,探索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课程组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学生的学习 成绩评价,制定出多角度的考核标准,包括:(1)成绩结构:作业、小论文和读 书报告共占30%,考试成绩占70%(2)综合定性评价:小论文和读书报告的评语(书 面和口头);
(3)综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 试成绩占40%。

实践表明,“中级无机化学”真正起到了完善化学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 帮助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作用。课程得到校内、校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并且自 开始实行学生评课以来,学生的评价均为优秀。1992年“《无机化学(Ⅱ)》课程的 创设和教学实践”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年包含“中级无机化学” 的“高师化学本科新型教学计划”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 成果一等奖。本课程现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精品课程之一。课程组将 继续不懈地努力,力争把本课程建设成一流的精品课程。

第2篇: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配位化学”课程改革 配位化学是从无机化学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学科。经典的配位化学仅 限于研究金属或金属离子(中心原子)和其他离子或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的化 学,而当代配位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由供体和受体配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研 究领域已经沿着广度、深度和应用三个方向发展。

到了21世纪,配位化学已远远超出无机化学的范围,正在形成一个新 的二级学科,并且处于现代化学的中心地位。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走向现代化的 通道,配位化学通过研究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成为许多二级学科的 理论基础,进而使无机化学向其他二级学科渗透;
配位化学通过研究金属有机物, 架起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沟通的桥梁;
配位化学理论如经典的原子价理论、晶 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等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理论化学的 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另外,配位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医药 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在现代化学的发展中,配位化 学的中心地位已经牢不可破。1配位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个全民高喊创新口号的时代,作为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教 育,如何将创新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不仅学生有许多实验课程,教师通常也在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处处充满创 新精神,小到实验装置怎么搭建、管路如何连接,大到实验思路的整理、实验的 设计与规划。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严密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运用。那么,因地 制宜,结合我们的学科优势,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可以很好的将创新能力 的培养落到实处。

近年来,该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加深对化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诸如“张衡杯”南阳师范学院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 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及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等。在开展这 些活动的近10年时间里,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专项经费进行资助,本科大二、大三 的学生参与率达到80%以上。就配位化学以及该校的科研方向而言,许多实验都 会涉及到配位化学的知识,学生也迫切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将学生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 进行了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目的的配位化学课程改革。

2配位化学课程改革措施 有专家指出,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也是最低级的层次,传授“知识”,即“授人以鱼”;
第二个层次,传授“方法”,即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授人以渔”;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即开阔 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站的更高。为了达到更高的培养层次,实现培养本科生科研 能力的目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许多同行一致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与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与学科发展相脱节;
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相 脱节;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应更新教学内容,删减 与无机化学重复的部分,增加新的内容,适当引入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特别应逐步引入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等课程内容,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理论基 础。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达到夯实学生配合物基础理论知识, 教给学生配合物制备的方法以及结构和性质的表征手段;
了解功能配位化合物以 及功能配合物与新材料的关系;
提供无机化学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资料信息,使 教学内容得到较多的补充和更新,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学科的 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获得配位化学知识的同时,培 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科研思想和科学研究能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大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 详。在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将这句话的精神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难能 可贵的。知识不仅是静态的概念或结论,还应是生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工具和 方法,具有方法论的功能和价值的。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 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应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章节的不同,灵活运用以 下几种方法,以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判 断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1)问题式:顾名思义,这种 教学方式是将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围绕解 决问题组织教学。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应专门研读化学史、科学故事等方面的 文献和书籍,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累素材,提出贴近生活实际的启发性问题和 开放性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归类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 展性问题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 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拔高。(2)案例式:选取合适章节进行案例式教学 模式的实践,首先教师在课前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这一过程可 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判断等能力,这些都是科研必备的基本素质。然 后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一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极大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3)研究式:选取适当的教学内 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对理论课上的结论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 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基础实验室和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进一步推进开放实验室制度,以开放实验方式提供具有一定应用性及 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做。实验项目根据实施难度设置多种选择,兼顾趣味 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除了知识的学 习,更应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 习方法。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将创造性、创 新能力寓于创造过程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积极参与各类化学竞赛,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看待自己的学习,认识到配位化学学习的更深层次 的意义。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属于“一锤定音”的方式,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 甚至逃课缺课,只是通过考前突击,往往也能得到一个能够蒙混过关的成绩。这 样就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对其他努力学习的同学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为 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将考核分为平时考 核和期末考核,平时主要考核学生应用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打分;
期 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既不以偏概全,也不会轻易判定一个 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更加公平合理,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掌握和应用知识 的能力。

3结语 探索转变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是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 容,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其成为具备高度创新、 开拓能力的新型高层次人才。通过对配位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 方面的改革,可以实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 实基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