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感谢信 > 【浅探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团队建设】基础医学概论

【浅探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团队建设】基础医学概论

来源:感谢信 时间:2019-10-28 08:05:21 点击:

浅探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团队建设

浅探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团队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改革引发的教学组织、课程整合及教师发 展的需要,提出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目标建设、结构建设、 精神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四方面,探讨了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基础医学概论作为一门涵盖学科广、整合难度大、教学组织难的新课 程,迫切需要一支高效能的教学团队来规范和创新课程建设,以圆满完成人才培 养的最终任务。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 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乔恩·卡森巴克和道格拉斯·史密斯认为:“一个团队只有 具备共同的承诺和目的、统一的绩效目标、技能互补、相互问责等四个要素,才 能发挥其真正的功能。”。教学团队正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些理论,运用到高 校的教研中引申而来。目前,教学团队的内涵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诠释。我们也尝 试提出其内涵:教学团队是以人才培养为终极任务,以课程建设为具体目标,由 技能优势互补、目的责任统一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

二、教学团队创建的必要性 1.教学组织的需要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科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全貌, 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新兴课程,其内容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 学等多个学科,单一的系或教研室无法胜任教学任务。跨多部门、多学科临时组 织教师共同授课,又会出现任课教师沟通缺乏、知识衔接较差、教学内容深浅度 把握不足、教学环节易脱节、课程考核成本高等问题。组建长效的教师队伍成为 该课程教学组织的最好选择。

2.课程整合的需要 基础医学要在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有限的学时内发挥优势,就必须对基 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我们将10余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以 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进行重组,加强学科间知识连接,避免赘述重复内容,真正做到减学时而不降质量。然而,临 时拼凑任课教师,课程整合研究难以深入。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成为推进该课 程整合的有力保障。

2.教师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门新兴的整合性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学生需求多样化, 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同行所组成的共同 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的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教学团队正是这 样一个教师共同体,它搭建了一个知识技能互补而任务分工协同的交流平台,让 教师打破学科界限,站在基础医学的全局观上思考问题,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知识 交流、衔接、澄清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1.目标建设 清晰的、明确的、有吸引力的共同愿景,是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的前提。

在本课程整合的教改路上,我们制定了教学团队长远的发展规划,并分阶段树立 了建设目标,每个目标都建立在团队任务与个人发展“双赢”的基础之上,使教学 团队的共同愿景具象化,变得操作性更强。

2.结构建设 教学团队对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最终归结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 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不易量化评估。所以,教学团队更 要注重长远性和稳定性的建设。我们优选教学经验丰富的、知识系统娴熟的、教 研热情高涨的、教改见解独到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的专业覆盖基础医 学的各个学科,在年龄、职称、学缘上保持一定的梯次性,而团队带头人由分管 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在选拔青年教师加入团队时,严格跟组备课、听课、试讲等 培养程序。

3.精神建设 团队来自各系的骨干教师,均为兼职,难免出现身份定位模糊的阶段。

通过设计标志性的课件模板、配备特有教具、创建专属的OA账号、QQ群、飞信群、公用邮箱,多途径建立有身份认同感的心理暗示。通过教研活动常态化、研 讨任务课题化、课程整合模块包干化,鼓励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同时感受彼此在 思想、态度、风格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互重、互容和互信的心态来沟通 协作,使团队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团队成员更有归属感。

4.制度建设 ⑴日常运转机制灵活化。团队成员跨系组成,办公地点分散、行政关 系松散、作息步调不一,频繁集中的时间成本太高,需要建立与团队特点匹配的 日常运转机制。如我们以“集中会议为主,网络群谈为辅”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 即针对一些涉及面不广的教研论题,利用课程网站的教学论坛、飞信群、QQ群 等网络环境进行小规模的教学研讨,灵活实现跨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线上线下交 流,与传统的定点集中的会议模式形成互补。

⑵评价机制全面化。首先,落实学校的综合评教制度。通过“督导评、 同行评、学生评”三方对教师、对课程、对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促进教师个体及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改进。其次,注重过程的业绩评价制度。围 绕团队目标,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标准,重点体现在课程整合、优 质网络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改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工作量。

⑶激励机制多元化。为加速实现基础医学概论整合性教学新体系的成 熟变革,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一是提高课时津贴标准。二是配套新课程 建设发展经费。三是搭建国内外高等医科学府的进修培训平台,加大团队成员研 修的支持力度。四是工作量纳入各项考核体系。

【第一作者】赵敏,女,讲师,1982年8月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育管理

【并列第一作者】徐世莲,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生理学。

【通讯作者】阮永华,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病理学、教育 管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