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感谢信 >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反思策略】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反思策略】

来源:感谢信 时间:2019-10-28 08:03:47 点击: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反思策略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反思策略 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的特殊规律,揭开“历史之谜”的神秘面纱,实现人的自由、 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剩余价值 学说的确立使马克思完成了这一历史性任务。然而,当我们 追寻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轨迹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以下简称《手稿》)可以说是马克思解答“历史之谜” 的实验性文本。

一、“三位一体”的批判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解 答的前奏。

众所周知,《手稿》是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解剖市 民社会秘密的理论成果。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马克思对国民 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总体性批判成为 可能。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 体本质就是劳动,正是这种国民经济学促进并赞美了这种工 业的能量和发展,使之变成意识的力量。但是,正像路德扬 弃了外在的宗教,而将僧侣移入人的心中一样,在马克思看 来,这种“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只不过是表面上承认 了人,毋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1](P290)。

因为在他们将人本身规定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时候,已经非批 判地将私有财产作为不变的“事实”和“前提”,而不是对 私有财产本身进行批判,其本质在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论证和辩护,将资本主义制度看成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

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阐释和理解的“外化”、“异化” 并不是现实的、经济实践活动中的现象,他只是以思辨的、 逻辑的、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历史的运动规律。在黑格尔看来, 人的本质等于自我意识,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不过是自我意 识的异化。他没有把自我意识的异化看作人的本质的现实异 化表现。因此,黑格尔对异化对象的占有和扬弃只具有批判 的否定的外表,并没有在现实的经济关系中揭示出异化的实 质和克服异化的必然性。

粗陋的共产主义只是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角度来看待 私有财产关系,只是这种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马克思指出, 这种共产主义不过是忌妒心和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 均主义的完成。它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 穷的、需求不高的人的简单状态的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 的这种扬弃绝不是真正的占有,它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 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

“三位一体”的批判使马克思意识到必须从建立在私有 制基础上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发展中去解答“历史之 谜”。

二、异化劳动视域下的现代性的反省。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审视充满了辩证的张力。他一方面肯 定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意义,另一 方面他又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指出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对立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 共产主义的实现。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条件下人们尚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 相联系的角度来理解,工业以异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所导致的劳动异化 的批判进入我们的视野。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唯物主义 的内容充实和阐述了异化范畴,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 深深地切入了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论域。以“异化劳动”为核 心范畴,马克思对现代性展开了无情的批判。

总体而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自 由和解放的学说,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价值诉求。在《手稿》 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其异化劳动理论。第一,工人 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第二,工人同劳动本身相异化;
第 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在马克 思看来,资本是私有财产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私有财产 的纯粹表现。作为异化劳动的结果,私有财产关系内在地包 含着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资本对人的统治,实质上就是抽象 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资本的运 动必然将整个社会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劳动和资本 的对立“一达到极端,就必然是整个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 和灭亡。”[1](P283)而共产主义的“整个革命运动必然 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 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1](P298)这一革命运动是通过工人解放的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状 况的考察,一方面对工业的历史作用作了肯定性的评价,另 一方面又批判了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由于异化劳动 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本质的异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关 系造成的,所以,克服人的异化状态,人的自由、解放必须 扬弃不合理的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财产关系。而这一 主题正是马克思超越现代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所在。

三、共产主义:马克思对“历史之谜”解答的必然结 论。

《手稿》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人的解放理论是奠基在 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现实的、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之上的,是 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发展中得出 的必然性结论。既立足于资本主义现实状况,又从对人类价 值理想的终极关切的生存论视角出发,马克思强调必须在继 承“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通过扬弃私有财产和异 化劳动,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人的 感性的解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类(社会)之间 的和谐。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条件下人的本质处于全面异化的状 态中,“人变成对自己来说是对象性的,同时,确切地说, 变成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表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 化,他的现实化就是非现实化,就是异己的现实。”[1](P302-303)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 极的扬弃,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 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们不再以单纯的功利主义 态度对待对象。

在《手稿》中,马克思特别注重“感觉”对于人的本质 的丰富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认为人不仅在思维中,而 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正是通过对象性的关 系确证自身的现实性。马克思所讲的全部感觉不仅是指五官 的感觉,还包括情感、愿望、爱等因素,更多的则是人的感 受。共产主义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塑“具有丰富的、全面而 深刻的感觉的人”[1](P306)。在马克思看来,只有这种 具有丰富、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才是真正全面发展的人。然 而,私有财产条件下,人的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一 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侵蚀。人被物所奴役, 人的丰富的感受性被对物的单纯的效用化占有所销蚀。因此, 马克思指出,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 异化状态下的人不可能形成健全的感觉。比如,对于那些经 营矿物的商人来说,他们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 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他们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当然,为了使 人的感觉成为人的,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 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私有制及其异化的扬弃是唯 一的途径。“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 解放;
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成为人的。”[1] (P303-304)在马克思看来,这样的人才是丰富的、全面的、 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畸形的、片面的、单向度发展的 人。

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和金钱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只能 是人对自然界的真正蔑视和贬低,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 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和谐。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在 未来社会得到充分的实现,它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只有在未来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存在的基础,才是人 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也只有在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 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 人的存在。自然成了体现人的本质的对象,也可以说自然成 了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 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 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P301)可见,马 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中具有深邃的生态意蕴。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高 度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分裂是现代性的重大问题 之一。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只有当 人认识到自身的固有力量是社会的力量,成为类存在物的时 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在《手稿》中, 通过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不应该通过物来实现,因为这个外在的物会倒转过来支配人、奴役人。马克思视域中人的交往应该是不受外在物的强制的, 人作为社会性的人而存在,人的行动直接具有社会性。社会 是人的存在方式,完全意义上的人是社会的人,完全意义上 的社会是人性的社会。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 极的扬弃,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了 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正 和谐,从而使每个人都真正地实现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每 个人都能达到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境界。这一点在马克思后来 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达。

可以看出,通过对现代性的深刻反省,马克思在解答“历 史之谜”的过程中,“和谐”——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 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始终是他所关 注的焦点。在同样面临现代性问题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促 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思 想中深厚的“和谐”意蕴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