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生能逐渐养成“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讨论解 决”的习惯,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极大地唤起 了他们的创新意识。2转换信息,激发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大都是文字叙述,篇幅较 长,密密麻麻的文字读起来都很花时间,何况还要深入地理 解。而利用信息转换的手段让学生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 点,能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具体、更形象。如把语文教材 中的文字材料转换成为符号性的信息(少量文字、符号、线 条等)和模拟性的信息(图形、图像等),能使复杂的内容 变成直观、具体、形象的内容,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中“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 过青龙桥”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默读相关文段后,把学 生分成两个小组,要求一个小组的同学用文字把“人”字形 线路的方法、作用表达出来;
另一小组的同学则用简单的图 形表示。结果,用文字叙述的同学要用约五分钟的时间,而 用图形描述的同学则只用了约两分钟的时间,就把“人”字 形线路的结构及列车运行方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既形 象生动又快捷。所以,通过信息转换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既缩短了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间,又能使所教的内容更 形象,为学生所乐意接受。这既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信息,又 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接收的效果。这样,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 的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创 新精神的体现。这节课,学生不但从理论上理解了创新的内 涵,而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创新精神。
3打破常规,训练创新思维大部分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习惯采用从头到 尾一成不变的方法,这种讲读方法似乎已成了一种定势,千 篇一律,过于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 枯燥无味,毫无新鲜感。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课文, 可摒弃习惯思维,打破常规,采用既有新意而效果又好的教 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 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他 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学生找出来后,我又提出另一个 问题:“课文哪些地方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哪些地方描 写周总理的生活简朴?”这种别具一格的教法引起学生莫大 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他们人人埋头扎进课文中, 搜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改变,使学生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新鲜感,学习积极性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凭 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 想法。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提问题大胆想象。例如在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完之后,我 问学生:“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因为学生刚刚感受到贝多芬音乐带来的魅力,所以大家都踊 跃发言,有的说:“我好像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 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有的说:
“我好像看见一条条鱼儿跃起又落下,似乎正伴着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静的湖面变得热闹非凡。”还有的说:“我 好像看见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水手们正和风浪 搏斗呢!”……通过这样让学生大胆想象,一方面激发了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方面也较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