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感谢信 > 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来源:感谢信 时间:2019-10-16 08:05:51 点击: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综观当今的阅读教学,重课文内容解读,轻广博吸纳多 读;
重单篇文章精读,轻全书整体自读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 在。语文教科书按主题设计单元,可视为某种形式的群文阅 读,不过群文阅读的理念并没有在教学中得以有效实施。由 于每个主题单元里文章体裁较多,多数教师仍然是按一篇篇 课文的顺次教学,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那么如 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 的尝试。

一、引入课外文本,简化课内教学,优化课堂组织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本对于孩子来说,理解并非难 题,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 答,一些明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教师 也要提问。有些课文的教学,教师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 掘文本中所有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忘记了一课一得,应把语 文课上得简简单单。这两种情况无疑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的 时间,也给课内群文阅读带来了时间上的障碍。

为保证群文阅读的时间,我们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 比较容易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点比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课 文,如童话、神话。简化语文课堂教学,只选择孩子们最难 掌握的一到两个语文训练点进行教学,将两个课时的课文教 学压缩为一个课时,在保证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节 约出一个课时的时间,第二课时进行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阅读。

以三年级上册第18课《盘古开天地》为例,这是学生第 一次正式接触神话故事的文章。第一课时课内教学,教师就 抓住文中的字词和让孩子通过文本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 特点这两个教学点进行教学,既落实了孩子的字词基础,又 能让孩子津津有味地阅读文本,对神话故事的特点有了初步 认识。第二课时,教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听说过的,通过 动画片看过的,通过儿童文本读过的神话,激发孩子对神话 的阅读兴趣,又给孩子们带来了《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四个中国神话,让孩子们通过文 字再一次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远古人类丰富的想象力, 并让孩子们了解文字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又引入了《圣 经》中的《创世纪》篇章,让孩子阅读西方文化中宇宙起源 的故事,初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围绕课内文本,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文 本,落实课外阅读,做到课外阅读进课堂,有指导,有交流, 有反馈。

二、群文阅读如何组合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 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 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

(一)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 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往下读的强烈欲望;
读完以后,他们又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

笔者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 要的线索。

在教学《声音可以这样写》的群文阅读课时,基于六上 《月光曲》一课,决定把关注点放在教孩子联想的写作手法。

选取了《月光曲》《听时光飞舞》《王小玉唱戏》《口技》 等四篇文章。但从学生上课的表现看,他们对这几篇文章几 乎并不感兴趣。站在成人的视角选择的文章,是难以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的。

在执教四上《乌塔》一文时,教师请学生交流:14岁的 乌塔用自己的钱一个人游遍欧洲,这样做好不好?学生们各 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异”的 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乌塔之所 以能出远门,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 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在这一系列群文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 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 知和精神成长。

(二)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 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 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 性和迁移性。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 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显然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但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 疲劳。

笔者认为,教授三上《太阳》这篇说明文的时候,可以 加入以散文和诗歌的体裁描写太阳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 本的多样性,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得到发散和升华。

(三)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 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 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例如:“爱的不同形式”一组,取材于三上第八组《掌 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与课外莫 怀戚的《散步》、朱自清的《背影》的组合,“主题”是爱。

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要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去主动发现 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 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爱的多 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

(四)以某一观点为线索进行组合 有时候,我们也不必那么呆板,非把课本上的内容重组 不可。我们亦可以选择一些时政热点进行重组,让学生阅读、 对比,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多吃草莓大有好处,再选择 几篇多吃草莓不利于健康的文章,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 读完以后,学生的质疑自然就来了,于是他们就会自我发问、 再读、分析……这其实就是把“某一观点”作为了议题。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 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 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 基础。如此,既扩展了儿童的阅读空间,深度激活了儿童的 阅读思维,又给当前的语文教材带来了新的变革、新的生机。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