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中有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教人的 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 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 后再来禁止,教育亦难以胜任。因此,对于道德的教育一定 要在幼儿的启蒙阶段重视起来,如果这时候幼儿接受了错误 的道德观念或者没有明确的道德判断标准,那么在以后的教 育里很难再去纠正。在我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众多 的思想教育流派,其中《左传》、《论语》、《老子》等众 多著作都是道德教育的经典。后世根据这些经典著作总结、 编制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书籍, 并被广泛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通过 书籍的潜移默化,还有家庭教育的耳提面命。家庭教育对孩 子的影响最为深刻,父母的思想观念及其幼时的生活环境对 个人的道德思想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关系。孟母三迁,只为能 为孩子找到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 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思想观念 决定行为动机,幼儿在启蒙阶段接受的思想教育会影响其一 生的走向。
在道德教育方面,我国古代与西方虽然在方式上各有不 同,但有一点是确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德育启蒙教育的重视。
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
1 中西方道德启蒙教育比较分析 在西方,关于道德教育理论也是流派林立。其中,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影响较为广泛。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美国道德 哲学与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吸收杜威、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创立 的。“该理论认为,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认 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 道德思维是道德发展的核心;
儿童道德思维与判断水平发展 是有阶段的,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②据此, 他提出了道德讨论法。这种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要选择设计 一个两难问题和问题情境,能引出儿童各种认知冲突,启发 儿童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由 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 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道德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 在我国现阶段,道德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灌输的 方法。以老师为主导,通过书本及口头讲述、讲解的形式将道德思想传授于学生。其讲述内容主要为某些正面的社会道 德形象或是历史人物传记。通过对正面的道德形象描述与刻 画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的,进而形成对道德正面人物的 模仿来完成对道德的教育。然而西方在道德启蒙教育方面则 反对灌输式教育方法,主要采取的是讨论的方法。美国实用 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学校道德教育要给儿童自主探索的 机会,让儿童在实际的道德权衡、道德体验和道德判断中领 会道德的意义。”③通过道德认知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从正反 两方面来认识道德。其中,道德讨论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幼儿 启蒙教育中。
事实上这种道德认知的方法,让幼儿获得了自主探索的 机会,在实际的道德权衡、道德体验以及道德判断中对道德 的深刻意义进行体会,较之以单纯的正面道德形象的灌输、 模仿的方式,更加增加了儿童对道德的深刻理解,在将来面 对道德选择时便不会出现道德判断缺失的现象。
1.2 道德启蒙教育的主客体范畴不同 道德启蒙教育主客体之分。其中主体是指教育的施教者, 客体则是受教者。在我国现阶段,道德启蒙教育的主体主要 以学校老师为主,家长为辅。学校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场地, 而教师则是教育的主导者,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价值观 念及教育方式对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然而, 在西方教育的主体无处不在。杜威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小型 的、雏形的社会。他旗帜鲜明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强烈地反对将学生束缚在学校这个狭小的天地里。他认为这 是一种偏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片面做法,忽视了 社会道德资源的综合组织和有效运用,无益于学生的个性成 熟和德性完善。④当前欧美国家道德启蒙教育的主体不仅仅 局限于和依赖于学校,而是将其扩展到了家庭,社会,并且 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综合的道德 教育体系。这样就摆脱了单纯的以学校和教师为教育主体的 方式,从而也不会出现社会个体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幼 儿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和渗透,而使幼儿形成自己的较为深 刻的道德观念,而且这种综合道德教育体系的形成,将在更 大范围内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得道德启蒙教育更加深刻和具 体。
在教育客体方面,我国偏向于对学习优秀、品德表现较 好的儿童进行特殊的培训、教育,而对表现较差的同学则受 到了一些惩罚性的待遇。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是极力反对这 种小范围的差别性教育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却 仍然存在这种现象。较为典型的2011年陕西省的一所实验小 学,要求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以资激 励。这种局部范围的差别对待不仅不利于落后孩子进步,反 而伤害了他们的心理,更容易形成价值观的扭曲,从而不利 于道德教育的进行。在西方,对道德教育客体是较为开放性 的,其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幼儿。通过观点不同的小组进行讨 论从而激发个体内心不同的价值观念来加深对道德的了解,从而得到整体的提升。
1.3 道德启蒙教育的结果上存在差异 在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启蒙教育方式下,我国儿童存在如 下特点:(1)对于道德或不道德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但是 无法将书本与老师传授的观点与事实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道德两难问题选择时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心理较为脆弱。
(2)道德观基本相似很难有新的发展。幼儿的道德观都来 源于学校和老师的统一教授,且都是对正面人物的模仿和学 习。在面对如今多种价值观相互冲突的大环境下,往往显得 无所适从。(3)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惩罚式的道德教育方 式带来的不是对品德较为落后学生的激励,反而是将其与品 德较为优秀的学生距离拉大,使的优秀的更优秀,落后的更 落后,此外,幼儿对道德的提升的目的不在追求其本质的提 升,而是追求其所带来的荣誉,从而形成较强的功利心。
相比之下,西方的道德启蒙教育结果呈现以下特点:(1) 在面对道德两难境况时,能根据自己幼时形成的价值观做出 判断并选择,且心理承受能力强。(2)有自己明确的价值 观,在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时能保持自己的观点。
(3)对道德品质的修养有正确的认识,求其本质而非其荣 誉。
2 借鉴与吸收 随着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也呈 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在教育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本着党中央求同存 异的方针政策,应该认真审视国外教育理念中适合我国道德 教育发展的方面吸收借鉴,洋为中用。为此,笔者认为,我 国道德启蒙教育应在以下几点中加以改进:
(1)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互动,以多加讨论的方式取代单纯的讲解讲授的方式, 激发幼儿善良本质,通过道德情景模拟使其自主地找到正确 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将会伴随其一生。
(2)加强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将道德启蒙教育全方位 展开,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老师的授予,加强家庭与社会的 教育。建立起一套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网络等系统 的、综合的道德教育体系。道德启蒙教育需要全方位进行, 这样可以使幼儿从各方便了解道德理念,而不仅仅是局限于 教师的个人观点。此外,在这种全方位的道德启蒙教育下, 可以加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仅仅只是对道德正面形 象的了解,还将包括对不道德行为的了解。将来在进入社会 以后,也能从各种复杂的价值观念中坚定自己的观念。
(3)加强教育客体的平等性与一致性。对于受教育者 应该一视同仁,而不应出现优等生和差等生等区别对待,这 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歧视性偏见的不道德行为。应该让思想上 有不同看法的同学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在旁边加以引导,使 幼儿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先进带动后进,这样才能使他们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从小就形成功利性思想或者带有偏见、仇视等价值观念。
目前,在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新思想 涌入,一些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旧的道德伦理体系以无法维 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如 何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道德伦理体系是当务 之急。然而,道德体系的建设要从根基做起,道德启蒙教育 的好坏,关系着我国道德体系是否牢固与稳定。在这种时期, 我们既要尊重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又要吸收国外适合 我国国情的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社会发 展潮流的道德教育体系。
注释 ① 孔子.礼记·学记[M]. ②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第2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③④冯永刚.西方学校德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变革趋向 [J].外国教育研究,2012(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