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性学习 自然科学 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全新 的课程模式。其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 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 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 法,它适合于各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 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 知识。其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 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 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这种方式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通过较 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社会实践,最 适合未来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1.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要求 1.1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 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平等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 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带着各种疑问,怀揣各自 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 问题。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应重新构建,教师要及时了 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 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 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 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同时研究性 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 入,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且会使教师感到自 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将会使教师产 生危机感,甚至会失去信心。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 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这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1.2课题的选择 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题的选 择,既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又 要考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的选择难度应由浅 入深,递进式发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始阶 段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 入,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 选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发挥.选题时应着重注意如 下问题。
1.3课题的选择应具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其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 决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 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是平等的学习者、指导者。
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 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同一课 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条件的不同,研究过程的 设计、方法、手段、结果等都可能不同。这一切都有利于培 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 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自然科学教学中,可向学生 开放实验室、图书室,深入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设计、操 作、完成实验,自己查阅资料,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 1.4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自然科学本身来自于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形态、结 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自然科学 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 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2.1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认真 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建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预 期目标,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访谈、请教专家等途径, 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归类,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2进行探索研究 在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 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要仔细观察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并作好调查记录,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形成初步的研究 成果。
2.3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在分别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 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初步研究的成果用书面 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编刊物 等形式,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上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 见解,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报告。通过实践、交流、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 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 能力。
3.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是符合课 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响应了素质教学的要求。同时它更是一 种学习理念的改变,这种改变会逐步融入学生的成长之中, 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 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它不必追求形式的完整性, 只要达到探索的目的,能科学地解决问题就行。本文所论述 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始终坚持学习探讨运用,才会真 正起到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变,最终为 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