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方案要求通过术科必修课程学习,体 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战术,培养并 发展学生的教学、训练以及组织裁判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 生通过术科选修课的学习,要掌握所选专项的运动技能,并 达到较高的水平。新课程方案中的专业学科类课程有所增加, 而专业术科类课程的比例有所下降。黄汉升等人认为,“术 科课程比例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 术和技能,相反的是在专业课中强调要在‘技能形成和发展’ 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术科除要必修外,其他的一般都 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2]。与1997年的课程方案比,新 方案中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有所下降,选修课百分比上升了将 近10%,并以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形式开设限选课,这样的 课程安排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与能力发展 创造了条件,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适应“新课标”要 求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中小学师资创造了条件。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新课标”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 1.体育教育专业的运动技能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 存在偏差 “新方案”中缩减了体育术科总学时,增加了基础课和 学科类课程的总学时,专业学科类课时比97方案增加了5. 6%,术科课程总学时比97方案减少了144学时。从15所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来看,各校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按照 “新方案”的要求设置的。访谈中,多数术科教师认为,术 科必修课教学学时压缩后,对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培养不利。
季浏教授认为,“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并不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新体育课不但没有淡化运动技能 的教学,相反更加突出运动技能学习。[3]《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领 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 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 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4] “新课标”还首次提出根据模块选项教学,要求高中阶段(10 ~12年级)的学生掌握1~2个运动项目。这样,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体育特长与运动爱好。无论从体育课的性质、“新课 标”的目标及内涵来看,掌握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术仍然 是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毛振明教授也强调,我们现在决 不是要什么“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而是要在全面端正体育 教材观的前提下,在严格和科学地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之后,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5]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高校13位体育学专家调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 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 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锻炼;教学方法中存在重教轻学的现 象,忽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求,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中存在反映体育学科前沿水平的相关知识不多,反 映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不够,没有凸显出关注 健康的理念,普通教学中关于竞技运动的内容比较多,竞技 色彩浓厚;各种技术课的教学中,高校教师自身缺少教材、 教法的内容针对性的学习,对中学教材和教法不熟悉且没有 引起足够重视;体教专业的学生科研能力水平亟需提高,不 能很好适应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等问题。高校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教学能力结构 不合理,学生难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3.高校实践性人才培养环节过于集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检验,更关系到他们能 力的培养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在学校的体育教 学、体育代表队的训练中实习,使学生的教学、训练能力得 到锻炼。一些高校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从2007年开始实行3学期制,在各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在 全校选修课中选修,或者听讲座,此外,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或教室,进行大量的实践。山西大学体育学院要求各专业学 生实践教学模块学分不得低于38学分方能毕业;山西师范大 学体育学院规定实践性环节不少于10学分;运城学院体育教 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1周教育见习、8周教育实习,此外, 还有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 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晋中学院、 长治学院山西7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 看出,大多数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形式为中期见习和毕业 前夕集中实习。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集中在大四的第七八学期,实践周期为8~10周,在教 育实践之前,每个高校都有一周的教学培训学习,给学生具 体讲解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建议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重视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 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与专业能力也提 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 案》就是在素质教育和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 新课程方案强调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特长与实践能 力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标”和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中小学校体育人才需求为 导向。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使教师和学生都 充分了解“新课标”的内容与精神实质,了解“新课标”对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术科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他体育实践 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做到课 堂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展自 己的体育实践能力;学校要重视术科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 外或俱乐部形式,补充术科学时的不足,采用分散实习与集 中实习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
高校中贯彻“新方案”的理念不能简单地奉行,应该结合“新 课标”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要求来进 行。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