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国家或地区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 度,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是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这 说明教育对地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教育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重庆统计局曾对全市农民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民中,小学及以 下文化程度者占39.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3%;
而在高收入水平的农民中,上述比例变成32.9%和67.1%。
而后,进一步分析某县农民收入情况后发现,户主文化程度 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关系密切,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其 人均纯收入为3342元;
初中、小学及文盲的,其人均纯收入 分别为2810元、2735元和2590元,说明使农民增收的最有效 的途径就是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农民 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体偏低,造成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规 模低和效益低。(二)农村教育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从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来看,其发展速度缓 慢,实现真正转移的很少。“候鸟式”务工是剩余劳动力转 移的主要形式。在城务工的大多是从事建筑、运输和服务等 脏、累、苦、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活,究其根本原因,他们 自身的素质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根据西部某地区2011年统计 数据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21.6%, 初中为63.9%,没有接受过培训的高达72.7%。所以,由于 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偏低和政府组织引导的欠缺,剩余劳动力 转移长期处在自发、盲目、分散和无序的状态,这样的直接 后果一是进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是容易上当受骗。大 量农民工“回流”现象说明,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三)农村教育短板制约着农村社会财富的积累 二、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是地区整体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性投入 增加对农村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教育教学工作正 常运转,才能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 促进地区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的投资领域里 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西部省市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的区 域很少。西部地区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新机制, 但在财政基础教育支出中,人员支出所占比重最大,财政拨 款相当大的部分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真正用于添置教学公共用品的资金并不多。所以,我们务必要把握好农村基础教 育投入的几大原则。一是兼顾投入比例和投入数量。一个地 区乃至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其主要参考指标并不是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多少,也不是资金总量是增还是减,而 是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占GDP的比例是升是 降。二是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要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并举。提 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是增加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城 镇中小学人员臃肿,机构重叠,而乡村中小学师资短缺,需 聘请人员较多;
公用经费紧缺而有些学校节约意识不强,浪 费严重;
校舍维修管理不善和一些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都 会降低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 育投入的增长速度要与其他投资增长同步。一些地区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的速度快,平均每年在10%以上增长,而教育支 出的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下。
(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 素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1.狠抓基础教育是提 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的根基工程西 部地区城乡教师分布极不均衡,城镇教师人员臃肿,乡村教 师十分紧缺。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在乡下,初中升学率 远远低于53.3%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更低于《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高中阶段入学率达 到60%左右的比例。所以,农村基础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地方政府在农村基础教 育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2.采用多样化的职业和成人教育 体系,建立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在农村建 立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多种教育方式是适应当前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一要在数量上做到以农村学校为基地, 一乡一校;
二要在质量上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学 效果;
三要革新专为向外输出劳务为主的办学模式,重点开 设面向农村发展的专业课程;
四要让学生走出学校,深入企 业和农村,走“企业+学校+农村”的产学结合的道路。笔者 认为,职业教育务必要走出把劳动力向外输出就叫劳动力转 移的误区,向非农业转移才是真正的转移,必须坚持面向当 地、面向农村的方针,否则职业学校就成了单一的劳务输出 基地,这样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当地人才流失,人力资本亏空。
构建成人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于正在从事耕作而 不能上正规学校的成人来说,农闲期间的短期训练班、教授 新耕作方法和家庭技术的示范及不定期对农民进行教育的 会议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笔者比较赞成采用现代远程教育 的形式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因为它是一种覆盖面大、 利用最充分、最经济最有效最适合农民生活的一种教育方式。
农民可以在白天劳作之后,晚上学习新的知识技术,既可以 解除劳作的疲劳,又可以在第二天用于实践。3.大力发展高 中阶段教育,解除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据统计,西部农村初中学生升学率约在70%左右,也就是约三成的初中 毕业生没有上高中阶段读书。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已成 为了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大 力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在高 中阶段的教育中,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成为 了农村教育体系中“瓶颈中的瓶颈”。4.全面落实农村中等 职业免费教育在广大农村,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 影响,认为读书就是要上高中读大学,初中毕业没能升上高 中的学生其面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出门打工,要么等着结 婚成家,从事农业耕作,继承父辈们的生活方式,艰难地生 存下来。对此,我们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宣传、投入并逐步落实。
(三)设置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教育课程设置对农村来说针对性不 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就能升上高一级学校,走出大山,而落 榜者对自己所学又很难直接运用于农村实践,于是出现了高 不成低不就的教育怪现象。同时,农民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 要孩子考大学,跳出“农门”。为了迎合这一目的,农村教 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授课方法上都专门为此而 展开。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为别人 制“嫁衣”,其直接后果是农村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本存量 降低,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抑制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所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开设与农村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实用性课程。有的学者曾提出在农村教育实行技能教育的前提 下,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实行人员分流,建立基础班 和技能班,二者之间没有截然的差别,只有主次之分,我们 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城乡受教育制度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首要价值。目前,我国正致力于追求 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已得到高层领导的 高度重视。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曾多次指出,教育是国家发 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城乡教育差距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也仍然存在。
我国的城乡两种教育制度是形成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根源, 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是教育不公平的最主要表现。而这 其中,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又尤为严重。其实在农村教育中, 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社会人士,他们都还没敢奢求办学条 件、基础设施等资源与城镇学校接近,因为乡下的孩子艰苦 惯了,有吃苦耐劳的能力,但连最起码的教师资源都无法实 现公平,这的确是令人心寒的事。为此,掌握着公共权力的 各级政府应当履行起公共义务和职责。
(五)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一是老年教师多,中青年教师 少,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均;
二是代课教师多,骨干教师少, 人力资源知识层次失衡;
三是“磨洋工”的教师多,潜心教 学的教师少,人力资源整体合力堪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师资流失,商品经济下教师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二是 教育管理发展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这是造成人力资源现状 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教育主要注重对教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对 管理的探讨,缺乏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呈现“一 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所以,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 念,以人为本,以法治校;
二要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优化 教师资源配置,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首先, 要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激励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同时,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扶持,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 理是考核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务必铲除考核上的平均主义、 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和评优表模上的长官意志的束缚,将 职称评定、评优表模与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建立 合理的评价机制,使作出贡献的教师能够名利双收,在适宜 的范围内拉开差距,从而使他们扎根岗位,安心教学。再次, 要正确选贤用人。不得出现“近亲繁殖”和扼杀优秀人才的 现象。可以说,越是偏远的学校越不民主,“指任”干部的 现象越普遍。所以,贫困地区务必要消除层层任命的误区, 务必要建立民主选举的激励机制,务必要建立用人制度上的 监督机制。减少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 教师聘任制、工资结构制、竞争上岗制,真正形成“人员能 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总之,“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之教育,人们 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所以,“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 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 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