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1-10 08:06:00 点击: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以教 师指导学生阅读为主的教育实践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认知情感,提高学生思维层次的重要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大力提倡阅读,其课程目标“感受鉴赏”就提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的魅力,发展想象和审美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 提高道德修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己经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和生活 的基本载体。通过网络手段辅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必然,新课标提出“可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采用多媒体教学 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通过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丰 富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阅读教 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1.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 种协议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 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 所。它不仅仅包括整个网络环境,还包括学习氛围、学习动机状态、人际关系"、 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

1.1必要性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全面深人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 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 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 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 育改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利用网络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阋读教学正是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 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1.2可行性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是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传统的纸质媒介在信息的传递上是静态 的、单一的、单向性的,它只通过视觉刺激作用于接受者。而基于计算机网络传 播系统的网络媒体极大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它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多元 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特性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 学模式,影响着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读书学习的效 率。

2.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2.1文本初读,感知有疑 文本是阅读的对象,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依据。任何时候阅读教学都 不能忽视文本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中首先就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 读,个性化的阅读。不读就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与目标,不知道学习的重点与疑 难。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湘教版等高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需要阅读来感知 和鉴赏的文章。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品味《雨巷》朦胧忧伤的语 言,品味“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的意蕴。这些都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当 然为激发同学们阅读文本的兴趣,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乐、电影、 视频等多种科技手段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回归。

2.2网络再读,深入质疑 学生初读文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停留在感知性的认识阶段,缺 乏理解层面的东西,属于认识性阅读,同时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一定 的疑点和难点。通过对所教班级的调查发现,阅读时学生的疑点和难点有一半以 上是属于资料缺乏造成的,其中有三分二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比如字音字义、 作者生平资料等。教师如果花时间在这些问题上过多停留,那就失去了引导学生 深人阅读文本的机会。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网络资料查找进行再读文本, 利用多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从阅读心理学来说,最肤浅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就 会向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发,知识性的疑难解决了,学生就会找出理解性的难题。

2.3文本品读,点拨赏疑 阅读课上,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让学生知道写得好不好。品读赏析就是在个体初读、借助媒体再读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就文章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艺术魅力等方 面进行审美性阅读评价,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 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人情、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游褒禅 山记》时,通过初读感知其意,再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再读理解,学 生已经基本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品读赏疑时就要特别注意深人把握“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以及“物、力、志”等句子所传 达出的作者的感想和体会。这些思想,现如今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文本赏疑,学生完成了主体性的阅读,理解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 情,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了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 3.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阅读教学是由 师生双方共同合作进行的双边活动,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 成的,二者同属阅读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教 师与学生都作为主体,又互为客体,互为认知对象。”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把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好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就必然要削弱教师的主体作用;好像要强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 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就必然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明显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事实上,教师主体作用的有效性正在于引导学生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网 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虽然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再进一步说, 网络资源的量可能远远超过老师本身掌握的知识量,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没有出 现的必要了。我们不能以为学生只要能从网上找到资料理解文本就可以完成阅读 任务,毕竟课堂上还有许多随机生成是不能预设的。因此,网f各环境下的高中 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2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学习总要由自己去实践别人不能代替,这是毫无疑问的。网络环境下 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有了网络资源就轻 视阅读文本,轻视思考文本的现象出现。从阅读心理学来说,每个人对文本的阅 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只有让学生充分重视文本,重视阅读的初始体验, 再配以网络资源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如果 学生利用网络只是为了寻找问题答案,那么不但不能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反而会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建构中, 强调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在阅读文本中体验、思考、理解文本内 容,在网络资源里补充、印证、升华阅读体验。

3.3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同时防止海量资源使学生迷失自我 一个文本,进人教材,就变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即教材文本, 而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般文本。事实上,任何一个文本都包含很多学习要素, 如果撇开教学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去揣摩。在网络环境教学 实践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超文本链接会将所有有关这一文本的信息资料全部 集中呈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海量的网络资源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如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引导,那么最后很多学 生就会模糊课堂学习目标,在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尽情查阅,自由讨论,浪费 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不能有效地建构文 本意义,课堂陷人无序与混乱之中。比如学习柳永《雨霖铃》(新课标人教版必 修四)时,学生要重点感受柳词的意象意境美,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把握柳词 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如果只专注于柳永生平的风花雪月,势必导致学习重 点的偏颇,耗时耗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引导,让 网络辅助学生学习,而不能让学生在海量资源面前迷失了自我。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教育技 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对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网 络与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整合将是未来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方向,可能会开启中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篇章。

罗春燕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