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新课标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透]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新课标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透]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0-27 07:59:02 点击:

新课标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透

新课标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透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理念,实施新课程就 应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 现新课程的理念呢?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 是教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摘 要:
新课程;
改造;
体验;
观察 一、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与实践联系紧密,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动手实践学习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

1.感知性的实践体验。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是人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 端,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特别 是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通常先要从感知窗户里得到一些感 性知识,作为升华到理性的基础,而组织学生实践体验是十 分重要的感知手段,可以使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获得鲜明的感 知。

例如:教学认识1厘米。

看一看:先问孩子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然后出示课 件:闪动1厘米的距离,教师讲解直尺上闪动部分的长度就是1厘米,即从0到1的距离。请孩子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 厘米,看看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哪些地方也是1厘米长,同桌 互相指着说一说,看一看。

量一量:请孩子们拿出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宽度 就是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量量看;
再让学生量出刻度3到 刻度4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比一比:请每一位孩子拿起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拿 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然后抽掉小正方体,左手指不要 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再比出1厘米有多长,最好用直尺 量一量或把小正方体放进两手指之间验证一下自己比的长 度是不是大约在1厘米左右,这时有的同学还发出了感叹:
“1厘米真是太短了”。

想一想:孩子们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用手比出1厘米的长度,再验证自己比得是否正确。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 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牢牢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2.探究性的实践体验。

对于一些如公式,法则,定律,性质等抽象的规律性的 知识时,我都会借助于必要的实践体验活动,组织这类活动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实践体验机会,引导学生对实践结 果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之外,还注意实践体验要有 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激活必要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须给 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调控,加强实践活动的交流。

3.验证性的实践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数学知 识,技能,技巧,方法等的迁移,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动手 操作等活动进行验证。组织验证性的实践体验要注意实践前 要讲清目的,要求和程序;
实践过程中要加强指导,鼓励学 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体验中得到了成功,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 活动形式。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以教材为 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 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 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一种教学活动。

1.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如何循 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是探究性 学习是突破口。一般有揭题提问、情境、自学提问、尝试提 问、辨析提问等。

2.组织探究。

根据需要可选择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班级集体探究等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同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常让学生采 用的 方法有: (1)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 律,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方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操作 ——发现——结论,特点是: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再通过探究去验证这是培 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这种探究方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猜想—探究—验证。

特点是:先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

(3)观察归类。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属性分析得出一般结 论的思维方法。它可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类 型。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而得到该事物的全体也具有这种属性。尽管由不完全归纳法 得出的结论需要经过严格论证才能确认其正确性,但这一方 法的主要意义在于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 能力,它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小 学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的教学大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的一般程序是: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小学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大都是通过具体实例探究归纳出来的。

通过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造”与“渗 透”,我感觉到作为小学教学教师应该以新的观念,良好的 心态,创造性的工作,“扬弃”的态度,去继承和发扬我们 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去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用新课标理念 “改造”数学课堂教学,把新课标理念“渗透”到数学课堂 教学中去。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对数学感兴趣,喜欢学数 学的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