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倡议书 >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启发] 因材施教的启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启发] 因材施教的启发

来源:倡议书 时间:2019-10-13 07:56:30 点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启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启发 因材施教论文范文四:
题目:论“因材施教”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就受训于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教育思想, 然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发展困境, 儒家核心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思想, 能够因时而变, 推陈出新, 革 故鼎新, 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条件。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教 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及要求, 指出“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下中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is tr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thought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ange rapidly. Fac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re of Confucian thought of“individualized”education thought, can change over time, innov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provide feasible condi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key poi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is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 body;
attention;引言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这一主旋律中的重中之重, “贯彻落实好, 继续坚持育人 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为先, 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 的高素质人才。”可见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质是以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为基础教 育内容, 致力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同时砥砺学 生心智, 使学生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并造福于社会。但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 展, 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各种文化思想的渗透和交融中, 思想政治 教育作为高校当前主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品德修养的主要途径而面临着 巨大的压力。而“因材施教”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方式, 又该对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如何负责呢? 一、“因材施教”思想 (一) “因材施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1. 内涵。

“因材施教”这一词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 对“因材施教”的定义是指根据学习者的能力、 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教育。宋代程颐引用孔子事迹说“圣人教人, 各因其才”, 朱熹也认为“孔子教人, 各因其才”, “因材施教”思想便由此而 来。

儒学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爱思想也在“因材施教”思想中有所体现, 关 注主体人的发展, 能够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与差异, 知人善教方能各尽其才, 坚持以人为本, 承认了教育对象的差异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要 求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能力、性格、志趣、学习水平等多方面的不同, 因地制宜 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 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涉及科学 知识、文化艺术、心理健康等综合学科的相关内容, 同时重视在培养过程中的细节, 对主观受教育者采取心理或情感关怀, 挖掘影响受教育者不能正常学习的客 观因素, 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材”, 从而达到教学预期。

2. 意义。

“因材施教”曾是“中国古代教学原则”的第一条教学原则。在急速变迁的 中国古代, 儒家“因材施教”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 它使不同地区、不同文化、 不同阶级的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使民众思想得到统一, 传统 道德伦理思想教育无论是教法, 还是内容, 都得到了极大的继承, “因材施教” 思想可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领的作用。

(二) “因材施教”思想在当下的发展 新时代下, 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取代了传统、单纯、 刻板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过程不再墨守成规, 更突出为教学相长, 师生既是平 等竞争的对手, 又是相互协作的帮手, 教师不能因年龄大或经验丰富, 而作为真 理的掌控者, 学生也有教师想象不到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视角, 所以学生也是教师, 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从“材”上看, 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现实生活背景等客观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和 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从“教”上, 扩展了教育教学内容的范围, 一是 课堂生成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是特殊学生的专门化教育教学内容。课堂生成教育 内容, 受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根据现场教育情境即兴设置教学内容, 非原定教学计划内容;特殊学生的教学内容, 一些学生具有异于同龄人的智商和 情商, 他们对某些领域极其敏感, 更有一些所谓的“偏才”“怪才”, 如十岁大 学生张炘炀、十四岁神童何碧玉、“追月”神童张维加等, 对这些较为特殊的学 生应施行符合他们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人生的指引者, ”的教育理 念已成为当前我国中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 而新“因材施教”思想, 为构建新型 师生关系, 为知识和品德的传递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即以德育德, 以才 育才, 以情激情, 以行导行, 同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容:总目标是发挥新时代的育人优势, 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 发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 键,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基本原 则是以育人为导向, 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 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 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 强化责任落实。内容涉及环境教育、社会主义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施途径宏观方面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 社 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辅, 微观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的 方方面面。然而就在思想政治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 现状却十分令人担 忧。“由于受到传统陈旧观念、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造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物化’或‘泛政治化’的现象。”的确, 经 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高校与社会的 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功利主 义思想对物质的追求被狭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物化”使不同年龄的大学生都 出现了道德问题,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直接反映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

拜金主义。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富裕了起来, 过多的财富让他们迷失了继 续前进的方向, 享受奢华无比、挥金如土的生活, 而不愿去奉献社会, 这样的生 活方式成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导向, 一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经不起诱惑, 而 滋长了为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的思想, 也会让社会出现道德危机。

个人主义。计划生育下每个家庭的独生子女得到了充分的关怀, 溺爱的结果 就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 缺乏自立能力、集体意识等, 面对问题不能 够独立思考, 缺乏主观判断能力。

此外, 享乐主义、抑郁与暴力倾向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错误判断性、片面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教育过程的不适应性等因素使高校的思 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对人本化的远离, 以及高校 教育的不当所引发的道德危机。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科为本位,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长 期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有“直接教育”和 “间接教育”有两类。“直接教育”是指作为专门的学科专业, 所教授的都是思 想政治教育课程;“间接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学科的其他学科课程中 所包涵的部分对大学生品德的养成内容。教育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告诉我们 大学生们在进入高校前, 他们的所闻所见、所听所想已经赋予了他们知识和道德 的水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过于理性地重形式轻内容, 重说理说教轻实践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 因 而导致大学生们对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无趣、甚排斥和至逆反, 由此可见传 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便是对教育主体的关注, 发掘和改变客观教育 环境对主体的不良影响, 这正是“因材施教”思想的当代内涵的体现。思想政治 教育深受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影响, 也因儒家核心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思想的 丰富而日臻完善, 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客观要求下的大学生的教育体验。

(一) 关注个体的差异,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关注学生本身是不够的, 由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所 组成的客观因素对主体的反作用影响更为重要。因此, 想要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 现状, 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过去, 才能更好地预测大学生的未来。高校不是机 械的加工厂, 而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学生的变化之快、想象力之丰富, 对 于高校而已就要为大学生的必然的变化做准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人与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某些情况的结果, 对大学生下品德性的 结论, 教师的定论会阻碍学生的自由发展, 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和鼓励。另外, 教 师也不能根据学生们的品德相似而对学生划分层次, 这不同于知识的教学可以 按成绩排名, 品德鉴定不能急于下结论, “同德异因”或“异因同德”的现象很 普遍, 同时, 大学生的品德瞬息万变, 可能就因为一件小事而深受启发, 因此思 想政治教育, 必须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二)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 传统的理论教育已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们的发展和需要, 理论教育与实践 教育相结合越来越符合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潮流, 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实 践、成长和发展需要相联系, 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并适应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使大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 这是一种“超越因材施教”的思想, 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创新, 不破不立, 它阐述了教师要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 且具备将创造力发挥出来的能力, 要帮助每个学生寻找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即用 理论教育引导, 强化实践, 来改变学生原本的生活状态, 启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发的品德素养, 使得其来自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

(三) 拓宽教育形式,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 “因材施教”思想告诉我们教育主体的接受不仅仅单纯的来自学校的教师, 师生的平等关系, 体验实践式的教育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无处不获得智力上的启 迪和精神上的洗礼, 还有能力上的提升。新时代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校园, 已无法完成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任 务, 因此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从内容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社会发展的需 求, 增加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元素, 构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才能使我国的素质教育在新时代下创新辉煌。“材”不单单指学生, 更是指由教 育主体所构成的社会和国家,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小思想政治教育”转 向“大思想政治教育”, 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放在道德教育上, 作为公 民基本素质, 道德教育的内在感化作用更能激发教育对象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 由个人意识到社会群体意识的进步, 从而带动国家整体意识水平的提升。四、结语 [1]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于永川.我国古代教学原则[J].辽宁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6) . [3]汪小容.“因材施教”的现代内涵与实施[G].中学语文资源网, 2014-10-24. [4]洪珏.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现实意义[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 [5]王肖兵.论当代中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 2005.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7. [7]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王东莉.人文关怀: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J].当代青年研究, 2004 (4) . [9]顾洪英.论青年流行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J].陕西行政学 院学报, 2009 (1) . [10]邹莹.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J].外语学刊, 2009 (5) . [11]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 大学, 2001. [12]卢晓东.超越因材施教[J].教育学术月刊, 2014 (10) . 范文一:因材施教论文范文(精品推荐6篇) 范文二:浅析因材施教异化现象的消解异化策略 范文三:在宋明时期的儒家“因材施教”思想研究 范文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思想启发范文五:浅析在模电教学环境下的因材施教 范文六:浅析STEAM教育理念与因材施教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