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sgaard在1955年对200名赴美的挪威学者的跨文化适 应进行了考察,他发现在美国停留低于6个月或者多于18个 月的学者的适应状况要好于6-18个月的学者。Oberg在U型曲 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休克”(也称“文化冲击”)理论 以及人在“文化冲击”下文化适应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所 谓文化冲击是指进入新文化后人们由于突然失去熟悉的社 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的深度 焦虑症。而文化适应则要经历四个阶段:1.蜜月期:是指进入一 种新的文化后产生的新奇、愉快的情绪的阶段。2.危机期:
经过最初的新奇和愉快后,由于在新文化中遇到的种种挑战, 开始产生了一些不适、受挫、焦虑的负面情绪。3.恢复期:
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学习危机解决方式,并适应东道国的文 化。4.适应期:个体适应东道国文化,感觉愉悦满足。
Gullahorn进一步发展了U型曲线理论,提出W理论,用W曲线 来描述留学生回国后将会再次经历U型曲线的适应过程,因 此整个完整的文化适应呈现出W曲线。
Berry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型”则是以保持传统文化 和身份的倾向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为两个 维度区分出四个文化适应策略:融合(intergration),同 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和边缘化 (marginalization)。如果个体既保持自己本身的文化身 份和特征,同时也积极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融合;
如果个体只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特征,而拒绝适应接纳东 道国文化,便属于分离;
如果个体不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 特征,而完全适应接纳东道国文化,便属于同化;
如果个体 既不保持自己原来的文化身份和特征,也拒绝适应接纳东道 国文化,便属于边缘化。根据上述理论,可以明确针对文化适应的留学生的团体 辅导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留学生以蜜月期的积极情绪体 验,顺利度过危机期,克服文化休克,学习到积极的文化适 应策略,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在全球化的今天获得多元文化者 的身份。
二、团体辅导在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应用 (一)文化适应团体辅导主要挑战 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团体辅导,挑战主要是:语言障碍和 较大的个体文化差异。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多数完全不懂中文, 部分学生英文沟通表达能力也较差,即使是讲英语的留学生, 也会因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语言而导致用词、语法上 的差异而导致沟通困难,甚至引起误会。对于这个问题,可 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双语能力表达好的留学生老生作为助手 或团体成员参与到团体辅导中。
这样,不仅可以使沟通更为流畅,老生也可以作为一个 引导者,以自身的经历帮助其他成员更好地完成文化适应。
同时,由于留学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如果对相关问题处理 不当容易引起团体辅导的失败。因此团体领导者在前期宣传、 筛选成员、预先会谈等环节就应该重视相关问题。(二)团体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对于本团体的领导者,除了必须具备一般团体辅导的领 导者的特质,如:善意与关怀、开放的态度、非自我防御式 地处理问题等品质外,还需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对来自不 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时,作为领导者必须熟知所有留学生的一般价值观、 信念、态度和行为敏感性,针对不同的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沟 通表达方式,以营造出一个有利的表达环境。同时,领导者 还必须有正确的自我文化认同意识和价值观,同时能够在不 同的文化中寻找共通的因素。
(三)团体辅导设计的主题选择和方式 对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心理适 应,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术适应。心理适应是指跨文化接触中 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 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具有当地文化的人有效接触 和交流。
学术适应指留学生对于东道国学术系统的适应,如:课堂考勤、规章制度的遵守与否、考试机制等方面。因此团体 辅导的主题内容既要提供情感支持,也要教会他们生活学习 的技能。
对于完成学业即将归国的留学生的团体辅导则应集中 在帮助他们对于职业生涯的思考和求职技能的训练,重入文 化休克后如何在多元文化身份、多种价值观中找到平衡以及 回国后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而达到上述这些主题的团辅方式可以多样化,如:角色 扮演练习、关键事件的研究、技能的学习以及沟通训练等方 式进行。
团体辅导在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 团体的资源,营造出安全的氛围,通过团体内产生的人际动 力,帮助留学生减轻压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探索,最终能成功地整合自身原本的文 化和东道国文化,成为成功的国际化、全球化人才。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