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助残日 > 民间舞蹈教材编写机制的思考 民间舞蹈有哪些

民间舞蹈教材编写机制的思考 民间舞蹈有哪些

来源:助残日 时间:2019-12-01 07:48:58 点击:

民间舞蹈教材编写机制的思考

民间舞蹈教材编写机制的思考 一、五大主体民族的舞蹈特点 (一)壮族壮族民间歌舞源远流长,在各类典籍和地方 志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壮族舞蹈的记载,根据其风格和特点, 壮族民间舞蹈主要分为“弄眉登”“弄娅歪”“弄迪磨”“弄 阿拉”“弄阿耶”“弄尼咚”“弄滚妞”等[1](P131-133)。

“弄眉登”即“棒棒灯”,主要流行于砚山县的者腊、八播 羊格等地,是当地级别较高的祭祀性活动;
“弄娅歪”即“牛 婆舞”,主要流行于马关、广南、麻栗坡等县的壮族村寨, “娅”指雌性,“歪”为水牛,由三人进行表演,一人耍牛 头、一人带人面脸壳、另一人则带猴面脸壳,是母系社会和 牛神崇拜留下的遗迹;
“弄迪磨”即“纸马舞”,主要流行 于文山、马关、麻栗坡等地,是壮族土支系的一种自娱性舞 蹈,多为中年妇女表演;
“弄阿耶”、“弄阿拉”即“手巾 舞”,前者由男性进行表演,后者由“弄阿耶”演化而来, 是一种纯女性的手巾舞,现广泛流行于广南、砚山两县的壮 族聚居地;
“弄尼咚”即“铜鼓舞”,流行于广南县马洒乡、 者兔乡和马关县阿峨新寨,是壮家人娶亲嫁女或起房盖屋时 的一种舞蹈。“弄滚妞”即草人舞,是流行于砚山县平远镇 大兴等村寨的一种壮族民间舞蹈,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个属 猪日(即壮家“开年节”)表演。

(三)彝族文山州彝族支系较多,分“白倮”、“花倮”、 “高裤倮”等,不同地域由于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铜鼓舞和套路繁多的弦子舞及习俗舞蹈。

“铜鼓舞”是流行于富宁、广南、麻栗坡三县的一种祭祀性 传统舞蹈,舞蹈过程中,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点,舞者则 随鼓点更换动作。“木鼓舞”流行于富宁县板仑乡龙洋、龙 迈、木腊等地,是彝族白倮人在“跳宫节”时表演的一种舞 蹈,以木鼓为伴奏乐器,共有五种基本鼓点。“葫芦笙舞” 流行于富宁、西畴、广南,舞步灵活,舞姿多变,多为一人 吹笙引舞,众人跟随其后。“弦子舞”是彝族青年中广泛流 行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可由弹弦者个人边弹边舞,也可两人 挽臂共舞,还可众人绕圈齐舞,其套路繁多,名称复杂。“二 胡舞”是麻栗坡县花倮人的娱尸舞蹈,由一人扮做恶鬼,众 舞者将其驱赶出门,以示家人从此可得以安宁。“闹丧舞” 是西畴、广南两县交界的曼龙、瓦龙、那腊的花倮人的丧葬 舞蹈。“竹竿舞”流行于麻栗坡、富宁两县,以竹竿为道具, 舞者在两根竹竿的开、合间进行舞蹈,是一种带有体育竞技 性的自娱性舞蹈。

(四)瑶族瑶族有“过山瑶”“大板瑶”“红头瑶”“蓝 靛瑶”等支系。瑶族崇拜多神并受道教影响,神�o有很多 种,瑶族舞蹈以祭祀性舞蹈为主。“度戒舞”是瑶族“度师” 仪式系列舞蹈的总称,分师边和道边两种,师边为武舞,其 音乐节奏明快,舞姿多为颤抖、摇摆、晃动之态;
道边为文 舞,其音乐节奏平稳,舞姿多为颤转、拧腰的揉踩之态。“跳 盘王”是瑶族青年夫妻婚后举行的一种家庭舞蹈仪式,夫双手击封,妻双手击钹,预示夫妻和睦、建家立业、孝敬父母、 白头偕老。“跳红楼”又名“打斋”,是瑶族祭祖的一种宗 教舞蹈,有“面具舞”“棍舞”“捉龟舞”等。“龙虫舞” 是为去世老人举行“出灵”仪式时跳的一种祭祀性舞蹈,舞 者四人,两人跳龙,两人跳镲。“锣舞”即“跳锣”,是富 宁县瑶族最喜欢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大年初一至十五由男青 年表演,在舞蹈中舞者通过翻、跳、转等复杂多变的舞蹈动 作展现自己的勇敢、机智。

二、代表性民族舞蹈组合的选编 文山学院前身文山师专自建校初期就成立了音乐系,并 以舞蹈专业特色成为全省师范类专科学校中的佼佼者。面对 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文山学院一直在学习、挖掘、创作, 但一直没有规范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教材做依据,舞蹈课 上的民间教学仍沿用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材,没有自己的特色, 只是在演出或比赛时才创作本地方的民族民间舞蹈,所培养 的学生对本州的舞蹈素材知之甚少,毕业后到各县教学或到 文化站辅导时出现所学知识用不上,要用的又没学到的尴尬 局面,编写文山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突出文山学院民 族舞蹈教学特色已不容回避,但面对丰富多彩的舞蹈元素, 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收集,只能分块进行收集整理,并 通过课题的形式不断进行深层挖掘,现文山学院艺术学院除 校级科研基金委托项目《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开发》 外,还有《文山纸马舞的教材开发》和《砚山壮族棒棒灯的传承与保护》两个舞蹈方面的省级课题正在进行,其成果可 对舞蹈教材的编写进行支撑。经过多方论证,在全系舞蹈教 师的努力下,在文山州民族歌舞剧团的支持下,在文山州老 一辈艺术家的指导下,我们决定先对壮族、苗族、彝族、瑶 族和傣族五个民族的部分舞蹈进行整理,每个民族先选出三 类较有代表性的舞蹈进行创作整理,完成十五个组合,对现 在的舞蹈教学进行填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类整理及师资 情况,决定先创作壮族:《手巾舞》《纸马舞》《牛婆舞》;

苗族:《芦笙舞》《花裙舞》《纺麻舞》;
彝族:《铜鼓舞》 《弦子舞》《花倮组合》;
瑶族:《跳钹舞》《跳铃舞》《基 本韵律组合》;
傣族:《党定舞》《簸箕舞》《基本韵律组 合》,用文字叙述、舞谱记录、作品录像的形式完成教材编 写。总之,面对浩如烟海的民族舞蹈资源,这十五个组合远 远不能展现文山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但作为高校舞蹈教学 的补充教材,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这只是个开 始,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不断填充,把文山少数民族舞蹈源 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族习俗,热爱民族 歌舞,跳出地域特色,为文山学院的特色课程《文山少数民 族民间舞蹈》的开设提供教学内容支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