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 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 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 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 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 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 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 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一一 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一一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 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 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 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隹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1〜 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一个栏目《周 六晚间电影》,播出一些新片,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此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
之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成为一种标准规范。
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但是在把电影搬上电视屏 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成本过高和电影无法很好适应电视播出等一系列问题。所有 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 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当年10月播出了第一 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HowTheyRun)。到1966年, 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长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 在美国电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istheNameoftheGame)。此后这种影 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forTVmovie(为电视制作的 电影)或简称TV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 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由此,电视电影正式诞生,成为一种完全区别于影 院电影的、成熟的节目样式和制作产业。目前,为中国观众所知并较有影响的电 视电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国片《我 美丽的洗衣店》、岩井俊二的《捆绑》《烟火: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等,以 及被我国观众误认为是电视剧的美国电视电影恐怖片《X档案》、电视电影侦破 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尔博格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十集电视电影《兄弟 连》等。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 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 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 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 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
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 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 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 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 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 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 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 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电视电影的 创作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缺少理论定位和创作经验,早期的电视电影普遍 存在不可避免的艺术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剧本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 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鲜明;
创作的科技含量不够,电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 电视剧等等。
1999年4月,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正式成立了电视电影部,正式铺开了 电视电影的创作道路。2000年伊始,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及《当代 电影》编辑部召开了关于电视电影的研讨会。在认真研讨和总结了电视电影的创 作规律、艺术特点和制作经验之后,电影频道决定部分电视电影用16毫米胶片拍 摄,目的是提高电视电影的艺术质量,用优秀的作品打造电视电影品牌。2002 年,电影频道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调查研究,决定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电 影技术发展前景以及电影频道的未来考虑,电视电影采用高清数字技术拍摄。从 最初采用标准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到部分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拍摄,到转向 高清数字摄像机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近10年来,电影频道已经推出了一千多部电视电影作品,不少作品显 示出可贵的艺术创新锐气,其结构的张力、形象的丰满以及风格、样式的多元性 探求等方面,都堪与电影相媲美。由于其题材涉及非常广泛全面,不仅为观众提 供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节目,为中国影视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时 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收视率上看,每部电视电影作品黄金时间首播的观众 人数一般都在2000万至3000万人次左右。其中,60%以上的电视电影作品首播的收视率都能进入电影频道当周收视率前十名。由此可见电视电影观众层面的广泛 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不断发展的电视电影事业,也激活了电影文学创作,培养 了大量的优秀电影创作人才。现在,电影频道每年都能收到1000多部剧本,一大 批成熟的剧作者和年轻导演从电视电影起步,现在也成为电影或电视剧拍摄的新 兴力量。不少为我们熟知的著名导演、演员都曾为观众奉献过优秀的电视电影作 品,比如导演高希希、杨亚洲、乔梁,演员陶虹、李亚鹏、陆毅、佟大为、潘粵 明、何琳等等,不胜枚举。2003年,由电影频道(CCTV-6)出品,歌手艾静主演 的电视电影《黑白》代表中国的电视电影首度走出国门,在第16届法国兰斯国际 电视节上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
2004年,纪实性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 在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奖;
2005年11月,中国女星何琳因在电视电 影《为奴隶的母亲》中饰演阿秀一角,获得了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隹女演员奖, 这是亚洲女星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这次获奖又一次见证了中国电视电影迈出国 门,走向世界的辉煌时刻。同时也为中国的电视电影人坚定了无限的信心。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 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剧本的创作上。由于大多数剧本是自由 来稿,许多作者是新手或是非专业作者,剧本的成活率比较低;
而且在剧本的内 涵上,存在着作品的容量不够、内容单薄,剧情简单、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 不鲜明等不足。许多有能力有分量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电视电影的创作中。
二是在影片的制作上。由于电视电影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电影的制 作上缺乏制作经验,在电视电影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基本按照电影的制作方 式拍摄而成的作品不多,大多数影片是用磁带而不是用胶片拍摄的,所以,使不 少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电视剧。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小制片公司不具备 拍片能力,而将项目转包出去,使制作经费在转包过程中被盘剥,严重影响了部 分影片的拍摄质量,这也说明在电视电影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操作方面存在着一些 问题。
三、中国电视电影的未来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中国电影人表现出了浓厚的 兴趣和热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 关于电视电影的创作 在题材上,由于电视播放具有比较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现实生活 问题的特点,因此,可以加强关于现实题材的创作,那些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 现实生活的题材,或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主要题材 类型。此外,还可以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的改编和儿童片。同时,要 借鉴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强化为档期制作,为类型化的片场制作, 打造国产类型电影品牌,提高电视栏目整体质量。在人才上,可以吸引更多有创 作经验的优秀导演加入电视电影的创作队伍。
2. 关于电视电影的投资方式和制片方式 几年来,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家投资和多种 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每年有100多家影视制作单位参与电视电影制作,目前 的电视电影创作已初步形成规范化的生产运作。因此,电视电影要继续发展,就 要继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方式来进行运作,使电视电影的生产完全形成产业 化和规模化,建立制作、发行、播映的完整机制,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视电影 经营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于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电影的投资可 以从原来的先期投资过渡为后期购买,以适应市场经济。
3. 关于电视电影的市场开拓 从已经播放的电视电影的收视反应来看,电视电影有着很大的市场潜 力,如果再加上16毫米影片市场和其他后开发市场,将会形成一个对整个电影产 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电视电影的不同类型和 观众的观赏需求来划分播出的时间档期,形成不同风格的栏目,以栏目的整体优 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
也可以扩大播放市场,将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扩大到全国地方台的影视频道。同时,综合考虑影片的市场价值, 可以将一些已经播出的、观众反映较好的、质量上乘的影片制成拷贝或VCD、 DVD,在国内或海夕卜市场发行,以整合资源,扩大市场。
4. 关于电视电影的生产用材 国产电视电影的用材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1999年时是用 标准清晰度数字磁带拍摄的;
后来又广泛使用16毫米胶片作为电视电影拍摄用 材;
在2002年伊始,又开始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标志着电视电影 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完全按照电影的技术标准拍摄的高清作品,既能 满足不久的将来电视转为高清晰数字播出的节目需要,其中的优秀之作,还能从 磁带转成胶片,或以光盘的形式,作为影院电影放映。因此,由“磁转胶”到“胶 转磁”一一转换成高清晰度数字磁带进行拍摄很可能代表本土电视电影未来的一 种发展趋势。这样,影视合流就得到进一步深化,从电视播放电影,到电视业和 电影业联手制作影片,再进入以电视技术为电影院制作电影的新阶段。影视合流 更广阔的前景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管怎样,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会有电视电影的播出,它的出 现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也改变了我们关于电影的观念。电视电 影探索了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将影院们都很难 从台湾新电影中发现所谓“英雄”似的完美人物,其作品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在社会 底层苦苦挣扎的普通民众。新电影的创作者们既含泪地表现出这些小人物物质层 面的种种生活难题,又进一步对他们灵魂的痛苦予以关注,勾勒出他们可悲可怜 的精神困境。在笔者看来,正是电影移植到电视屏幕上去,在此电影得到了一种 新的传播媒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在我国,它更是电影产业生存和发 展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途径,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新的艺术增长点、人才增长点和 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它的特性、优势和不足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需要理论界不断探索,更需要电影人努力去实践。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