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人监考;
诚信;
大学生诚信教育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要求个体无论是否有外界 监督,都能做到诚实信用、表里如一。诚信,自先秦时期, 就被推崇为社会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个体主义思潮的传播,社会上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等 不诚信现象。某些高校未能坚守好诚信的底线,出现高校教 师学术抄袭,部分大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些行为败 坏了高校的风气,高校诚信状况令人注目。为了更有效地开 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政府和高校进行了诸多尝试。2005年1 月17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 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 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政府将“明礼诚信”作为大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各大高校更是开展了 各具特色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活动, 引导大学生重塑诚信观念。同时,有些高校实施“无人监考” 考试制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从另一方面检验和考 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
一、“无人监考”实践中反馈出的大学生诚信现状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这个课题上,学校将“无人监考”作 为锤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开展实验。本校自2011年开始 施行“无人监考”考试制度,至今已有六年,其中护理学院 作为试点学院至今开展了12个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试。在 这累计12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实践中,共有27个班级1360 名学生参加过无人监考,其中三分之二的班级不止一次申请。
在六年的无人监考实践中,累计共有11名学生因有携带小抄 或者询问他人等考场违纪行为被巡考老师发现而受到处分。
通过以上我校无人监考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首先, 大部分班级和学生愿意不止一次地参加无人监考,积极尝试 通过无人监考来检验自身的诚信意识,这说明我校的诚信教 育情况总体较好,学生主体愿意接受诚信教育。其次,从无 人监考考场的违纪学生数来看,真正出现不诚信行为的人数 占参加诚信考试的总人数不到1%,这个数据至少说明99%的 同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了恪守诚信。虽说总体情况是 积极的,但是无人监考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那么乐观的方面。从无人监考的班级申请动员方面看,从2011年本科 2009级的学生到2016年本科2015级的同学,班级无人监考的 动员工作逐渐变得难做,无人监考的申请来自班级学生层面 的阻力变大。通过动员工作中的私下访谈和了解,我们发现, 相比“90后”的大学生,“95后”的大学生更不相信自己能 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始终做到“诚信”和“慎独”,这说明 当代一些大学生其实对自己能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恪守 诚信不自信。从无人监考实施的评价反馈看,虽然在无人监 考的考场中违纪同学只占参考人数的1%不到,但某些学生之 所以未发生不诚信行为,更多的是对外在的巡考制度抱有畏 惧心理。经统计,约有23%的学生想过依靠不正当途径获取 高分,37%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不是原则性错误。
这些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仍然很淡薄,对“诚 信”缺乏正确认知。
二、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因素浅析 通过翻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 个人访谈,影响高校诚信教育效果的可总结为主客观两方面 的因素。从主观上看,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个 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个体自身的价值需求等都对大学 期间的诚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 与中学教育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虽然说大学阶段是一 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阶段,但前期的家 庭教育与中学教育阶段则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定向阶段。以在我校无人监考考场中因作弊被处分的一位学生为 例。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所接受的价值观是趋利的、是藐视 规则的。在他看来,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受到规则的约束,有 背景、有关系的人即使触犯了规则也能逃脱处罚。因此,即 便是考场作弊被抓,甚至被告知处罚结果时,他依然认为规 则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事后其家长的相关无理举动也再次让 人看到家庭教育对个体诚信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此可看出, 如果在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中,诚信一直缺席, 那么进入大学后,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将极为困难。第二, 个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调 查问卷中,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某些学生对诚 信的认识是狭隘的,对诚信原则的遵守则是宽松的。一些学 生认为诚信就是说实话、不撒谎、信守承诺,认为偶尔抄袭 同学的作业算不上不诚信,考试中过程中问一下同学也算不 上不诚信,就业过程中签约了又违约也觉得理所当然。甚至 有学生认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偷看别人答题是人 之本性。这些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使得大学生心中缺乏有 效的尺度,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三,当代 大学生利益需求压力的加大影响大学诚信教育效果。心理学 研究成果显示,需要是人的动机形成和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表明,当人的需要难以通过合乎 道德或者合乎规则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人的心理压力就会变 大,会倾向于采用违反自己认同的道德和规范,也就是采取非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极大 的就业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压力,当就业与发展的需求难以通 过正常手段解决时,某些大学生往往铤而走险,选择违反道 德规范的非正规途径。例如当一名大学生无法顺利拿到学位 证书时,他可能会选择造假获得工作的机会。从客观方面看,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失信、无序影响着某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 可,而某些高校内部的失信行为和对失信行为的纵容则更让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说服力。第一,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 诚信教育的影响来看,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失信违规的 现象使得当代一些大学生的行为选择面临矛盾。一方面,大 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年轻群体,接受的是正统、 主流、先进的素质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及自身对个体身 份的认知都希望他们的行为能符合先进的形象。另一方面, 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体本着“逐利”的思想,大学生在现实的 经济生活中目睹这些失信行为,有部分同学更是遭受了欺诈, 这使得他们对是否应该时刻坚守诚信产生质疑。此外,中国 传统社会是一个重人情轻法制的人治社会,虽然国家的法制 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的人情往来依然对当今社会 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某些规则往往屈从于人情,对一 些违规行为的不严肃处理让社会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对 社会诚信建设失去信任。第二,相比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 的诚信状况和诚信建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有着更直接 的影响。虽然各大高校当前都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工作,但在大学生诚信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性,某些高校更多的是依赖定期或不定期的校 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这种形式大多比较松散,缺乏严 谨性和系统性。二是缺乏制度保障,某些高校目前并未形成 一套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或者只是散布在诸如学生 手册等其他学生规范中。三是某些高校内部失信现象时有发 生,也影响着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可。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与探析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当看到, 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抑或是学生主体,都对大学生诚信 建设进行着多种有意义的尝试,因此,高校的大学生诚信教 育与诚信建设仍大有可为。第一,结合高校的自身特色,围 绕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学生实际,系统、有序地呈辐射状地 开展诚信教育。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色, 有自身的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诚信教育更容易将诚信教育 落地。同时,以专业为中心,由专业学习中的诚信问题辐射 至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问题,有序拓展学生的诚信认知范围。
高校应当将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的项目进行思考,清晰 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范畴和内涵,思索可利用的建设途径,将 诚信建设作为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项目进行开展。第二, 完善高校自身的诚信制度。厘清高校诚信建设范畴和应当包 含的内容,整合已有的诚信规范和条文,补充缺失的诚信规范。对诚信制度完善后加以公示并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对诚 信规范的认知水平。第三,加大对违反诚信规范的行为的惩 戒力度,增大失信行为的风险与成本。各大高校应明确高校 教师的失信行为和学生的失信行为,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措 施,并予以公布。其次,重视高校老师的诚信示范作用,对 出现有学术抄袭、上课糊弄学生等失信行为的老师严格按照 惩处措施进行严肃处理。通过网络、校园活动、课堂等多种 途径向学生传播诚信规范、失信行为及失信后果,老师应当 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后时间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如果经过多 次教育,学生仍然对诚信规范置若罔闻,那么应当对失信学 生进行处理,以树立诚信相关制度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3(4):73-75. [2]邹菊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5(20):61-66. [3]徐丽曼.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 范大学,2002. [4]王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1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