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助残日 > 内科学见习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_

内科学见习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_

来源:助残日 时间:2019-10-25 08:02:15 点击:

内科学见习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

内科学见习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 【摘要】目的:在内科学见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质 量,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多媒体 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开展以提高临床思 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带领医学生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全面提高,从而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果: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 识的运用程度、对疾病的诊疗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 力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期末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 (81.20±6.59)分,优于对照组的(78.49±7.53)分(P=0.039);
学生理论考试, 试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6.75±7.23)分,高于对照组的(74.03±7.99)分 (P=0.040);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及格率分别为8.5%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通过在内科学见习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院 实际的、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内科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内科学;
教学模式;
见习;
临床思维 臨床思维方法是医生认识疾病和判断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和逻 辑方法,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理论和经验在具体患者身上的结合。临床见习作为联 系理论课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在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临床见习带教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论及实践知识的掌 握。随着高科技成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医学生认为疾病的诊断只要有先 进的仪器设备便可迎刃而解,临床思维已不很重要[1]。而事实上,临床医生的 思维方法,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因此,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中医学生 临床思维的培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本院本科医学检验学及麻醉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各1个班) 为试验组,开展内科学实践课的教学改革;
选取同年级的医学检验学及麻醉学专 业四年级学生(各1个班)为对照组,在内科学实践课中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均学习了内科学、诊断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课程。

1.2内科学见习教学改革准备阶段1.2.1教学师资团队建设成立以内科各专科主任为专家的督导组,选择 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表达能力强的内科各系统疾病专业有中级以上职 称的医生承担内科学见习教学任务,组建内科学见习教学小组;
每次上课前进行 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1.2.2编写内科学实践课教学配套教材在参照《内科学》理论课教学教 材的前提下,根据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需要,编制出难度适宜、操作可行的《内 科学》实践课教学教材。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内科学常见辅助检查分 析、临床操作指南及病例分析(各系统3~4个)等。

1.2.3购买和自建《内科学》教学多媒体资源根据本教学模式的需要, 课题组购买了一批高质量的《内科学》教学多媒体资源(视听教材、网络课件或 网络课程);
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有特色的《内科学》教学网络资源,搭建 《内科学》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1.3内科学见习教学实施阶段 1.3.1内科学见习教学集体备课在每次内科学见习教学课程一周,本教 学小组全体教师举行集体备课,先由一人试讲,然后进行讨论,统一本次教学实 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要统一本次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3.2课前培训在开始实践课的教学前对即将参加课程的试验组进行 课前培训。内容包括:本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教学流 程、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如何配合。鼓励学生复习基础课如病理生理、病理等知识, 为正式开展内科学见习教学改革做好准备。

1.3.3课前要求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次课前一周先告诉学生本次 课程的内容、需要操作的内容及需要讨论的案例。并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提出数个 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相关的材料,小组长组织组员查阅期刊和网络资源, 进行自学和小组协作性学习。在每次实践课程中,要求每组推举一个成员来汇报 对问题的学习情况。

1.3.4床边实践教学以病例为中心,培养学生如何采集病史并抓住主要 症状,对学生提问过程中出现错漏的地方进行纠正;
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规范性的 体格检查从而获得阳性体征,对操作遗漏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点评并示范性教 学;
培养学生如何通过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出可能的诊断,培养学生分析产生症状的可能病因,结合内科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从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结果几方面结合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如何与患者 沟通,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要求学生床边汇报病史,并提出初步诊断、鉴 别诊断及初步的诊疗计划或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处理措施等。不足之处 由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最后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

1.3.5模拟诊疗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配式教学,由学生分组 分角色進行医患交流,并对病史及体格检查情况进行汇报。设置医生查房,向家 属交代病情及医生病例讨论等情景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然地融入到 学习的环境中去,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令学生在掌握基本 内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针对内科学常见病例进行思考、交流和表 达。

1.3.6总结教师进行提问,与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总结病史、诊疗情 况),整个过程教师结合病例穿插复习病理、病生等基础知识,部分内容运用多 媒体配合进行教学及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病例的临床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理解, 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1.4效果反馈与评价、总结阶段 1.4.1在本教学模式开展的中期和结束后分别向学生和教师发放《内科 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改革质量问卷》和举办教学情况座谈会,并根据师生的意见调 整教学内容及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和完善教学模式,对学生反映好、教学效果显 著的教师、教学方法进行推广。

1.4.2课程结束后,用问卷形式和临床操作成绩和笔试考试成绩等指标 来评价教学效果,并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 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了评估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内科学课程 结束时,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发放授课质量评估表和问卷调查表,反馈对本次 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意见与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这种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内科学临床见习 教学模式深受欢迎,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床边实践教学及模拟诊疗等实践方法,经 过强化训练后,学生能从多方位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其对知识的运用程度、 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都明显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也较前 提高。70.00%的学生认为通过培训以后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得到提高,另外80.00% 的学生认为经过系统学习后疾病的治疗能力提高了,认为临床思维得到明显提高 的学生占58.33%,认为临床思维有提高的学生占19.17%,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 兴趣、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们(75.00%)普遍 认为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同时还有小部分医学基础比 较差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提高不大,而且由于本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 预习、复习及讨论,31.67%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增加,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运用无 明显提升,对疾病的诊疗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明显提高。但从总体效果 判断,该教学模式达到了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见表1。

2.2教学改革对学生学期末成绩的影响在内科学见习课程结束后,对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包括病例分析题)评价 教学效果,并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教学效果的差异性。数据表明,对照组 学生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78.49±7.53)分,试验组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为 (81.20±6.59)分,试验组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39);
对照组学生理 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4.03±7.99)分,试验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6.75±7.23) 分,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0);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不及 格率分别为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科学得发展,许多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新的检查方法不断应用 于临床,为临床医生在临床上诊治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部分医生过分依赖 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忽视基本功的培训,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医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问题,造成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 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主观学习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客观授教方面的原因[2],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思维能力的欠缺是根本原因。据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对临床思维能 力的培训认知不足,仅16.93%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实习后认为非常需要培训的 学生比例提高到55.03%[3]。由于学生实习前对临床思维能力认识不足,因此在 基础学习阶段对思维学习和训练不重视,很难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既有学生的原因也包括教师的原因,教师在教授基础课时只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 没有向学生灌输加强思维锻炼对于以后提高临床思维的重要意义。(2)临床实 践中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是直接原因,如教学方法的陈旧、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素 质、实习生的不重视等。另外,目前不少医学院校的带教方式除了少部分时间的 病例示教外,大部分时间为病历书写和讨论,教师所讲内容主要为教科书内容, 虽然能明显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但因为缺乏实践,学生仍较少参与,积 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4]。

医学生良好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形成正确的临 床诊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收集正确的临床资料外,还 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内科学》 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所以,在内科学实践教学 中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临 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8]。现在,内科系统各临床科室、肿瘤科、外科及妇 儿等科都很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提高教 学效果[9-12]。

在前期成功探索以病例为中心CaseBasedStudy(CBS)的医学教学模 式在内科学见习中的作用的基础上[13],并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方法[14-18],在 《内科学》见习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 本次教学改革,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渗透至内科学临床见习中,注重学生 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两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病例综合讲述基础知识、 临床知识、体查及辅助检查等,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内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 同时又初步学会了用临床思维进行思考。内科学教研室适当购买和自创了内科学 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使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医学 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19-20]。

本次教学改革也逐渐转变了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整体素 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了适应《内科学》实践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大大加强了 师资力量。在教學过程中,通过不断探讨案例式教学和PBL教学方法的融合,探 讨可行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调查问卷表明,这种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的 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深受欢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都明显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也较前提高。试验组操作考 试和理论课考试成绩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充分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因 此,本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内了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初步成功地把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及模拟诊疗法结合模式应用于内科学的临床见习实 践教学,值得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及优化。

在内科学见习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 多媒体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开展以提高 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带领医学生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全面提高,从而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 培养,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院实际的、能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内 科学》见习实践课教学模式。

作者:王彩霞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