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学校德育应包括专门性德育和渗透性德育。在渗透性 德育中,学科渗透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众多学科中,语 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 尤其是作文教学,更能够渗透德育。
注重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将 德育渗透在选材立意之中,渗透在作文写作的全过程之中, 从而使学生通过写作来表现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让学生独 立自主、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抒发情感、思 考人生的空间,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实施 德育,仅靠课文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 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叶圣陶曾强调:“作好 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举,有道是 “情动而辞发”,只有心中有情,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观 察的耐心,才有感悟的可能,才能让作文真正成为自己的需 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是作文教学的命脉,作文教学本 身就是一种德育活动。因此,冲破传统观念,挖掘作文潜能, 造就精神自由之人,这应该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说真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 推陈出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 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说是人本意识的回归, 是对独立思考、创新品格的真诚呼唤。
高中语文必修三有一节作文训练课《爱的奉献》,我 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牵挂”。在作文课上,先让学生围绕材 料中“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人心弦的历史, 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涌现出许多缠绵的故事”这句话打 开记忆,展开想象,寻找中外文学作品中这类情感体验,并 进行构思,拟出提纲。其中,很多学生的立意都不错,如:
“牵挂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 迟归’里那家中老母亲对他乡儿女的倚门盼归;牵挂是‘胡 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中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土亲人的缠 绵悱恻;牵挂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关爱,也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无奈;牵挂是‘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真情流露,更是‘乡愁是一 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眷恋思归……” 由此引导总结:牵挂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一种情结,是母子结, 朋友情,爱情泪,乡海愁。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珍贵的 情感,它没有虚伪的杂质,没有功利的色彩。牵挂是慷慨的 给予和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和祈祷。牵挂,不是虚无 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真真切切的细节行为。这样,学生们对“牵挂”有了具体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展开讨论:“人生 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活着是为自己还 是为别人?”学生各抒己见,文章立意随之升华:爱是人类 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爱与善良是联系 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 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作文中,学生或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或叙述动人缠绵 的故事,或鞭挞丑恶的事物,或阐述对“牵挂”的顿悟。在 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观、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自然 而然地确立起来了。
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如同一部 经典的电影、一本精彩的小说。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别 具匠心,使学生轻松地获得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引发学 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从而达到“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无处不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 们不仅在教学中要“受业解惑”,更要自觉地渗透品德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 的感情熏陶,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寻找到和建立起健康向 上、快乐阳光的精神家园。参考文献:
[1]闫承利编著.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