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现行的教学模式 现行的高校教学模式通常是采用选课式教学模式,选课式教学模式在 高校教学模式中的位置十分的重要。教师在这一模式下进行授课。本科二年制教 学,学时占144学时,专科教学一年半,学时占108学时。一般情况下实践课占时 较多。教师以基本技术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运用讲解 法、示范法、练习法、纠错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保健知识 很少,因此,即便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往往会迅速送到学校 的医务室或者附近的医院,由于学生缺乏运动保健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措手 不及、无从下手,更谈不上现场处理,当然教学中涉猎的知识学而无用。这就是 现阶段高校体育占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
2强化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的策略 2.1完善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材内容 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是目前高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 准则,通过教学课程目标重新构建教学课程体系。用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充实教材 内容,使新的教材内容同时又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及实用性。新的教学内容应结 合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傳统健身内容,同时也要吸纳国外有趣味性的健身活动内 容,吐故纳新用全新的内容充实体育保健教学内容,使得这一教学体系协调稳步 发展。我国的许多渊源流传的传统健身内容,主要是通过调节气息,利用气带动 全身的气血流通并使之运行通畅,运动过程缓慢、舒缓,调节气息健身与高校的 保健课程要求非常吻合。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传统健身活动中肢体动作相对枯燥简单、单调,如果想长期坚持下来这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会让学生失去信 心,因此可以结合国内外娱乐性强、节奏明快的的健身运动,增加内容中的活泼 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健身的整个过程中易学易练而且多姿多彩,学生的锻炼意 识是以自己的思想为主。要把培养学生自觉的健身保健意识作为重要目标,以新 的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前提下, 正确领会体育保健运动的动作要领。在锻炼和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自我医务监督 并能对保健健身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
2.2要构建适合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理论系统 高校设置体育保健课程的同时,还要设置既客观又合理的教学评价标 准和体系,推动体育保健课程趋于更加正规化、科学化,累积经验的同时逐渐发 展,教与学相互并存。健康教育与健康意识这两个层面是教学反馈机制中的首要 切入点,灵活运用体育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使其保健理论知识和保健能力更加娴 熟,学生可以听取教师的合理建议,再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设置符合自己的保 健运动方案,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各项机能,设立以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情况来 综合考量的保健运动方案,这一措施不仅正确对学生的保健效果做出评价,还可 以让学生既掌握了运动保健知识还能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这种习惯 长久地保持下去,培养了他们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运动 中。学生的健康检验了教学质量,合理调整高校教学目标就是为下一步教学奠定 基础。
2.3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高校设立体育保健课,必须强化教师体育保健的教学能力和其专业 素养。在高校相当一部分体育保健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教学知识欠缺,不精通专 业技能,他们之前从事的专业是体育教学,从这一行业中转到体育保健教育上, 尽管在体育运动的教学上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体育保健方面的知 识缺乏,因而凸显了这一领域的短板,体育保健教师一定是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 养的教师,一定要掌握专业的保健知识。另外,学校要开展有关课题的研讨,通 过运用合理系统化的教材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而全面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技能和 水平。
2.4要加大体育保健课知识的宣传力度 当前社会上许多部门甚至包括高校对体育保健课的理解和认识都不深刻。不知道其在教学中所占比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就是高强度锻 炼,待在教室就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事实上在安静的教室里这些学生也可以做体 育锻炼,提高锻炼技能,还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正确理解运用体育保健知识还 可以很快恢复身体体能。因此学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张贴广告牌,在操场醒 目的位置增加提示,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面,引起学生对体育保健的重视,培 养他们终生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体育保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身心机 能和心理机能方面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思想或者身体都有残缺, 然而,有的同学由于自身身体残缺,在同学们面前,会表现出孤僻、暴噪、自卑 等不良情绪,专业教师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稍有不良情绪出现,就应该 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使其状态趋于平静。
3体育保健理论知识 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合理的膳食结构十分重要,由于大学时期 课程相比于中学时期相对繁重,再加上大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有着旺盛的 新陈代谢能力,身体对营养的需求特别强烈,营养维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人 体重要的物质基础。饮食均衡为身体正常发育提供保障,提高了学生们身体的免 疫力,增强他们的体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并自行调节各个人体神经系统。
体育运动中消耗的能量在均衡饮食中得到补充。假如营养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 到身体健康,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就会降低,身体的乏力和疲劳将会导致疾病 的产生。一旦学生出现这种状况,要想在体育运动中提升效果或者运动成绩就会 及其不易。甚至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降低锻炼效果。所以,如果学生合理地 摄取膳食营养,平衡膳食结构,充分发挥营养的保健作用,使摄取的营养足以满 足其生活、学习、运动的需要,进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他们的健康。体育保健 包含运动保健,也是体育保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按照国家规定,每年学校会对 学生进行身体体式健康测试项目,这样做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加清晰、 明了。从侧面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他们的体质变化,从而更能准确地制 定下学年的体育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质。
作者:徐广艳 第2篇:从体育保健谚语管窥大众的养生观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的改 变,慢性病、职业病、生活方式疾病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迫切需要通过 保健来维护自身机体的健康。而如今电视媒体中铺天盖地“井喷”式的“养生热”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透视着国人对于健康的焦虑心态,正如养生专家说的“真正 专业的养生建议并不是悬挂在墙上令人痛苦的清规戒律”,其实一些来自于民间 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体育保健谚语就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强健体魄的养生启示。这些 谚语不仅以简洁明快的句式记载着人们日积月累的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 言简意赅的句式使得记诵起来声调铿锵、朗朗上口,不易遗忘,这对于有着随时 通过简单可行的方式进行防病健体的养生愿望的人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和感召力。
1体育保健谚语是民间养生智慧的结晶和瑰宝 汉语的谚语源远流长,从先秦文学所引用的谚语来看,谚语已有三千 年多年的历史。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曰:“徭谚之兴,其始止发乎 语言,未著于文字”。因谚语的出现早于文字,故谚语通常被视为与“雅言”相对 的村言野语,俗称“野语”“鄙谚”;
到《辞海》中对其解释为“熟语的一种,流行 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谚语 起源于百姓的口耳相传,创作于百姓的田间劳作,流传于百姓的生产生活,是一 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口头短语,可以说它“以一种机智又容易 理解的形式把社会中的知识凝缩在短短的句子里”[3],在民间有着“水滴积多盛满 盆,谚语记多成学问”的说法,所以,百姓又冠之以“智慧的花朵”“哲理的小诗”“生 活的小百科”之称。
体育保健谚语是属于谚语众多分类中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指通过短 小凝练、富于警戒启迪的语句来强调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肢体或躯干活动、身 体运动来加强人体骨骼、肌肉的力量,增强心肺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再辅以合理的饮食、健康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 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适应能力的目的,是一种以强健体魄、延年益寿为养 生目标的医事活动的短句。它们由于形式短小、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生活气息 浓郁,所以在口头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加工琢磨,这些体育谚语不但保健内 容详实具体,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根据收集到的体育保健谚语,笔者总结出 大体采用了以下几种表达方式:(1)“直接说理”型:就是明了地把养生道理直 接说出来,要求人们按理去做。如“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不靠医,不靠药, 天天锻炼最见效”“夏游泳;
冬长跑;
一年四季广播操”,这些虽然没有形象的比 喻,但朴素精炼,不仅读起来一气呵成,而且道理突出鲜明。(2)“借物喻理” 型:借通俗易懂的事物,喻示運动使人健康的道理。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 苦把仙方找”“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蹦蹦跳跳,灵丹妙药”。(3)“以事晓理”型,就是以某一事物的现状或发展变化启发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
水停百日生虫,人停百日生病”“铁不冶炼不成钢, 人不运动不健康”“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4)“借时喻理”型,就是运用时 间或季节图景来传达体育锻炼要因时制宜。这个“时”融合了百姓对体育锻炼的看 法与态度。如“任刮东西南北风,早晨晚上多活动”“早起做早晨,一天精神好”“冬 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5) “对照说理”型,是指通过先言它物的对照,让人领会体育锻炼的真谛。如“常流 的水不腐,常练的人健康”“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勤劳的人力大,懒惰 的人病多”。以上种种都是先辈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瑰宝, 它们在与人为善中潜移默化地起着启迪和劝诫的作用,这些谚语凭借着形象生动、 质朴明快、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向人们揭示着养生的道理,可以说它既是前人保 健经验的宝贵结晶,又是对今人保健谆谆教诲的金科玉律,值得今天的我们为了 健康长寿而经常传诵并努力践行,所以,百姓称之为“既是科学的诗,又是防病 的药”。
2体育保健谚语折射出大众的养生理念 从内容上看,可以说大多数体育保健谚语是帮助健康长寿的金玉良言, 它们有着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社会性、生动性、传承性的特点。虽然质朴 无华,但在民间却有着“民间小谚语,长寿大道理”的认可度,如果常常照做,就 会少生疾病、强健体魄,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身体定会获益匪浅。正因为这些 谚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所以,它们值得人们用心地遵守而行,以便为人们的 健康服务。经过归纳和提炼,笔者发现这些保健谚语处处体现着大众的养生理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以健康长寿的意识为养生导向 健康、长寿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所有的体育保健谚 语都是以健康、长寿为宗旨,从而引导人们在运动(辅以饮食、卫生等)方面加 以注意和得以加强。俗话说得好,“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加幸福”。现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更多地体验高科技带来的 便捷和享受的同时,长期生活的快节奏、工作事业的压力却使很多人的身体处于 亚健康的状态,健康都远离了,何谈长寿?长寿源于健康,健康才能长寿,所以, 健康的身体弥足珍贵。体育保健谚语正顺应了大众对于健康的渴求,传播健康的 运动理念,倡导健康的运动方式,努力提高大众的健康素质。如:“一日舞几舞, 活到九十五”“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锻炼按摩练气功,健康长寿活百岁”“八成饱健身,十成饱伤身”等。
2.2以日常的生活为养生契机 保健养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到未雨 绸缪,就必须从日常的点滴生活做起。有人把好习惯誉为“健康的银行”,储蓄健 康的人,一生都可让生命受益,而放纵不良陋习无疑是透支生命。很多体育保健 谚语都是提倡人们以日常生活为养生契机,随时在运动(辅以饮食、卫生等)方 面遵循和保持着健康的锻炼方式,从而融入为日常的一种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 日积月累,一定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其实,拥有健康的身体并非难事, 因为健康,来源于日常习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活动和运动。如“行 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生命在运动,人人皆可通。随时随地练,身体 保安康”“舒臂多扩胸,肺气得通畅。呼吸胸肋动,平肝身轻松”“跳绳踢毽、病少 一半”,辅以饮食方面平日进食时低盐、低糖、少肉、多食蔬菜瓜果等,如“鱼生 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多吃萝卜和生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这些保 健谚语都体现出了养生无需刻意而为之,只需要人们牢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常 常遵循而为,随着脱口而出的谚语踏“歌”而动,假以时日,一定会看到养生的成 效。
2.3以多动少懒为养生的不二法门 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养生最忌讳的就是“懒”,最 推崇的就是“动”。动是维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只有勤运动、常运动 才是养生的不二法门,生命只有在动中才能求得平衡和发展。生理学的实践告诉 我们:体力和脑力是越用越灵,越动越活,要“活”就要“动”,一动生百巧,一懒 生百病。“动则不衰,用则不退”是恒久不变的道理。很多体育保健谚语就是大力 地倡导强身健体的办法就是锻炼,延年益寿的方法就是运动的,如“水不动生毒, 人不动生病”“脑怕不用,身怕不动”“铁不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勤劳健身, 懒惰损身”“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捂捂盖盖脸发黄,风吹日晒身体强”“跑跑 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多生病”“每天遛个早,保健又防老”“常炼筋长三分,不炼 肉厚一寸”等都说明了“动”才是健康的源泉,更是长寿的秘诀。
2.4以坚持不懈为养生的原则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 心是不行的,体育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很多体育保健谚语字里行间都传达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健康长寿目标的达成是 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努力,需要细水长流地坚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 有不懈地坚持遵循科学的养生方法,让机体长期地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养生 方能见到成效。欲速则不达,半途而废也不可取,养生最忌讳的是三天打鱼,两 天晒网,当勉强成为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时,我们就会有着健康的机体保证。鼓 励人们坚持而获益的体育保健谚语比较多,如“若要健,天天练”“坚持练功,百 病不生,中途歇功,百病丛生”“运动不负有心人,经常坚持健身心”“天天坚持万 步走,能够活到九十九”“生命在运动,人人皆可通,坚持天天练,益寿又延年”。
2.5以舒适自然、循序渐进为养生的常态步调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曾说“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 方式下进行”,说的就是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悦、力所能及、溢 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可取的。很多体 育保健谚语就是提倡大家要轻松地渐次自己的活动量,由小到大,从易到难,从 简到繁,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墨守成规,这样的渐变式运 动养生才符合生物机体对刺激的适应规律及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的规律。
如“锻炼养身,因人而异;
修炼方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劳逸结 合,延年益寿;
动静结合,健康长寿;
炼养结合,康乐长寿”等。
2.6以实惠、可行为养生的上选 养生其实是一种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颐养生命,从而 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这样的一种医事活动是需要长期地渐进地施行,所以,日 常生活中方便可行、经济实惠的养生活动和方法是大众的首选,而几乎所有的体 育保健谚语都是极易受大众接受和掌握的绿色箴言,大家不需要去健身房、瑜伽 馆之类的健身场所进行专门的养生消费,只要充分利用平日闲暇时间依照谚语坚 持培养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以及改正一些不良運动态度和方法,久而久之, 拥有健康的身体指日可待。这些谚语更多地提倡大众普及的运动方式——散步、 跑步、体操、跳绳、气功等,如“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跑步是运动之王, 走步是健身之友”“要想疾病少,天天做早操”“早晨活活腰,一天精神好”等,辅 以饮食上倡导大家“吃要有所节制,饮需适可而止”。这些种种活动都是大家平日 里能够做到但是并不太在意的运动,与其花大价钱、精力去“寻求”养生,不如遵 从这些谚语去培养养生的习惯,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 常态,积攒下来就是一笔不菲的健康财富。3体育保健谚语养生价值之所在 3.1朗朗上口易记忆的语句有助于养生的坚持 法国的布瓦洛曾经说过:“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 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形式工 整、读来又朗朗上口的体育保健佳谚在创制时多半采用谐音、对比、仿拟的修辞 手法,从而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起来平仄相合、悦耳动听,这些有着音乐 旋律美的谚语寓意隽永深刻,趣意横生,表现形式简短深刻,易于识记、掌握和 表达,它的实用性也易于被群众认同与接受。养生贵在坚持,而这些能够随时记 起、随时取用、脱口而出的“顺口溜”不仅能够丰富大众的养生内容,鼓舞大众的 养生热情,更能够成为很多人保持养生习惯的催化剂和座右铭。常言道,疾病是 我们纵欲或忽视保健的一种惩罚,当大众意识到养生成为人们健康生活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的时候,那么,只有坚持才是硬道理,这正应了这样的谚语——“一年 三百六十六天,谚语三百六十六款,天天念谚语,按照谚语办,终身少疾病,寿 域过百年。”所以说,经常识记一些体育保健谚语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养生活动。
3.2运用质量互变的定律对养生进行劝戒、引导 belkevitch曾经指出“谚语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而是取决 于它的外部功能,它通常是符合道德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而大部分体育保健谚 语都是通过劝诫和引导的功能来实现它的社会价值的,为了更加具有说服力,这 些谚语的创制多会依循质量互变的定律来构思。质量互变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即, 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质变,质变过后又再一次进入到新一阶段量变 的积累。如此回环往复。通过这样的定律创制出来的佳谚可以淋漓尽致地向人们 展示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如“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天天坚持 万步走,能够活到九十九”“一天跑百米,病魔不缠你”等都是通过量变质变转换 原理来劝告大众养生是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方能见养生的成效。
4结语 体育保健谚语是人们运动健体、防病治病、延寿养生的经验写照,由 于它们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就不免会带有人们认识上的偏颇 和局限性,也会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原理的部分,我们在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需 要一分为二地加以看待,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此外,由于语言都具有相通性,一些谚语与许多固定短语,如成语、惯用语、俗 语等相融相通,难分彼此,但是,这不影响体育保健谚语的社会价值,相反,它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这种保健理念的丰富性。
作者:米虹宇 第3篇: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十条 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 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 在对待这一特殊群体(方法)课程设置上是不尽相同,有些学校选择免修的办法 对待,有些学校让这些学生和正常学生一起上课,有些学校则为他们专门开设了 保健教学班并设立了专门的教材内容。在我国高校体育选项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 的同时,体育保健与养生课程却受到了一定弱化和忽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 健身方法和技能,但对于体育保健常识、养生方法却知之甚少。体育保健课教学 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目前,国内学者很少有对体育保健课教学做较为系 统和深刻的研究,更少见相关体育保健课教学的专著面世,一些发表的论文对体 育保健选项课课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多见,而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对此涉足研究更 是少之又少。因此,开展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是一件非常有学 术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工作。
1研究对象、内容与目标 1.1研究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2015级、2016级、2017级特殊群体学生。
1.2研究内容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逐渐在现代化生活节奏中感悟到“终身教育”“健康第一” 的重要性,终身体育意识逐渐显现。然而,由于我国高校体育运动多以技能运动 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保健选项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处在举步维艰的地位。
体育保健课是高等院校专为在校学生中身体比较弱和有某种疾病或身体有缺陷 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学习的学生开设的。它是在医务监督下,运用医疗体育手段, 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索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使学生成为健康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一门课程。在体育保健选项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可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鉴于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2)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3)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4)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3研究目标 以我校体育选项课为切入点,了解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的现 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我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案,采 取实证研究进行检验,评价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实施并构建评价体系, 为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可行的参考建议。本研究在总结 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广泛研究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的理论,并把理 论应用于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在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进行全方面的试验, 总结经验,理顺思路,试图提出适合高校体育课堂的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模式, 找出适合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的模式。
2研究价值 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本研究主 要以荆楚理工学院在校特殊群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 上,综合国内研究成果,并将其辩证性地加以应用,取其精华,提出一些有价值、 有创意的思维,反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较完整地介绍和分析高校体育保健 选项课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创新与优化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的 方法与策略,以期抛砖引玉,推动高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体育保健选 项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本研究突破前人的可行性的探索,转变传统观念,多 形式、多途径探索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的 试验与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本研究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构 建一套融医疗保健、心理保健、体育疗法为主,以运动处方教学为辅的全新教学 模式。本研究在总结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广泛研究体育保健选项课的理 论,并把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保健选项课进行全方面的试验,总結经验,理顺思路,试图提出适合高校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新的社会形势下对高校的体育保健选项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 育教师应尽力挖掘对学生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就全国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开展状 况进行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并且内在 体育需求较高;
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和兴趣,但缺少主动健身意识。学 校对学生弱势群体的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体育保健课程亟需完善,运动场地器材 等硬件设备匮乏。要充分发挥学校和教研室的主导作用,积极完善学生弱势群体 健身活动管理体系,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保健选项课的认识,完善学校体育保健 选项课课程的设置。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 计法和行动研究方法等。研究技术路线如下:
阅读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题 目-——细化研究题目——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实施研究过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设计调查 问卷——检验问卷效度——调整调查内容——走访相关人员——进行教学实验 ——整理获得材料——发放问卷调查——收回统计问卷——整理分析问卷—— 整理分析终结性评价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研究结果——创新研究理论——撰 写论文——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4研究可行性分析 4.1研究团队组成分析 课题组成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较丰富,有 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前期工作为项目申报和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余红盈,副教授,硕士。荆楚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第二教研室主任、专职 教师人员,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功底深厚,擅长于跆拳道 套路及課堂互动教学研究,参加过省、校级科研课题,参编过相关专著的编写工 作。发表 4.2研究环境分析学校近年来十分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学 活动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上,同时增大投入力度和经费支持学校重点课程建设、精 品课程建设。在全校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对本科教学质量、教学水 平、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观念,抓好创 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力促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有政策明文规定鼓励教 学改革项目申报、实施工作的开展,能够提供完成本项目的时间和条件,有较规 范的科研管理程序,充分保障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
作者:赵治勇 第4篇:创新教学在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保健体育课程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有利于预防疾病,促进民族强盛。与此同时,保健体育教学还具有多元化的 形式,内容多样、充实,是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然而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常 常忽视保健体育内容,在教学上存在误区,无法传承精髓文化。针对这样的情况, 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必须坚持创新,做好传承与发展,突出它的积极作用,并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现状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内容,是历史文化的精髓。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
但是因为教学创新性的缺乏以及对保健体育课程认识的薄弱,使得实际教学存在 很多不足,教学略显僵硬,动作复杂,学生的学习已经变成了负担,对传统保健 体育的积极性也不高。
据调查发现,还有一些学校仅仅是传授保健体育的简单招式,教学流 于表面,课程教学体系脱离实际,实践性不强,再加上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方式 老旧等问题,导致中国文化精髓无法传承下来,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保 健体育无法立足长远而发展。
二、创新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积极作用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发展,以及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保健体育为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设该门课程,还 能够设置新的体育项目,维护教学成果,并引导学生和教师树立科学的健康发展 理念,让人们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增强抵御落后思想的能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养。
2.有助于发挥保健体育的实用功能 传统的保健体育课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能够为教学营造良好的环 境氛围。一是不受器材、地点、空间等的限制,可以降低高校的资金花费;
二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健体魄;
三是不需要激烈运动,搭建了一个有助于 残疾学生健身的新平台。
3.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高校开展好体育教学,坚持做好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传播,目的不仅仅 在于锻炼学生的健康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加强高校传统 保健体育教学传播,有助于向学生推广最新的保健体育方式,用健康的运动缓解 紧张的学习,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普及传统保健体育的新精神 传统保健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够弘扬其中蕴含的体育 精神,将中医学知识、生理健康知识推广下去,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掌 握更多的健康理论,普及体育新内涵。
三、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课程教材不规范。如今,我国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理论与实践无法统一,且知识课程流于表面,内容不够健 全,体系也不完善,不利于规范教学。
第二,教学形式单一。受到固有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束缚,我国传统保 健体育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缺乏多样性特征,教学方法单一,循规蹈矩的教学策略 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评价不科学。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情况进行的全面总结,通 过评定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存在的不足。然而目前的评定方式过分注重成绩,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彰显出来,测评缺乏实际意义。
第四,教学思路缺乏创新性。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一味地沿袭过去的教 学思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文化的传承也成为空谈。
四、创新教学在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1.鼓励教师坚持创新,转变教学中的固有思想 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高校要鼓励教师坚持创新,用新观点看待事物。
具体而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打破原来的模仿教学思路,宣 传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意义,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情况制订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 首要位置。
2.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应该注意增强学生对传统体育保健的 理解,让其了解其中的内涵,试着采取对话式、讨论式以及启发式的手段进行教 学,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教 学时间以及教学空间进行拓展。
3.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教学质量、专 业能力和道德素质,是影响教学情况的关键。因此,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也要 结合实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功底,让他们掌握保健体 育课程的精髓,对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面临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保健 体育教学的挑战也更多,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为此,教师必须通过提升自我 来实现高质量教学,在保健体育课程中加入人文科学,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对保 健体育的认识度,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此外,还要对 教师的技术能力进行培训,在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还要使用新设备,拓展教学空 间,真正将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良好,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格塑造,认识到传统保健体育对自身的重要性,更好地学 习和传播传统保健体育,促进长远发展。文化氛围良好,还能够更好地提高老师 的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其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推动传统保健体育教学 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建立一个适宜传统保健体育教 学的环境,做好教学内容的传播与推广,从而搭建有效教学的平台。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对完善体育课程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保健体育课程必须坚持创新,从教学内容、 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促进高校传统保 健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殷宏亮等 第5篇:高校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前言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来多,在受 教育方面也越来越平等,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 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 群体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高校进一步扩招是对一些有先天性 疾病的学生同样享受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对待,“体育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 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教学”。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特殊群体是其中的一部分,享有和正常群体一样 的权力。《学体育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学校体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这就从法律层面上保护了每个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湖北科技学院特殊群体学生36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21名作为研究 对象。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查询相关文件检索相关学术期刊等大量文 献资料,经细致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为本课题的结果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 理论支持。
2.2.2访谈法 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及相关体育教师进行访问咨 询,对特殊群体学生体育保健课现状的问题积极向各位老师请教,并做好详细的 笔记,将整理的结果整理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将整理的数据输入SPSS15.0中进行统计性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文献综述 李金龙,敖德秀,刘宜德等学者所写的文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哪 个时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在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程设 置最初步的探讨上面,而且在健身与康复的研究上面比较弱。
刘永峰在《高校保健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提出,为了提高教 学的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将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一套 以运动处方为辅,医疗保健,体育疗法为主的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体育弱势群体 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因素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汪流,陈海燕高校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健身服务网络的研究》一文中提 到加拿大的高校的特殊教育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群体是社会人群的一部分,同 时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力,并且他们的权力还受到尊重和保护。有身体缺陷的 人一样可以为社会服务。日本的大学体育保健课程,专门为身心障碍的学生开设 了各类可以提供选择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让有残疾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 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并且还能够同普通学生一样享受教师的指导。
3.2湖北科技学院体育保健课程开展现状分析3.2.1特殊群体学生情况分析 据访问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知湖北科技学院特殊学生群体主要包 括残疾者,伤者,病者和体质虚弱者这四类。根据调查可以得出残疾者3人占总 人数的8.3%,伤者16人占总人数44.5%,疾病者8人占总人数的22.2%,体制虚弱 者占总人数的25%。
3.2.2教学内容与方法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课程部的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帮助这些 特殊人群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力所能及的体育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在伤病期间或 者残疾时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体 育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根据表2可以看出体育保健课程设置中有球类,健身养生气功类,小 游戏类;
以及体育保健理论课四类。其中球类有篮球投篮、足球传接球、兵乓球;
健身养生气功类有健身走、太极拳、养生气功;
小游戏类有各种体育游戏。
3.2.3成绩考核与评定 从表(3)看,也就是说在考核评价标准方面平时作业所占比例最高 为40%,其余三项:出勤率、上课状态、学习态度都只占20%.说明老师都是以学 生平时上课的状态来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及格,这一方面不会给这些学生带来考试 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可以保证学生的上课精神状态,提高上课积极性。
3.3影响湖北科技学院开展体育保健课程的因素分析 3.3.1特殊群体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知 通过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经过整理笔记了解到这些 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知,总结为:意识决定行为,特殊群体对身体健康获取的途 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合理的利用体育锻炼并且充分认可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 用,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特殊群体开设体育保健课程。
3.3.2开设条件 体育课的开展,必然少不了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在体育保健课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表3可以看出湖北科技学院运动场地的类型和数量,其中篮球场 16片,足球场和田径场各两片,网球场12片加上羽毛球场16片以及综合器材室一 个。这些都是室外活动的运动场地,大部分的特殊群体都是想去或是愿意参加户 外运动的,但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加上心理上的压力,不愿意和别人一起锻炼或是 在同一片场地上运动,这些就无形的扼杀了他们对运动的渴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保健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身体异常和残、病而开设 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是让这些学生在保健体育课程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 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目前特殊群体体育课程开设的 情况比较随意。
4.1.2在对特殊群体体育保健课程考核中,大部分都会开绿灯,降低考 核的标准,偶的甚至可以免考直接通过,在考试考核项目上随意性很大,通过平 时表现和总体印象来进行考核。这些做法看似是为了这些学生着想其实是对体育 弱势群体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无意识的助长了他们对体育运动方面的消 极心理。
4.1.3影响特殊群体参加体育保健课程的因素,伤、残、病、弱等大学 生不能像普通大学生一样使用正常的体育场地、器材等设备,学校首先考虑的是 绝大多数人的学生,而不得不得拿忽视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为代价,对健康弱势群 体学生的体育活动还不够重视。
4.2建议 4.2.1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推进体育特殊群体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 前提,也是加快体育保健课程全面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的领导 应该多关注了解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新趋势,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提高 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指导思想。注重培养体育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 意识,加强体育保健活动的建设与组织。
4.2.2成绩考核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要解决成绩评价的问题,首先应先明确在教学结束后特殊群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现在的 体育教学课程大纲比较重视在某项运动技能上的评价,而不是综合评价。如果过 多的强调学生的技能特长,拿奖会减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4.2.3要转变学生观念,对自卑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许多学生就是因 为害怕外界的眼光觉得自己不如正常人,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进行心理辅 导,让他们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运动会让人阳光,多鼓励激励。让他们改变自 己的心里的想法,做一个快乐阳光的人。
作者:高迎 第6篇:浅谈体育保健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 一、体育保健课开展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升入大学中 的体弱病残学生的人数也相应增加,国家教育部2003年开始普遍实施的《纲要》 明确提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学生开设以康复、保 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时至今日,各高校的体育保健课程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 体系。
二、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及亲自调查,对我国的云南、江苏、长春、北京、 上海、沈阳等省市地区开展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 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多年的体育保健课,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系统理论,并在实践检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少部 分学校体育保健课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
三、体育保健理论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以太极剑、太极拳、以及传统体育(如五禽戏、 八段锦、按摩推拿等)为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正是以养生为主要目的,其理论根 基也就是中医的养生理论;
另外的其他学校开展了以养生保健理论为授课内容的 保健课教学。由此可见,体育保健课本身就是具有良好健身效果的体育课程,可 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以便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而且体育保健 理论对单一的体育教学又能起到弥补作用,对大学生日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调查发现,体育保健课确实使大部分学生在心底里树立起正确 的健康观,这是其他体育课上很难实现的。既然保健课的学生通过保健课的学习 提高了自身的保健意识,同理其他体育课的学生,如果有机会接触到保健课的理 论,也一定会树立良好的保健意识。笔者曾对所在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有90% 以上的学生反映希望能够在体育课上接受一些保健常识。虽然一些学生不符合 “体弱病残”这样选择体育保健课的条件,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身体上的异常情况, 很多大学生实际上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有部分同学体质很差,难以跟上强度较 大的体育课程,像这类学生也同样应该接受一些保健教育,从理论上指导他们如 何改善自身体质,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身体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适当运动要求每周至少运动三到五次,因 此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程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体质,体育教师又无法保证每一个 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体育课中增加体 育保健理论,使同学们树立起保健意识,从而自觉进行锻炼,自助安排锻炼时间, 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方法。
四、体育保健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理论课学时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纲要》第八条明确规定:学校要重视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安排约10%的理论课 教学内容(约每学期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 能够充分利用理论课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保健理论的宣传,将有利于树立大学 生正确的保健意识。体育教师可以将与所讲运动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合在日常 教学当中,这样既不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又能对保健知识起到推广作用。
(二)把体育保健理论推广到每一位学生当中 虽然《纲要》规定高校每学期安排至少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但是调 查显示,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此也就无法保证保健理论能够在 理论课上完整地讲授,况且体育保健理论本身也是一整套完整的教学内容,很难 在极短的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大学生时时接受保健思想的熏陶,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因此,不 仅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时间进行保健宣传,还应该增加一定学时,以保障体 育保健教学目标的实现。日本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人不仅在校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