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最核心的学科,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例如差不多每期顶级期刊《细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国 内简称CNS)都会发表遗传学方面重要突破的文章。但是遗传学教材的内容则相 对滞后,原因是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加之教材内容主要是结果比较确定 的内容,因此往往要比实际进展滞后5~10年或者更长时间。对遗传学这样发展 极快的学科来说,如果课程内容多年不更新,每年讲同样的内容,恐怕是不恰当 的。另外,传统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知识获得方法的情况也显著存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遗传学教学要注重结合教师的科研理念和前沿知 识的介绍,而且这两方面差不多是统一的。有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 的教学效果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存在相互促进的 关系。注重科研的教师,更会将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这要比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老一 代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早就指出:“教师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主要 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 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把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讲课不应只讲具体 的知识。具体的知识学生是很容易懂的,教师应讲重大的概念,讲过去和当前发 展的情况,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讲你自己的观点,用你头脑里的一把火去点燃千 百学生头脑里的一把火。” 不注重知识获得过程,只注重结论的传授,会阻碍学生对科学本质的 理解;而不注重前沿知识的教学,则容易造成科学教育的“片断化”。前沿知识的 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迅速发展,结果日新月异,体验前沿激动人心的进 展,能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引发探究欲望。此外,注重课堂教学中渗透科研理 念和前沿知识,可以防止学生对教材和书本的盲信盲从和过度依赖,有助于学生 对科学发现和科学本质深刻了解,养成科学精神。其实不止科学类课程是如此, 文科教学也应如此。在这方面一些文科方面的大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据 历史学大师陈寅恪学生和女儿的回忆:“寅师授课,创见(Discovery)极多,全非 复本(Reproduction)。”“即使每年开同以前一样的课程,每届讲授内容都必须有更 新,加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绝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的研究,适当介绍研究对象的进展情况, 所用遗传学方法的利用情况,将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学生,是很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的。例如,结合我的科研工作,在遗传学教 学中适当章节介绍互补测验、分子标记在基因克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上位性在 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分子机理揭示方面的作用,都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本身是搞科研的教师,通常不会干巴巴介绍书本上的结 论,有意注重经典实验的介绍。如Avery-MacLeod-McCarty的R型细胞向S型细胞 转化试验和Hershey-Chase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试验证明生物 的遗传物质是DNA。Watson和Crick的DNA三维结构模型,是在DNA碱基的 Chargaff规律和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提出的。证明DNA和染色体的半 保留复制,需要介绍Meselson-Stahl对大肠杆菌DNA的超速离心实验及利用BudR 对复制染色体的标记实验。三联体密码子的存在和解码,需要介绍Crick利用噬 菌体T4的rII突变体的遗传分析,Nirenberg和Mathaei利用无细胞的体外翻译方法 破译遗传密码。
在农科遗传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前沿知识需要补充。目前随着包 括人类、果蝇、拟南芥、水稻等在内的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遗传学 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水 平上的系统研究手段需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此外,一些观念需要更正。如在真核 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编码的DNA,原来以为它们没有什么功能,称之 为“垃圾DNA”,现在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垃圾DNA”可以通过编码微 RNA(microRNA,miRNA)而发挥功能。
在基因表达调控领域,是研究相当活跃的遗传学领域之一。表观遗传 学(epigenetics)机制和微RNA的作用,都需要在适当章节加以简介。不少遗传学 课本这方面的内容极少,甚至有的课本提都不提。表观遗传是基因结构未改变但 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或染色质调节基因转录水平改变的遗传变化,主要内容包括 DNA甲基化作用(DNA methylation)、组蛋白修饰作用(histon modification)、染色 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s)等,这些内容对理解生 物基因表达调控奥秘,运用表观遗传学技术来改变或调整基因表达方面都具有重 要意义。微RNA是一类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的 RNA分子,大小约21-25个核苷酸,一般来源于染色体的非编码区域。微RNA通 过RNA干扰作用机制发挥生物学功能,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发现。这些重要 突破将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呼声也是很高的。即使在经典遗传学领域,目前在揭示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发生机制方 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讲授孟德尔分离规律时,F1代表现显性性状,而 不表现隐性性状。我们可以提一下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高山诚司 (Seiji Takayama)课题组2006年发表在《自然-遗传学》和2010年发表在《自然》 上的两篇文章。他们的研究表明,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表达被抑制的原因 是,由于位于显性基因附近的某种基因指导合成了一种顺式作用的小分子非编码 RNA(24-nucleotide sRNA),导致隐性基因甲基化,从而隐性基因作用被遏制。
由于遗传学教师的实际科研工作可能只集中在相关生物遗传的某一 个很窄的方面,如果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前沿学科知识,就需要经常性阅读遗传 学方面的国外版本更新较快的专著、教材如Krebs JE、Goldstein ES、Kilpatrick ST 编写的《基因》(Levin’s GENE XI),期刊如英国《自然》(Nature)、美国的《科 学》(Science)和《细胞》(Cell)网页中全文(或摘要)、科技新闻及评论。此外,遗 传学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泛览《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 综述遗传学》(Nature reviews genetics)、《遗传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遗传学趋势》(Trends in Genetics)、《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遗传与发育新见》 (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Development)等国际著名的遗传学期刊,并将最新 的遗传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发现、进展和动态介绍给学生,这对开阔学生专业 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作者:刘进平 庄南生 王英 唐燕琼 符文英 安邦 陈银华 来源:教 育教学论坛 2015年46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