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科学的持续学 习便成为教师的一大目标。要达到上述目标,不能仅仅是讲 述性的单向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 听讲和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上,而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学中应以引发各种“交往”和“联系”作为教师工作的重 心。
怎样引发各种“交往”和“联系”呢? 一、理念上:树立“教学具有对应的应答性,需要交互” 的观念 科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但我们不能忽略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和 “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组成。教也好,学也好,都应该是以 “对应”的应答为中心来组织。对教师的言语、教室里同学 的言语“对应”唤起了怎样印象,要让学生转化成自己的语 言与教材中的内容、与其他同学的言语相互碰撞,相互反响 激荡。这就需要倾听。
二、行动上:要求学会倾听 1.教师率先学会倾听,专心地接纳每个发言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能在课堂上以礼 貌、倾听的姿态对待每个学生。
例如,在学完摩擦知识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讨论题:
“想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打开,请你用所学的摩擦知识想办 法解决。” 我设定的答案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加大手掌对 瓶盖的压力来增大摩擦(请力气大的人来帮他),二是使手 掌与瓶盖之间的接触变得更粗糙来增大摩擦(如垫一层粗糙 的布)。果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如此,我按照自己的思路 顺利地接下学生的回答结束了讨论。但课后有学生跑来告诉 我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用火烤一下瓶盖,瓶盖加热后膨胀 松动,瓶盖与瓶口之间的压力减小导致摩擦力减小;
找个木 棒敲打瓶盖使其松动;
在瓶盖与瓶口之间注入一些润滑剂, 使其摩擦力减小……学生不但考虑了如何增大了手掌和瓶 盖间的摩擦,还考虑了减小瓶盖与瓶口间的摩擦。摩擦知识 学生只是初步接触,已能运用所学知识将生活实际和科学原 理联系起来,而且还考虑到在用手拧瓶盖时,手掌、瓶盖和 瓶口三者之间存在两组摩擦。那之后我更坚定了:虽然控制 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但在此之上,专心地接纳一 个个的发言更为重要。
2.走近学生,捕获不确定的、矛盾的声音 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听课学习中,感觉到教师离开讲台, 走入学生们中间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更能体现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常会遇到学生胆怯、小声、不连贯的应答,我的做法是靠近该生,表达我强烈倾听与交流 的愿望。老师的态度可以拉近也可以疏远师生间的关系,教 师应具有亲和性。
一次带学生在实验室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分组实验,忽然 有一位学生小声地、试探性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二氧化 碳用排气法收集,但我用排水法也收满了一瓶?!”他周围 的学生笑他乱来,有一个学生还指着他说:“你没听老师的 讲解,二氧化碳怎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也有同学看着这满 瓶的气体把疑问的目光投向我,于是我走过去,对学生说:
“他讲得有道理,二氧化碳确实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到,但限 于我们的知识,这不是最佳的方法。不过这种积极探索思考、 不局限于书本的精神值得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与老 师探讨或翻阅课外资料来探明。”在此事件的处理中说实在 的我没有解决什么,但我给予了学生所需的重视和肯定。
3.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没听清老师的话就急急忙忙 举手,以及一名同学发表意见其他同学不认真听的现象,从 而出现有讨论无交流,有讨论无对话,有讨论无交锋的现象。
最初开始的时候,学生仅仅只关心身边同伴的想法和兴 趣。可以与同伴展开较为激烈的小组讨论。而整体性的问题 讨论还需要教师不断用言语鼓励和提醒,才能侧耳倾听稍稍 远一点的同伴的声音。
教像显微镜的调焦过程,就要让学生听时思考:照相机调焦并不是一味的后退,而是可以前后拉伸。为什么显微镜 调焦需先将镜筒下降至靠近载玻片,然后再慢慢上升? 最 终让学生体会到:在左眼往目镜里看同时两手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不断上下移动调焦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即物镜与 玻片挤压、摩擦造成双方的损坏;
以及改进操作后可以及时 找到焦距,具有节省时间的好处。
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相互倾听”的关系,能让过去 从不发言的学生开始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思想,能让教室充满 自然平和的气息,能实现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自主、合作的学 习。当然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教师要达到“对 情景的自信与掌控,具有临场应变的天赋,对学生体验能理 解,对学生的兴趣感兴趣”需要教师用心用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