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 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 的思考。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 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 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 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 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 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才能赋予课文以生 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
才能引导学生更 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 活的主人。
二、咫尺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体会到成就感 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已经深入人心。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理论,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是布卢姆的目标理论,还是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习语文课文的 目标给圈定了,很多目标的设计是高概括性的。这个目标在 教师方面看似清楚明确,但学生又能理解多少呢?很多教师 依然上课前把“三维”写在小黑板上挂在前面。实际上 是一种形式,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这节课有没有达到目标。
学生哪里知道自己有没有实现呢!即使教师说的明白,讲的 清楚。你知道学生学的如何呢?咫尺目标是把教学目标具体 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 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且在一堂课 的学习中能很快很明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有难易之分。甚至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定目标。
在教《春》这课时,我开始时设计的目标其中一项是:
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当学生看到这个目标时, 成绩好的学生感觉无所谓的。中等生就是“啊”的一声,但 也只能被迫接受。学困生要么愁眉苦脸,要么不以为然,摆 出“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架式。对此,我把目标进行“肢解” 为:1.背诵课文第1、2两段;
2.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3.背诵 全文。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去定这个背诵的目标。
让学生把自己的背诵目标写在纸上贴在桌子上。学困生当然 选择目标一。当目标实现后就要对其进行鼓励,并且及时的 定下下一个目标。这样学生学有所得,也就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 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 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语文课堂教 学需要彰显人文性,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学的内 涵,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1.“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和 实际水平开始,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 发现。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中,分析人物的 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让 学生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 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答案。①慷 慨大方、重义轻财(事例: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家父女 赠银、倾听金家父女诉苦,帮助其逃生)。②疾恶如仇、见 义勇为(事例:痛打郑屠、帮助金家父女)。③性急如火、心 细如发(事例: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在店门口 坐了两个时辰”)。④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事例:先救助金 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质问郑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斥骂郑屠“诈死”从容退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 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
2.“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 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 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 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①在教学中渗透美学 理论,《春》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春》是描绘的一种自然 美;
《斑羚飞渡》是歌颂的一种生命美;
《驿路梨花》是赞 扬的一种心灵美;
《麦琪的礼物》是表达的一种爱情美;
《菜 园小记》是抒发的一种社会美……《背影》是品味无言的真 爱;
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 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 等。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综 合素质。
3.利用自主探索、激活创新思维。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 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荷花》 教学中,①大胆放手,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先片断欣 赏,情境引入(荷花图为背景,古典音乐为伴奏,字幕上移),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学习;
再给学生联系杨万 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徐刚《荷花飘香北海夜》“一片 片的荷叶亭亭而立,一颗颗的水滴亮如明珠,一朵朵的荷花 像是一个文静的少女不知是羞怯呢还是矜持,在朦朦胧胧的 夜色中,花朵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却关不住一池清 香。”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 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让学生自 主探索,独立地思考。②老师点探:“今天,我们再来欣赏 叶圣陶老爷爷在少年时期写的《荷花》在人们的眼里总是那 样的美丽与纯洁,自古至今,描写荷花,赞美荷花的诗歌篇 章举不胜举”(不仅要精讲多练,还要强调“精讲而当练”)。
③学生畅谈:A:这一小节连用三个“有的”,把不同姿态 的荷花描绘得淋漓尽致,一读到这三句话,眼前仿佛出现了 荷花在争奇斗艳。B:“挨挨挤挤”一词,生动形象地再现 了荷叶的长势,同时也衬托出了荷花的长势,的确,白荷花 与荷叶的搭配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搭配。C:“饱胀得马上 要破裂似的”一句,仿佛把还是花骨朵的“荷花”给写活了, 似乎蕴育着一个生命。D:荷花“迫不及待”地出来叫“冒”, 因为它原先在荷叶丛中呆腻了,闷得慌,现在等不及了,想 急着出来透透气。E:“争先恐后”地出来,因为外面的世 界好精彩,它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F:“轻飘飘,慢悠悠”地出来,因为人们常把荷花比作荷 花仙子,仙子出水当然是像出水芙蓉那样飘出水面的,轻柔万般。G:荷花兴致勃勃地出来,因为它想一旦它露出水面, 准会得到很多人的赞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乐于表现 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表达自 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不 断地培养学生创新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发展 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造宽 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要 注重方法的指导与交流。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兴趣、 热情提高上来,相信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也将迎来灿烂的明 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