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中秋节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本科公共事业管理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本科公共事业管理课程

来源:中秋节 时间:2019-10-16 08:02:35 点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为了强化社会医学教学效果,在社会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校积极进行 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医学课程特点,优化课程模块;引入小班教学;开展视频案例 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践证明,社会医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会医学是国内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学生 从事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素质和技能。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 所出现的基于增强知识传播而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与社会 医学相关的开放课程不断涌现。面对知识资源爆炸式的增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 式不断革新,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 考的问题。对社会医学教学进行探讨,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对 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使学生既能达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要 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长期的社会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帮助 医学生建立社会医学思维方式和树立整体医学观、社会大卫生观放在首位,以现 代医学模式为导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在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试命题等教学环节上,积极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

1.按照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模块 我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开设了社会医学,但教学时数不多, 教学学时从48减少为32学时,这与庞大的社会医学学科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同时,因其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授课教师开展集体 备课,将两门课程相重叠的知识教学内容梳理出来,通过合理分工,在教学内容 的选择上突出社会医学的重点与精髓。我们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既有学 科内在联系,又体现学科重点的四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为基本理论,涵盖了社 会医学的概论、基本理论与观点、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掌握学科概念、内 涵、性质及医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等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疾病观、大 卫生观。第二模块为人群健康与影响因素,涵盖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行为心 理因素与健康、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社会病防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影 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树立起社会防治的观念,熟悉当前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政策措 施,重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养成。第三模块为社会医学方法技术,涵盖了社 会医学研究方法、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国内外生命质量评价、国内外促进健康的 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研究与评价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特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和促进健康的社会 卫生策略。第四模块为社会医学热点与前沿问题探讨,包括卫生服务研究、社区 卫生服务等新兴领域或热点问题,如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以新医改为契机,糅合前面三大板块知识,要求学生关注、认识和了解社会,做 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思考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中把握学科研究内容 和学科基本知识,让学生逐步体会社会医学作为应用科学,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

2.引入小班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在我校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卫生管理的基 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实习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专业问题,希望通过社会医 学的教学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小班教学法在该门课程的应用提供 了实践土壤。通过毕业实习总结座谈,发现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将类 似的问题集合成社会医学教学大案例,每个案例精心设计3—5个简要案例并提出 6—8个问题,其中设计1—2个各组共同准备的问题,然后每组分配2—3个问题,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与QQ课程教学讨论群在课前5—7天发布到网上,给 学生预习。①学生课前准备:学生以自愿的方式结为学习小组,每组3人,根据 教师在教学平台发布的案例思考题,首先需要自学社会医学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寻 找答案,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文献数据库查阅参考书及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思考, 各自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将查阅的资料整理成报告,当课后作业上交,计入平 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②课堂教学:每次以学生讨论发言为主,由学习小组成 员之一自主担任主持人,组织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讨论发言。再次是教师在学生自 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可以提出提3—5个课堂讨论中发现的新(学 生事先不知道)问题,以此考察学生的自学情况。特别是针对案例的思考题,按 教学内容顺序依次发言,发言的过程中采取小组成员自愿发言与主持人随机指定 发言相结合方式,主持人的随机指定发言可以有效避免各学习小组学生间轮流进 行课前分工准备,而其他学生不准备的问题。其中共同准备的讨论题组织大家积 极发言。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③课后 辅导:学生课后通过学校的“天空教室”教学平台与课程教学讨论QQ群、微信群, 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向教师交流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利用反馈 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在线题库,检测和巩固所学 知识。课程结束后登陆成绩网络查询系统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④评价指标:总 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学习体会报告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 勤情况与课堂表现、平时作业、QQ讨论群聊天记录与网络留言等。每位学生每 次课堂表现按5分制记分,最后计算平均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学习体会报告是学生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前每人所写的关于个人体会、对小班教学方式 的感受、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占总成绩的20%。面对学生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的 呼声,期末考核改变过去闭卷笔试考核方式,采取自主汇报的形式加以考核。每 位学生可自选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相关话题,准备15分钟以内的幻灯片的内容进行 汇报。评委由教师和每个小组的组长共5人组成,根据汇报内容准备情况,有无 新意,观点是否正确等,各自打分,最后取平均成绩,占总成绩40%。

3.引入视频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视频案例是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 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 品集[1]。视频案例教学就是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 媒体)的形式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完成教学活动。在社会医学教 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外,还引入了视频案例教学手段,与文字案 例相比,视频案例提供的材料非常丰富,包含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具 有空间的、动态(活动)的特点,能够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2]。

在视频案例选择过程中,首先遵循权威性,权威性是视频案例的来源 必须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机构,如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和国家计生委等;
其次,视频案例应当反映现实,说它反映现实,首先是说它具有真实性,来源于 现实的生活实践、卫生实践,案例真实可信,是现实实践中提出来的问题。如国 际医疗保障制度教学中,选择纪录片《神经病人》,该影片通过制片人走访美国、 英国、加拿大、法国四国,以普通人的视角探讨不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对国民生 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英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与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法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美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之间的优缺点;在观看视频的过 程中,我们提出世界上是否有最好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多 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使社会医学理论 联系实际,而不是“纸上谈兵”。选择视频教学案例重点是根据章内容、节内容和 课时内容选择视频案例。针对章内容可以选择导入型案例,针对节内容可以选择 讨论型案例,针对课时内容选择单纯型案例(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3]。如在医学 模式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先按照传统教学,讲授医学模式的概念,演变史,再 选择BBC制作纪录片《发现者》之《医学的百大发现与发明》作为40分钟的视频 案例教学,该视频生动展示了西方医学百年来在解剖学、药学、预防医学、传染 病学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医学模式对人们健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随着最后艾滋病病毒的发现,以及艾滋病在世界各国的流行现状,让学生 思考艾滋病既作为一种传染病,又作为一种社会病,该如何有效进行预防与控制, 让学生明白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是医学、科学、社会进步的综合作用结果,引导 学生思考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如何面对疾病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如何正确 与患者交流沟通,诊疗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

4.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自觉性较 高,求知欲望较强,能够充分认识课程内容在专业知识链条中的地位及与日后从 事职业的关系,期望值较高。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了 “重视基础,及时扩展”的方法。重视基础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社会医学的基 本理论与观点、基本研究内容、学科研究方法等重要性,通过讲深讲透学科基本 知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学科基本知识。例如,医学模式演变及影响、健康的 社会决定因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社会卫生状况及卫生政策等专题上,分别用 2—4个学时进行深入讲解,同时以学科相关的著名学者的 社会医学是一门从社会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学科,它连接了社会 科学和医学科学两大领域,高度关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政策措施、策略和 方法,并以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方式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社会医学同时具 备着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结论政策性强、研究结果时效性强的三大学科特点。社 会医学的这种学科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 备坚实过硬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关注现实生活、捕 捉学科研究动态、掌握卫生政策变化、探究学科前沿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落实在 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抓好备课环节,及时收集资料,广泛查阅相关文献,掌握 改革动态,把握发展趋势,做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关注的问题鲜活生动。在多 年的教学中,我们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前准备上下工夫:一是做到所有的课 堂教学数据、资料来源准确实用。二是做到及时更新、适时有效,如在全国第五 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公示后,及时调整、充实原有教学内容,增加数十组数据, 并与前四次调查结果作相关对比分析。三是把握国家有关卫生政策的动态,及时 捕捉主流媒体的相关资讯,如每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中有关医疗卫生问题 的报道,与会代表关注的医疗卫生热点问题等。2014年度,我们对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进行了追踪调查,及时了解并介绍了全国及浙江省的情况及发展趋势, 等等。准备这些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也增强了教 师的职业敏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自我提高、自我更新的能力。5.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像社会医学这 样一门涉及卫生改革,政策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 法的选择上更要跟上形势的发展[4],未来应该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突破单 一教学模式的桎梏,打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立或者过分依赖的关系, 创造更积极、平等、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5],适时把握学科热点和学生的兴 趣点,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强化教学效果。

作者:张美丽 马洪君 来源: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