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中秋节 >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以为主导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以为主导

来源:中秋节 时间:2019-10-08 08:00:07 点击: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摘 要]教育的塑造性及适应性决定了教育形式的多 样性。模式化教育呈现了规范性、高效性、公平性、目标性 的塑造性教育特征,但缺乏个体教育的适应性;个性化教育 更多的是以个人特质为出发点的教育模式,具有个体的能动 性、适应性,但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基于此,提出了模式 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融合教育方式,进行了以模式化 教育为主体,以个性化教育为补充的协调发展实践,实践效 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26-03 模式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都是由塑造性动词“教育”来 驱动的,模式化教育主要以社会需求指导教育,更多的以注 重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以及未来的生存技能为导向,以培养学 生在思想、技能等综合能力上有效衔接社会需求为目标;个 性化教育以注重个人特质发展指导教育,以最大化的挖掘个 人潜能为导向,以注重学生多样化发展为目标。两种教育模 式存在实施教育主体的差异化,模式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 师,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有助于教育资源统一性配置与使 用;个性化教育实施主体是学生,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需要庞大的教育资源。因此,单纯的实现个性化教育模式,会 极大增加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违背“教育” 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人的能动性在不同方面和程度上影 响与改变社会,同时人又得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每个人 教育成长都与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利益密切相 关。因此,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条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 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所处 的社会环境变化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生存需要。

随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深度建设,低师生比,教育资源 占有率低,招生规模扩张与招生质量下沉等仍是我国高等教 育中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也决定了 我国现阶段教育方式需要更多延续性、稳定性,但是随着网 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这有效促 进了个性化教育改革。

基于以上考虑,实现模式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融 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形成以模式化教育为主体,以个 性化教育为补充的协调发展教育机制适合我国目前的教育 现状。

一、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确定了模式化教育的主体性 (一)大众化教育的深入确定了模式化教育的主体性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 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 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14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 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从 高等教育入学率上可以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 育阶段。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不仅 数量上实现大众化教育,同时保证教学资源和教育机制与大 众化教育相适应,高师生比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2014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153.45万人,普通高校师 生比为1∶23.19,加上非专任教师的师生比为1∶17.29,国 际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师生比平均为1∶11,较低的师 生比需要相应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实现。因而, 具有高效性、公平性、规范性、目标性的模式化教学方式是 必然选择,从而确定了模式化教学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仍为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式。

(二)教育方式的衔接性与延续性确定了模式化教育的 主体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各个教学环节递进性、衔接 性特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重点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培养的目标,“以成绩为考评标准”的唯一性目标决定了培养方 式的狭窄性。随着国家减负、组合式课程考核等各项宽化教 育政策的出台,为基础教育进行多样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 但基础教育中的单一目标性的培养机制仍占主体地位,注重 学生综合能力的个性化培养仍处于摸索阶段。基于教育思维 的连贯性,个性化高等教育改革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 “狭窄通道”的学生突然进入“宽阔”的高教体系,自然需 要一个很长的迷茫与适应过程,期间需要更多的引导与矫正。

因此,模式化教育背景下的个性化有限教育更适合目前我国 教育整体现状。

二、个性化教育与模式化教育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模式化教育可认为是以统一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实现专 业培养目标的教育方式,教学环节的展开必须依据标准培养 方案,确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 法、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等,具有明显的规范性、高效性、 公平性、目标性的塑造性教育特征。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是 以学生的最大受益为目标,是以适合学生最大的发展为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形成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为学生的 发展提供机会,也就是建立起了以尊重个性为核心的价值观 念体系,把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最 高目标的文化价值观。但个性化教育具有盲目性、不确定性,同时需要耗费极大的教育资源,我国当前还存在大众化教育 阶段与教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模式化教学的高 效性、目标性与个性化教育适应性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实现教 学改革成为最优化选择。

三、互联网的发展有效促进个性化教育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为教 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创造了新的机遇,知识的传播与学习已不 必局限于大学校园。云计算、数字课本、移动网络、高质量 流式视频、即时信息收集等,已将大量知识和信息推动到“无 固定地点的”网络上。根据教育部规划,“十二五”期间, 2011年建设首批网络开放课程100门,2012-2015年将建设 900门精品课程,加上市场存在的在线课程,国内外高校提 供的开放性网络课程,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资源呈现丰富性、 使用的廉价性,这使为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资源贫乏的学校 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成为可能,有效缓解了我国教育资源的 不均衡性,为有效推进个性化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四、以模式化教育为主导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 为克服模式化教育中带来的一些个体适应性的差异, 2013年我校提出了基于兴趣及能力适应性为导向的三层次 化专业教育模式,其中两个层次的学生组成个性化教育班, 两年的实践结果显著。具体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一)分层化教育机制的构建 2013年我校采用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比较成熟的“按类 招生”模式,新入学学生经过一年基础课学习之后,根据对 市场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认识,理性、客观的选择专业,这种 模式为后期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奠定了基 础。通过一年的高校学习生活,学生的综合表现出现了层次 化,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综合成绩排名按专业类分为三个层 次:前10%的为精英层,后10%的为提高层,剩余80%为稳定 层。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三个层次的学生仍属原来班级 建制,不单独分班,采用模式化教育方式。前10%的精英层 与后10%的提高层分别组成“精英班”与“提高班”,并统 一归为“个性化教育班”,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 指导,教学方案采用“2+N”的模式,这里的“2”指剩余两 年的学习仍采用模式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N”指采用 碎片化的课堂方式,每周机动安排学习、指导时间,学校定 期进行有效考核。

(二)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实施 我校个性化教育改革主旨更多的以专业学习为导向、出 发点,弱化业余兴趣的实现功能,业余兴趣更多是由学校的 社团来实现,不能作为目标性的培养组成部分,如果把演讲、 硬笔书法、拓展训练、游泳、围棋等列入了个性化培养内容, 会造成个性化培养的复杂性,偏离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目 前的个性化教育改革仍然需要从社会需求、就业等方面实现学生有效适应社会而推进。

精英班的设置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性技术人才为 目的,采取“2+N”教育模式,立足学生的专业志趣与潜质, 重在个性化锻造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理论基础以 及较强专业综合能力的精英高职人才。精英班学生不仅要高 质量完成正常的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同时要根据个人兴趣及 擅长点跟着导师完成一定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拓 展课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扎实的专业技能。

提高班的设置主要满足一些非智力或身体因素造成学 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措施。导师根据每一位 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进行详细剖析,针对性的提出辅导方案, 并与精英班的学生结成互助伙伴,参与一些有兴趣及擅长的 活动,逐渐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顺利实现专业技 能的培养。

我校为此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使用场地与经 费、丰富的网络资源,每个班配备了3-5名教育教学经验丰 富的校内专任指导教师以及社会精英指导教师,提供科研项 目申请及专业技能大赛的优先权,为顺利实现教育教学改革 提供制度保障。

(三)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实施结果 自从我校2013年设置“个性化教育班”以来,学生课程 综合成绩及专业技能获得很大的提升,在创新发明、科技论 文发表、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教学改革实施两年多以来,共实现35人 次个性化教育培养,在招生质量逐年下降的背景下,“个性 化教育班”学生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 表科研论文12篇,省级以上竞赛获奖56人次,是同期本专业 教改前的相应成果的2倍多。同时,由于“提高班”的设置, 两年以来学生专业课程成绩及格率保持在90%以上,相对往 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该教育教学 改革具有很大的成效性,且占用教育资源少,具有很好的推 广应用价值。

五、结论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模式化教育方式仍是我国高等教育 方式的主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实,个性 化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采用以模式 化教育为主体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符合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 展现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郝秀娟,申万兵.实施个性化教育 提升高校人才培 养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13. [2]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www.moe.edu.cn / srcsite / A03 / s180 / moe_633 / 201508 / t20150811_199589.html,2015-07-30.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 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 / publicfiles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s3843 / 201111 / xxgk_126346.html,2011-10-12. [4] 胡荣.高职教育中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研究[J].中 国成人教育,2014(12):111-112. [5] 王景枝,王保华.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38-44. [6] 王逢博.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3(5):45-47.大学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