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中秋节 > 【论五大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五大理念

【论五大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五大理念

来源:中秋节 时间:2019-10-06 07:49:05 点击:

论五大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论五大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启示DYLW.NET代写 论文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十三五” 事业发展规划的推进,对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来说,既面临 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深化改革的严峻挑战。“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地方院校的转 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以创新发展增强动力,彰显特色 1.要打造创新团队、培养领军人才。创新的根本是人 才的创造力。地方院校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必 须首先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创新团队,必须要坚持以人 为本,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保障机制,吸引和稳定人 才队伍,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 级结构更加合理,整体素质和应用创新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坚持应用导向,积极创造条件,按需引进和培养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为代表的领军人才;
积极选送优秀 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或流动站进行科研工作;
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地方院校自己的一支相 对稳定、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2.要创新制度建设,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制度是管根本、管方向的,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管长远。地方院校 要发展必须要进一步理顺各自的内部管理体制,保障学科建 设与科技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按照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负 责人、学科骨干、青年学者的序列建设人才队伍;
按照地方 院校事业发展需要和转型发展的实际,修订职称评聘标准,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机制,重点学科重 点投入,重点投入重点管理,把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用好、用 在关键地方;
进一步健全考评机制,加强学科建设过程中的 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激 励与约束机制;
进一步修订地方院校科研奖励办法,以激励 高水平、标志性重大成果的涌现;
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要进 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自觉意识,进一 步优化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3.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铸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 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积极探索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 的教学综合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技术型人 才培养模式;
全面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组建系列课程 群(组),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积极开展专业选修课程 的研究与更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
加强科研创新、学科竞赛、技能训练、社会实 践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按照高校审核性评估要求,完善校 内评估督导机制,建立质量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健全教学 评估督导组织,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培养铸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要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协调 发展不是平均用力,科学统筹必须突出重点。地方院校必须 认真审视“自我”,科学分析自身的具体实际,选择重点, 实施部分学科和专业的率先突破。这要求在重点学科专业的 选择上,要充分论证,确保选择的科学合理。不断完善以创 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在资源配置上, 适度倾斜,加强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人、财、物的投入,着 力改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条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 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转型发展理念,积极 围绕地方院校现有的有比较优势的学科,深入开展学科建设 工作。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促 进优势学科支撑地方支柱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以协调发展优化结构,整合资源 1.要优化校内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学科建设对所有高校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综 合性和全局性作用,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更是居于各 项工作中的龙头地位,是地方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 必须要紧密结合地方院校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国家和地 方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健全利于特色、优势 学科发展的学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校内、校地学科资 源共享,催生有特色、有优势和有竞争力的应用、新兴和交 叉学科或学科集群,建设方向明确、团队稳定、成果丰硕、基地完善,特色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和学科方向。

2.要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 学是高校的首要基本职能,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学校的各个机关、教辅、后勤单位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在 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和基础地位,以更先进的方式、更大的决 心、更充沛的精力支持和保障教学工作,围绕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搞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 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支高度重视教学、精通 管理、热忱服务于教学的管理团队;
特别是教学单位,必须 进一步提高主体意识,明确目标要求、更新观念,深入研究 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3.要优化社会合作办学网络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合 作共赢。高校教育要获得长足良性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 投入,应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利用社 会资源,逐步形成多元投入、合作共建的格局。尤其对于地 方院校而言,多数院校面临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困难,要不 断增强地方院校建设一流学科的资源集聚和共享能力,就更 应该注重社会资源的引入;
要特别注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
积极培育与区 域、地方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加强与地方政府、 大中型企业的战略联盟,构建稳定的合作基地、研究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地方院校优势学科对接和支撑地方支柱 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以绿色发展丰富内涵,增进文明 1.要以绿色低碳环保发展引领大学文化,培养生态文 明的实践者和先行者。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 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绿色大学”是地方 院校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载体,其核心内容是 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贯穿到地方院校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在实现自身科学发 展的同时,引领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院校应该在 “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三方面加强建设, 培养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先行者:要注重创建绿色课程体系, 加强绿色社会实践体系建设;
要贯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意识,全面进行绿色科技创新,助力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建 设。

2.要以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建设新校区,丰富校园 文化内涵,构建高校精神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 展理念,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地方院校也 必须要切实落实节能减排,积极进行绿色校园示范工程建设。

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校园,让校园生活更加贴近自然生 态;
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大力开展绿色健康生活 行动,把绿色低碳理念渗透进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紧 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术文化”“进取文化”“高雅文化”和“绿色文化”为导向,全面推进地方院校的素质 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 生人文和科学精神素养;
坚持高规格高起点,加强校园文化 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地方院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环境 优美、底蕴丰厚、品味高雅、安全和谐、功能合理的绿色智 慧校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绿色“文化地图”。

四、以开放发展提升品质,促进转型 1.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开放 办学是高校提升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地方院校要不断 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 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交流、学术资料和教材交流、信 息往来、国际交流研讨会、交流学生等形式加强与国(境) 外的合作和交流,加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依托国家省 市校战略合作平台加强校际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地区的 全面合作,推动地方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密 切合作,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2.要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促进转型发展。政产 学研用合作是政府、科研、生产不同部门在功能和资源优势 上的协同互补,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机融合。

地方院校身在地方,要积极融人地方、服务地方,深化与地 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努力获取对学校办学更有 力的外部环境和支持;
构建稳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工 程研究中心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积极谋求地方加大对调研报告和科普作品、科普活动的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引导地方院校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激发科研创新活力,积极培育与区域、地方紧密结合的研究 领域和研究项目。科研方向要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与产业 发展,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成果评审获奖和成果转化等 方面取得突破。

五、以共享发展构建和谐,凝心聚力 1.要让发展成果惠及社会,争创社会的中坚。随着国 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高校的角 色定位正从过去的适应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支撑引领同步, 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地方院校要在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上 进行制度创新,推动科学研究从封闭走向开放,推动学科优 势向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优势转化,下 足“结合”功夫,做好“对策”文章,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让科研成果惠及社会;
要发挥“创 新支撑”作用,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加 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重点推动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等,成为具有国内外有 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 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成为社会 发展的中坚力量。

2.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师生,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要求高校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安全稳定,学校拥有极强 的创造活力和凝聚力,师生员工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平等 友爱、和睦融洽。和谐校园当中,各种组织机制健全,教育 教学管理完善,教育教学秩序良好,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相 得益彰。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校内绩效分配方案,切实保证 教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提高,使广大教 职工有获得感、有自豪感。地方院校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壮 大了,将会为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才能使 广大师生真正受益。所以,要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主人翁意 识,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干劲,真抓实干,落实各 院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3.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未来,凝心聚力。发展必然指向 未来,地方院校现阶段的发展作为量的积累,必将在今后实 现地方院校发展质的飞跃。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必须要确定 一个长远发展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要不断提升服务学 生创造和实现价值能力,提升服务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能力,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 步能力,提升服务教职工全面发展进步能力。使全校上下凝 心聚力,不断创造学校发展的新业绩。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