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教师不能推托自身所应担负的引导与教育责任。
一、将学生的农村生活经验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依据和 起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 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 生己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因此, 我们认为美术教学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据和 出发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美术知识是很重要的。这些生活“经验”不仅是学生的“美术现实”,而且 他们是凭借这些“经验”到达“最近发展区”的。生活经验 “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 为对象,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1] 从生活经验的性质来看,生活经验可以分为认知的经验 和情感的经验。认知的经验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理性能力来 把握世界而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了解或是一种操作 技能。情感的经验也可以说是主体的生活情感体验,是主体 对外界事物形成的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以及主客体之 间的意义关联,是主体以全部身心去感受、理解事物而对外 界事物生成的情感反应。比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 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三原色、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冷 暖,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学习记住这些知识没什 么用处,愿听者寥寥。而如果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创设 问题情境,如“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 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 “小学生戴的帽子为什么大部分是黄色的”等等,能引起学 生的共鸣,学生感到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这样的知识是 有用的,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 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也启示我们,美术教师要 摆脱教材的束缚,不能当所谓“教材权威”的守护者,而应 是教材积极的开发着、创造者。
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要建立在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 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 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2]生活化,让农村 美术教育“突出重围”。
二、让农村环境成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素材宝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手艺再好也做不出饭 来。美术教育也如此,同样需要丰富多样的素材和资源来作 保证。而广阔的农村环境是农村美术教育的一座素材宝库, 美术教师如果充分而有效利用之,必将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
农村学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虽然没有干净整洁 又美丽的人工花园,没有鳞次栉比、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 没有像城里那样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但却拥有大自然赋予 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木、崇峻的 山岭、蜿蜒的河流小溪、丰富的花草、繁多的瓜果蔬菜、众 多的鱼鸟虫兽。春天,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生 机勃勃;
秋天,秋风送爽,五谷丰登,果实累累。在这里, 没有人为雕饰,没有浓妆淡抹,远离城市的喧哗、人群的嘈 杂,少有工厂企业的污染,有的是纯真自然、清静、浓厚的 泥土气息,这是实实在在的自然“写真”。
农村也拥有独特富有个性的农家风情、农家文化。农家 人饱经沧桑的脸庞,长满硬茧的双手,发自真心的微笑,纯 朴、善良、热情的品质,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有丰富的闻 名遐迩的地方特产,以及由此反映和体现出的各种饮食文化,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正月里走亲访友,元宵节玩 龙舞狮观灯猜谜;
清明节踏青扫墓,追悼先人,避邪挂艾草, 家家户户吃“青”饺;
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悬艾叶菖蒲 以驱瘴,佩香囊以驱瘟;
中秋节吃团圆饭,全家赏月…… 这些都为农村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 创造美、热爱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美术老师,努力引 导他们走向田野,亲近自然,将广阔的农村作为农村美术教 育的素材宝库,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审美意识,丰富美 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美术”。美术 本应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新制定的 《美术课程 标准》 就十分注重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不仅要求 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美术教学必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 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 中学习和理解美术,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 造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魅力。由此可见,在 课堂教学中立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 活“走进”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在生活化中焕发魅力,应 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让 农村美术教育突出重围的良方。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情境,让它们成为农村学生登上美术艺术殿堂的桥梁,会逐 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美术教学活 动中来。
创设直观化的生活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 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 美。”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喜欢美术并热爱美术,首先要 让学生心中有美。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辅助、浏览 参观等途径,为他们展现农村的自然美、社会美,引导学生 在欣赏、感受和评价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创设实践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审 美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学有关中国画的内容时,刚 好校园花圃里种植了很多杜鹃花,而且盛开正旺。我就在课 前带领学生先在校园的花圃丛里观赏美丽的杜鹃花,让他们 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花的颜色、形状、结构等等。在此基础 上,再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的笔 墨情趣,领悟红杜鹃与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们感悟 到面对各种恶劣的环境,要能像红杜鹃那样直起腰杆,以倔 强的性格、非凡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创设应用性的生活情境。发动学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创作制作美术作品,让学生们在动手创造美中体验美术在生 活中的应用及发挥的作用。如,运用石子、蛋壳、树叶、瓜 果等等制作各种粘贴装饰画,竹子、柳条、麦秆编制成一些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工艺品,以装扮教室和他们自己的家,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元素。只要肯动脑愿动手, 合理利用,自己也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如,教学 《巧 用身边的材料》 一课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利用身边 触手可及的材料,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运用剪、卷、撕、 贴、画等方法制作出各种艺术品,如麦秆做成的躺椅、柳条 编成的菜篮子等等,从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