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著名散文作品有哪些 著名的散文集

著名散文作品有哪些 著名的散文集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09-11 18:22:21 点击:

著名的散文集

著名的散文集 著名的散文一:救世和自救 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 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 是:一、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 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 哄笑,以无信仰自夸。二、情感生活的缩减。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 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 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三、文化生活的粗鄙。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 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娱乐性传播媒介冒充为文化主流,绝 无文化素养的记者和明星冒充为文化主角,几有席卷天下之势。

毫无疑问,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和 批判的态度的。不过,其中又有区别。据我观察,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 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 这个世道为末世,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乃至神圣的诅咒,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 盛世,或者--审判世人,以先知的口吻预言某种末日审判。张承志是当今最典型 的代表。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 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恢复或营造他们心目中的治世。相当一批人文学 者正在为此竭精殚虑,摇唇鼓舌。不论愤怒还是忧虑,救世是共同的立场,所以 我把两者归作一个类别。

另一类人是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太直接的救 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对于作为一种 社会现实的精神平庸化过程同样反感,但似乎不像前一类人那样有切肤之痛,如 坐针毡,为之寝食不安。由于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属于自己的精神 世界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隔膜于或超脱于他们所反感的那种外部变化了。他们 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和蔑视。属于 这一类的大抵是一些真正迷于艺术的艺术家,真正迷于学术的学者,以及执著于 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在这样的人看来,末世论或乱世论似乎 都有些危言耸听,这个世道和别的世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一个俗世罢了。

时代变迁,俗的表现形式相异,或官或商,无精神性则为一。所以,他们始终与俗世保持距离,而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人生在世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此意义上,他们的立场可归结为自救。

当然,上述划分只是相对的,毕竟可能有一些个人性和社会性皆很强 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自救和救世的立场会发生重叠。我无意在这两种立场 之间评优劣,以我之见,真诚的救世者和自救者都是宝贵的,我们之缺乏有感召 力的传道士和启蒙思想家,一如缺乏埋头于自己园地的耕耘者。不过,就目前而 言,说句老实话,我实在听厌了各种名目的文化讨论,从这些热闹中只听出了一 种浮躁和空洞。无论是标榜为"新国学"的复古主张,还是以"后现代"名义装饰现 状的学术拼贴,事实上都没有提出切实的救世良策,很可能只是成全了个人的一 种功利欲|望。至于种种关于"文化失落"、"人文精神失落"的喟叹,透出的多是一 种焦躁不安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为自救的立场作一辩护,尽管真正的 自救者是不需要任何理论上的辩护的。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 的精神需要。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所以对于他来说, 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可是,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的 功利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而坚定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张三 不耐贫困,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文人无行,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 与他何干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 许(事实上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 态是平静的。那些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的人,他们也许救世心切也心 诚,但同时我又很怀疑他们自己内心缺乏精神生活的牢固根基,要不何至于如此 惶惶不安。

在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或许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 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可是商业化大潮把 他们冲刷到了社会的边缘地带,抛掷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他们是很难自甘寂寞 的,因为他们恰好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舞台才能发挥作用。我不认为知识分子应 该脱离社会实践,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精英或想当精英的人太多, 而智者太少了。我所说的智者是指那样一种知识分子,他们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 定的距离,并不看重事功,而是始终不渝地思考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问题,关 注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他们在寂寞中守护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 流淹没。我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会对社会进程发生有益的制衡作用。智 者是不会有失落感的。领袖无民众不成其领袖,导师无弟子不成其导师,可是,对于智者来说,只要他守护着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即使天下无一人听他,他 仍然是一个智者。

我确实相信,至少在精神生活领域内,自救是更为切实的救世之道。

当今之世不像是一个能诞生新救主和新信仰的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每一个热爱精 神文化事业的人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从事独立的探索和创造。这样的人多了,时 代的精神文化水准自然会提高。遗憾的是,我们拥有许多不甘寂寞的信仰呼唤者、 精神呐喊者和文化讨论者,少的是宗教、哲学、艺术上的真信徒甚至真虚无主义 者。透底地说,真正精神性的东西是完全独立于时代的,它的根子要深邃得多, 植根于人类与大地的某种永恒关系之中。惟有从这个根源中才能生长出天才和精 神杰作,他(它)们不属于时代,而时代将跟随他(它)们。当然,一个人是否天才, 能否创造出精神杰作,这是无把握的,其实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失去与这 个永恒源泉的联系,如果这样,他就一定会怀有与罗曼·罗兰同样的信念:"这里 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 闪耀而已。"于是他就不会在任何世道下悲观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人类精神生 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未也决不会中断,而他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 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著名的散文二:爱与同情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 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 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 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 给我收拾!” 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 他曾说:“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 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象一个 鸦片鬼。”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从此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 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 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 问题。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
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 一切物类。我次日到高中艺术科上课,就对她们作这样的一番讲话:世间的物有 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 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 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 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 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

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 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

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 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 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 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于乞丐的病苦 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 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 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

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

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 不能描写少女。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 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 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 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 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 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没有体得龙马的活力,不能画龙马;没有体得松柏的劲秀, 不能画松柏。中国古来的画家都有这样的明训。西洋画何独不然我们画家描一个 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 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 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 精神,然后和墨伸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 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 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装饰,器具的形状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观者,就是为了 要适应天性的缘故。眼前所见的都是美的形色,我们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
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觉得不快。不过共 感的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而已。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世间恐怕没有;
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 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 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 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 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 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 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 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 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 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 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 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 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著名的散文三:骂人的艺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 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 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 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 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 原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 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譬如你骂他是“屈死”, 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

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别人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 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 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 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 胜过你,你才不吃亏的。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

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既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 他的。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痒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 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三、适可而止 骂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 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 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四、旁敲侧击 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 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须要烘托旁衬,旁敲侧击,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所谓杀 人于咽喉处著刀。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 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

五、态度镇定 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 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来得势猛便算谁骂赢,惟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而击其懈。

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的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 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 他针针见血。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 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 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词故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词尤为 重要。言词典雅则可使听者不致刺耳。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 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 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令堂令妹。

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 岂非势均力敌,半斤八两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 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 有力量。骂得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 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 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 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著著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 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 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 他便以你个人的事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 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 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 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 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 等于枪弹打在沙包上,不能中伤。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 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 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 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体 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远交近攻 一个时侯,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 以骂人的时侯,万勿连累旁人,即时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 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

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者 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