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二:当头棒喝的故事 黄檗[bò]禅师是古代一个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个叫临 济,临济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禅师请教。
禅师不回答他的话,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临济的头上打下去, 把临济弄得莫名其妙。临济被打了之后,虽然很痛,还是忍痛的问,黄檗禅师见 他再问,又是一棒打下去;这样一直三问三打,临济只好停止请教,自己专心研 究,后来终于明白佛法的奥妙,参证了黄檗禅师的宗旨。
以后,临济和他的师父禅师讲佛法的时候,总是机锋敏捷,这时,他 对佛法的奥妙,已研究到和黄檗禅师是一样的高深了。当时,喜好研究佛法的人 都向他们请教,但黄檗禅师一样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头打下去,而临济还在一旁 吆喝助威;他们用这种奇怪的方法,点醒了不少人。因此,后人对于这种警醒人 们迷误的行为,说是“当头棒喝”。因为黄檗禅师和临济研究的是佛教里面的禅宗,禅宗主张顿悟,因此, 他们想出许多法子,来点醒世人,“当头棒喝”就是其中的一种。
【解释】当头:迎头;棒:指用棒子打。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 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 或警告。
简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三:十行俱下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制衍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四 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有一次,特地把他叫到跟前,当面 出了一个题目,要他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付,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不 到一顿饭的功夫,写成了一篇词句整齐对偶的骄文,擅长文学的梁武帝一看,字 的声韵和谐,词藻华丽,不禁赞叹道:“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 东阿王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 纲评价之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据说他阅读的能力很强,读 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用这样的速度读书,当然能博览群书, 写起诗赋文章来也得心应手。
十一岁那年,萧纲被任命为宜惠将军、丹阳尹,开始处理郡里的各种 事务。他虽然还是个少年,但因为读的书多,知识广博,因此处理事务有条不紊, 颇有见地。
二十八岁那年,萧纲因长兄萧统去世,被立为太子。从此,他就长期 住在宫内,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漓、厦肩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悠闲的 官廷生活。
萧纲的文才很好,但长期属于深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因此老是 以轻靡绪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腐朽的生活,所作的词赋格调低下,当时被称为” 宫体。” 公元549年,军阀侯景率匆叛军攻破京都建康,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即位,为梁简文帝。过了两年,侯景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他。
【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简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篇四:兵不血刃的故事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 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 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
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 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 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 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 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
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 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解释】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 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