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强化培训,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市“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和人才市场体系。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到“十一五”末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含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总量达到126000人,年均增长5%以上。其中,党政人才达到3950人,年均递减0.8%;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3000人,年均递增5%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含非公有制经济)达到18600人,年均递增5%以上;技能人才达到16000人,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3000人左右,年均递增12%;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450人,年均递增10%。
(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为优化
1、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从提高领导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出发,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廉政防腐能力;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加大交流轮岗、基层挂职和外出挂职学习的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外派学习、下派锻炼、脱产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培养;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断增强公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5%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0%。
2、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围绕增强民营企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民营企业家;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60%,重点骨干企业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经营管理者达到90%以上。
3、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新材料、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快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技术研发队伍;结合生态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新品种开发、高新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信息、旅游、社区(农村)医疗保健等服务行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70%,市级以上的高层次专家达到9%,高级职称中年龄在50岁以下的达到70%,高、中、初级职称人员结构趋于1∶3∶6。
4、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新材料、精密设备加工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层次较高、技术精湛的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加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推行力度,积极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渠道,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改善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力争使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中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达到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15%以上。
5、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优势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的生产能手,以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积极引导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加强农村经营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体系,不断壮大能工巧匠队伍。
6、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社会工作教育、岗位设置、资格认证等制度,通过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注重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强文、史、哲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挖掘、开发人文资源,为建设和谐石嘴山注入新的活力。
(三)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任用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逐步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健全领导干部辞职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聘用制,建立完善符合事业单位性质、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和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不断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流动等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改善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四)人才市场机制日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进一步加大对人才服务机构的培育扶持力度,整合资源,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市场。加快建立人才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规范人才市场运行格局,拓展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服务水平,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
(五)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不断加强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深化继续教育,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合作领域,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人才开发、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的一项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力量,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宏观指导作用,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激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继续加大对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市、县区人才队伍建设资金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年递增,市上在现有1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的基数上,争取每年筹集万元以上,各县区每年筹集5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等。每年从科技三项费中划出30%,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单位工资总额的3%。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强化各类人才培训
1、党政人才教育培训。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面实施《石嘴山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主体班次的培训,积极安排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5年要参加党校、行政学院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完成学分90分;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对公务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各县区、各部门每年安排参加各类培训的人次不少于本地区、本部门干部职工总数的30%;鼓励公务员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类在职研究生学习,努力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加强与高校和各类培训基地的联系,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企业之星”等专题培训活动,鼓励参加工商管理知识培训,逐步推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能力。每年培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20人次、中层管理人员50人次。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企业家及经济学专家、教授来我市讲学,举办专题讲座,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每年集中培训企业后备管理人才不低于400名,加快培养一批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宁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石嘴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接受继续教育培训面不低于90%。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年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参加“西部之光”、“基层之光”等学习研修活动。充分发挥本市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带动辐射作用,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等方式,认真实施“项目(课题)对接育才”计划,每年实施项目(课题)100个,培养帮带专业后备人才300名,有目标、有重点地培养一大批中青年学术栋梁和技术骨干,推进专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4、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积极选送高技能人才参加全区“充电工程”,进行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依托宁夏理工学院、西北煤机高级技校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定向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不少于50名,培养初、中级工不少于400名。大力支持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自主培训、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方式立足现有岗位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鼓励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并通过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5、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市农广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培训基地,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种养户和农村专业协会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等人群为重点,以应用性培训为主要内容,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培养一大批流通领域的“经营能人”。依托种养殖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特长和技能,进行经常性的实地指导培训,提高种养殖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发挥农村能工巧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组织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班,开展名师带徒、结对培养等活动,提高劳动力技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广泛吸纳农村实用人才参与“村企合作”项目开发建设、新技术推广,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市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不少于6000人,到“十一五”末,争取使全市农村生产能手总量超过3万名,经营人才总量达到1万名,能工巧匠人才总量超过1万名。定期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区内外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和考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强致富能力。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估人才价值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走群众路线,根据德才兼备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注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程度,突出对任期内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测评。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突出创新能力,注重业绩成果和社会价值,要发挥业内专家在评审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得到社会和业内认可。技能人才的评价要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贡献,要积极探索在重要技术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工(技师)”制度,大力培育“金牌工人”。农村实用人才评价要突出实际致富本领,分类设立“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评比标准,评选树立各类先进标兵,激励各类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做贡献。
(五)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认真贯彻并严格按照《干部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发挥领导集体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决策作用;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大各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和选拔范围,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产权代表与经理层分层管理,积极推进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动态管理改革,真正把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上来。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突出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企、事业单位特点的新型用人制度。
(六)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构筑拴心留人“高地”
1、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使工资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落实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在试点基础上,8年事业单位分配改革达到50%以上,“十一五”末全面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形成向关键技术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高超技能和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逐步实行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
2、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继续开展功勋奖、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工作,深入实施“351”人才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以“争做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创一流人才工作环境;争做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创一流人才服务质量;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人才,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队伍建设“三争三创”活动。建立完善创新人才奖励机制,设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科技成果奖、优秀专利奖等奖项,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3、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完善企事业单位人才在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坚持实行市级专家、高级技能人才定期体检、休假制度。逐步提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高级技能人才的生活待遇。力争“十一五”末,各类人才实际收入和社会保障达到或超过全区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1、加快构建开放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构建社会化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的人力中介经营体系和法制化的市场监管体系。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培育发展市、县区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网贯通,推动人才市场服务多元化和产业化,加强区内人才市场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2、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强化人事代理服务,扩大人事代理的范围,逐步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加快职业介绍信息平台建设,扩大联网规模,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逐步实现区域性人才资源共享。积极开拓市场服务领域,开发人才培训、人才测评、职业介绍、人才规划、薪酬设计等服务项目,开展专项服务活动。
3、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流动渠道。重视和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及时、快捷、便利就业。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和服务。
(八)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1、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支持本市高等院校扩大规模,创办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加强优势学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整合西北煤机高级技校师资力量,加快实施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增强办学实力,不断拓展新专业,为加快技术创新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
2、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合作范畴和领域。鼓励本市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联络协作,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训、送出去深造等多种形式,开展人才教育培训活动。依托本市高校和培训机构与国外的合作,“十一五”期间至少选送100名急需人才到国外进行培训深造。
3、进一步深化继续教育。根据国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结合各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和晋职、执业资格注册的继续教育,重点培养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构筑高素质专业技术骨干梯队。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促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4、切实抓好基础教育。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城乡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稳步实施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采取灵活多样措施,激发各级各类人才活力
1、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充分挖掘本市人才资源,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走向市场,自主创办或承包企业,到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咨询服务等项工作。认真落实《石嘴山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创业的暂行规定》,积极做好科技特派员向企业延伸工作,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2、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大力引进紧缺人才。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需要,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预报,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政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我市引才引智,招商引资。积极发挥挂职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智力、人才对接平台,加强院地合作,深化校企联姻,鼓励企业依托院所的人才、智力和设备优势,合作创办研发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共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使我市尽快成为知名院校、重点科研单位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和产品生产基地。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大力引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十一五”期间,争取引进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1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名,高级技能人才名。
3、切实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联系,加强沟通。建立健全决策咨询、项目评估、专家论证等制度,切实发挥好挂职“博士服务团”、“自治区专家服务团”和我市离退休专家的智囊作用,依托离退休专家人才,建立独立运行、相对稳定的专家咨询服务中心,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拟上项目等,认真进行评估论证,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4、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选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和高校毕业生支农措施,着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培养一批社区服务型人才和专职工作者,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协调服务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5、鼓励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科学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积极作贡献。积极创造条件,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为社会工作人才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切实发挥社会科学人才和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作用,深入研究全市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文化艺术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播先进文化,创作文艺精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文明道德基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市“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欢迎阅读市“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