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学视角;
大学生;
宗教观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过热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本文 拟从大學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宗教倾向的原因,探讨 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1、内心归属需要及心理认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满足生理 和安全需要后,会跃升到归属和爱的需要。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自己成为 群体中稳定的一员,从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最终的归属感。同理,每个 学生都想成为班级、学校甚至社团中的一份子,从中得到温暖、帮助和爱,获得 安全感。其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感情丰富,获取人际交往的需求强烈, 都希望获得朋友的认可、群体的接纳和群体成员的尊重。
2、强烈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人类具有好奇的天性,由于大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少、生活阅历有限,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理念。但是,大学生面对新鲜事物、理念缺乏必要的理性 思维和分析能力,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很容易被误 导,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盲目。
3、自我意识的提升和急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是学生自我意 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强调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但大 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认识上的缺失注定了他们在追求自我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 过程中存在缺陷,不能准确地把握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理性思维有待提高。
4、成长环境压力过大,遭遇挫折容易引起寄托的迁移。升入大学后, 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要面对诸如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就业与 择业等一系列问题。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承载压力的能力有限,压力过大时会产生自卑、压抑、紧张等负面情绪。在负面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容 易造成寄托上的迁移,他们会将困难的解决寄托于一些虚无的东西,希望一种超 能力的存在帮助解决问题[2]。
二、大学生宗教倾向的心理原因分析 1、宗教思想能满足大学生内心归属和心理认同。大学的生活环境和 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使得很多学生会无所适从,他们迫切地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找 到一个安全的归宿。而宗教的隐忍、博爱、包容的思想恰恰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 求。学生通过接触宗教,很容易被宗教组织中毫无利己色彩的互助行为所感动。
这些宗教形式和内容能极大满足他们内心归属和心理认同。
2、宗教的神秘氛围能触动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在互联网 发达的今天,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获了解宗教的途径,而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很 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被其中的神化氛围所感染。学生往往也会被 故事中的虔诚和博爱所感动,从而去了解宗教,甚至参与活动。此外宗教深邃的 哲理、博大的文化内涵以及礼拜、斋戒等宗教行为无不激发起思想上还不成熟的 青年学生强烈兴趣。
3、试图实现自我探索和实现自我价值。大多数的宗教都给人描绘了 一种人人平等、充满自由和博爱的世界。这种超脱人性和现实世界的教义容易吸 引思想还在成长期的孩子去进行自我探索和价值实现。另外,随着大学生接触社 会的增多,开始面对社会生活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信念 与现实的背离,让大学生感到不适。他们会试图从宗教中寻求慰藉,探索和实现 自我价值。
4、通过宗教缓解内心压力,实现精神解脱。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 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他们容易表现出自卑、 焦虑和压抑。特别当学业、人际关系等压力综合累加的时候,他们会在精神上面 对巨大压力。于是,在发泄和疏导途径有限的情况下,就会投入宗教的怀抱,会 通过宗教里的忏悔、祷告等形式宣泄内心的压力。
三、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宗教观 1、加强大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和认同感教育。加强大学生对学校归属 感和认同感教育,让大学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还能让大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意识。首先,要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特色 鲜明的班级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形成强大的班级合力。其次,要形成全 方位的育人氛围,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最后,要充分体现校园文化 的核心作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吸引同学,凝聚同学信念, 形成文化内核。
2、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学校要了解新形势下学 生的精神需求,强化育人职能,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心理需求。由于大学 生的情绪具有心境化、隐蔽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老师工作要从小处入手,经 常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加以疏导。其次,要掌握科学的心理 疏导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疏导学生的非理性情绪。通过倾听、共情、 尊重、解释、指导等技术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情感、 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加强对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理性科学的宗教观。新时期 加强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树立理性科学的宗教观,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方 向,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思潮指向和政府的执政稳定、群众基础。首先,要加强 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根源、发展规律 等。其次,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 去探寻科学奥秘,通过分析去解释自然现象。
4、以人为本,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满足学生需要。在教育 学生树立争取宗教观的同时,也要更加关心学生的个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以人 文本,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使学生摆脱对宗教宣传在中幻想的不切实际的幸 福。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和理性的信仰,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与宗教虚无幸 福的本质区别,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理性的认识宗教信仰问题,树立科学的宗教观 念[3]。
作者:殷红玲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