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若干问题的思考研究 初等教育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若干问题的思考研究 初等教育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07 08:04:59 点击: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若干问题的思考研究

关于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若干问题的思考研究 从历史上来看,学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学科一词英文译作 “discipline”,“古拉丁文diseiplina本身已兼有知识(知识体系)及权力(孩童纪律、 军纪)之义,乔赛(Chaueer)时代的英文discipline指各门知识,尤其是医学法 律和神学这些新型大学里的‘高等部门’。”而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起源于欧洲中世纪 的大学,当时的大学就是根据学科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科 技的发展,大学的组织、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学按学科培养高 级专门人才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一般来说,任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外在 的社会需求和内在的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亦是如此。笔者认为,创建初等 教育学学科,符合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当今我国小教专业本 科化的学科诉求,符合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内在逻辑。

一、历史背景: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过萌芽、发展、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681年,拉萨尔 在法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肇始。但是, 当时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构,一般以“学徒制”培训模式为主,这种培训只是一 种职业训练而不是专业训练。到了18世纪后期,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逐步 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改革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充实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 促进了教学的分化和发展,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行业。为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西 方发达国家创办了师范学校,颁布了相关法律,主要从师范学校的设置条件、教 师培养、教师聘任和教师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小学教师培养正式迈入了法 制化的轨道。师范学校不仅重视师范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同时开设了心理学和教 育学课程,而且开始注重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最先在其颁布的《关于教师地 位的建议》中,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解释,倡议“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 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 别的技术。”1971年,日本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 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 霍姆斯小组先后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 个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的概念,规划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同时, 倡导大幅度改善教师待遇,建议将教师培养从本科教育阶段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 段。”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继发表了《教师培训》、《今日之教师》、《学校质量》、《教师质量》等一系列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 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构建了教师校 本培训模式,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此后,又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 课程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和台湾地区开始探索教师专业化制度改革。总 之,随着教师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至少有六个基本特点:理想的职业道德;
根植于理 论、经验或规范的学术知识;
专业的技能和策略;
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判断;
从 经验中学习;
掌管专业质量、进行知识收集的“团体”,其中,根植于理论、经验 或规范的学术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由此观之,一种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 没有学科发展作为基础是行不通的。从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看,西方发达 国家完成了从中师教育到高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式培养到灵活开放式训练的转变, 并逐步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小学教师教育体制。小学教师专 业化发展是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建立 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初等教育学原 理以及初等教育课程原理、教学策略、学校管理等所构成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课 程群,已成为西方各国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的学科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三 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并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的时期。小学教师教育从中师、专科和 本科的“旧三级”向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新三级”转变的“大学化”新趋势逐渐凸现。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2月,教育 部又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然而,“教师专业化并不只是一个 理论问题,它更是实践问题,人们期待着教师专业化理念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产生 实际的成果。但是,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远比目前有关的理论设想要复杂得多。教 师专业化的实践推进,目前还处于困难之中。”可见,小学教师专业化不可能“一 蹴而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绝不只是学历的简单提升及知识储量和程 度的增加,小学教师专业化必须根植于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土壤之中。因此,必须 开展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厘清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 质和哲学基础,分析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因素,架构初等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这是 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期待:初等教育学学科创建是小教专业本科化的学科诉求 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迄今为止,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已经走过整整18个年头了。经过18年的实践探 索和理论研究,成果辉煌:2002年,小学教育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 (教育学门教育学类,专业代码040105W)。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130多所院 校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和上 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教育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此后,东 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12所院校也相继被批准为国家 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纵观18年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方 案、教材建设等层面的探讨上。这在小学教育专业初创时期,“摸着石头过河”—— 边探索边实践,这在当时确实很必要,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18年后的今 天,如果还在这些方面争论不休,显然不够了。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研究 已步入“深水区”一-必须研究深层次的学科建设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化 的现实期待。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必须要有学科支撑。那么,支撑小学教育本科 专业的学科基础是什么呢?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应当积极构建独立的初等教育学 学科。

最早提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学者是殷忠民、刘立德和阮成武。他们从 背景与历程、分化与定位、建构与提升三个层面对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了系 统论述,认为初等教育学的形成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初等教育及教育学学科发展、教师教育层次升级以及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 迫切期待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阮成武更明确指出,随着小学教师教育专业 化的发展,与之适应的教育科学应进行必要的分化,加强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和课 程建设,应当发掘初等教育的特定内涵、特殊属性和特有价值,实现科学主义与 人本主义的价值整合,形成具有学理深度和回归人文科学属性的学术品格,使之 成为小学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学科基础,阮成武还与刘立德一起专门针对初等教 育学学科诉求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是初等教育实践发 展的历史推动,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反映了教育学学科自身既有 综合又有分化的发展趋势,初等教育学学科诉求的任务,是建立形成初等教育学 的理论范畴和学科体系,为儿童学习和成长创造一片崭新的天地。2008年1月,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初等教育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顾明远、谢维和、 朱小蔓等著名教育学专家莅临指导,主要就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 学科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影响深远。顾明远教授认为,初等教育学的 支撑点除了教育学外,还应该有儿童心理学;
谢维和教授肯定了初等教育学科独 立存在的地位,同时认为,初等教育学应当根据教育学的规律和原则来建构;
朱 小蔓教授指出,初等教育学不能简单套用教育学理论,而应当依据教育学的基本 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008年7月,全国初等教育学会 召开了以“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 设”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会议认为,随着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本科化进程的持续与 深入,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本科教育,应逐步形成并确立专业建设 所必须依托的学科基础。围绕这一主题和焦点,代表们进行了激烈而坦诚的思想 碰撞,也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共识。会议主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是从理 论和实践多层面认识学科建设对于小型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二是从小学教师专业 特性来确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三是强调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笔者 也曾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学科问题进行过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了当时主要存在 两种观点:一是教科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学专业,因 此,教育学是其支撑学科;
二是初教院派观点,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属多学科支撑 的专业,主要学科基础是教育学+中文+数学。而刘慧教授则从小学教育性质、 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和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厘清了初等教育学与教育学、 儿童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关系,认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

由此观之,构建初等教育学学科是步入大学18年历史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现 实期待与学科诉求。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小学教师。初等教育 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只有加强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才能促进小学教 育专业的健康发展。

三、学科逻辑:初等教育学学科可以从教育学学科分化之中衍生 创建初等教育学学科不仅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化的学科诉求,它本身也符合教育学学科分化的发展趋势,完全可以从教育 学学科中衍生和发展壮大。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梳理教育学学科 的发展历程,教育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也经历过综合、分化、再综合和再分 化的发展过程。教育学最初孕育在哲学之中,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1632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开始正式 诞生。虽然教育学学科已经独立了,但此时的教育学学科还很不成熟,基本上是 一个“大杂烩”。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教育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教育 学开始逐步走向分化,出现了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论等分支学 科。教育学各分支学科也在不断分化,例如,从教育概论中分化出教育目的论, 从教学论中分化出课程论等等。与此同时,教育学还在不断地综合,产生了教育 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未来学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当然,教育学学 科的分化一综合一分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路向,而是一个相互交叉和重叠的过 程。

瞿葆奎先生认为,由于教育科学的特性,有多少可以用于研究“人”的问题 的方法,便有可能产生多少分支学科;
有多少种实际教育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多 少分支学科。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看,任何一门学科最初都是孕育在另一门学 科之中,而后经过不断发展才独立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新学科的产生主要有两种 方式:一是原有学科的分化;
二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的分 化和综合中找到一些新学科的生长点。

从学科分化角度看,教育科学目前已经形成的分支学科还将进一步分化。

有学者建议依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类型的区别,将普通教育学更名为基础教育学, 进而使之与研究教育一般问题和基本理论的“普通教育学”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 分化建立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确立初等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地位值得 一提是,教育部在最新的学科与专业分类目录中,已在二级学科“普通教育学” 之下设立了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两个三级学科。因此,笔者认为,初等教育 学学科的创建,既可以不断丰富教育学学科的内涵,又可以扩大教育学学科的外 延,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学学科的分化和发展。

当然,初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的母体中分化剥离后,应建构自己独特的 研究范式、形成自己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并对国内外有关初等教育的思想与制度、 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提炼。如何建构初等教育学呢? 笔者认为,初等教育学应当总结中师教育学的优良传统,挖掘中师教育学的宝贵 资源,整理中师教育学的文化遗产,从百年中师教育学的文化沃土中汲取营养, 并使之创造性应用于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实现中师教育学的“涅槃”。同时, 初等教育学还应当借鉴其它教育学科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创建经验, 克服简单移植或复制普通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和模式的做法,积极探寻初等教育学 的基本问题。此外,初等教育学应吸收伦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社会 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学术营养,开辟初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 形成本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作者:谢培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