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一流”课程建设及改革] 基础医学研究生出路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一流”课程建设及改革] 基础医学研究生出路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0-26 08:04:41 点击: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一流”课程建设及改革

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双一流”课程建设及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逐步推进,对深化高校研究生教 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及该校基础医 学专业的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了 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基础医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
“双一流”战略;

作者简介:付四清,男,1970-10生,博士,讲师,E-mail:
siqingfu@hust.edu.cn;

1995年以来,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一 大批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强化有序竞争 机制,注重投入效益,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务 院于2015年10月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 2]。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3]。在此背 景下,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召 开了9次专题研讨会,确立了“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努力将学校建成世界一 流大学。“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校长期以来一 直十分重视学科建设,根据ESI数据统计[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截止2017年5月,我校入选ESI前1%学科总数 为15,列我国高校第10位,全球机构中排名341位,学科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因 此,我校提出了ESI倍增计划、学科突破计划及战略性学科支持计划。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科技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 要途径,必须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进中高端,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优秀人才”[4]。党中央、国务 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正面 临着新的改革和发展机遇。因此,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过程中,高校 必须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改革,加大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的力度,为早日 把我国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本文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所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措施。

1完善课程体系 “明德厚学,求是创新”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训,首先强调“明德”,意 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设计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时,一方面要结合“双一流” 建设目标以及基础医学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技 能教学、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结合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 程发展现状,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使之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并通过 及时调整和优化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研究 生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1公共课程 包括外语课程(主要为英语和德语)、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 程)。学校从1994年3月3日开始举办人文讲座,随后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 划,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使理工科学生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从1995年开始,学 校要求全校所有新入学的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都必须通过《中国语 文水平测试》,以硬性规定促使学生学习中国文化。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与华 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此后,医科学生也有机会接受系 统的人文教育,提高了医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时俱进、科学合理设置的课程体 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增进学生发现并解决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5]。

1.2学位课程 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前沿及学科交叉 课程等。在夯实研究生基础理论、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让研究生充分了 解基础医学的前沿知识,引导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和学科制高点。以一流学科建 设为契机,加强交叉学科发展,形成新知识、新学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行 业发展。如我校“双一流”建设立项的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课程,是交叉学科研究 生高水平的实验课建设课程,由基础医学院牵头,联合计算机学院申报的。该课 程以长短期记忆网络为导向,使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本课程不仅 有助于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一般知识,帮助学生理清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加深对脑和神经网络的认识;
而且能帮助计算机 专业学生了解人脑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了解学习记忆过程中的细胞和分 子机制。课程以实验为主,使学生能够在科研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正 确合理选择人工智能方法模拟人类学习记忆,将有助于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 学科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3研究环节 包括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及学位论文等。

2调整课程目标 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和 社会在现有经济环境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目 标,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落实。适时合理调整课程目标是完善课程结构、确定教 学方法和更新课程内容的前提,也是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基础医 学专业中的代谢与疾病基础研究实验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我校“双一流”建设 中立项的交叉学科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学 团队基于多学科整合优势,结合临床研究、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从不同层 次(包括整体、器官、细胞、分子)、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药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病理学等)开展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实验 研究,使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代谢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启发学生寻找代谢性疾 病新的防治靶点,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符合 未来转化医学的模式。

3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 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6]。

当前,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与考核主要取决于其科研经 费与发表SCI论文的质量等,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不大愿意在教学上投入 时间和精力,更不愿意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学 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研 究生对学习的要求。因此,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多 样化已迫在眉睫。我校医学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在本 科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8,9,10,11,12,13,14]。十多年来,通过3轮的PBL立项建设与完善,目前,基础医学学科拥有成熟的PBL教案有23个,能 满足研究生课程教学需要。与PBL教学法一样,Sandwich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也在本科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广泛应用,并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教学法培训班,获 得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14]。除了讲授、讨论等课程教学模式外,近些年来,随 着我校对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日益重视,PBL、Sandwich、案例教学法等 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得到了灵活应用,为研究生的学习增添了乐趣。网络课程、微 课、慕课等也在研究生的基础医学课程中进行了试行。当然,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不是完全排斥传统讲授,而是根据教师本人的教学特长、学科特点、具体教学内 容及授课对象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4]。总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 根本任务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潜力,不断优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精心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研究和能力培养的良好 教学氛围。

4拓展教学内容 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除了指定的 教材和专著、参考教材外,还应包括学科前沿文献资料、新兴技术及实际应用、 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等。这些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内涵丰富,为了提高研究 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要注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形式,以课程目标 为导向,既可以采用基于问题凝练教学内容的PBL教学法,或采用研讨式教学法, 也可以通过典型病例将疾病的分析、研究方法和策略用Sandwich教学法来呈现科 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等。

基础医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注重教学内 容的综合性、前沿性及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例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作为 我校“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的学科,在研究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将本 学科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进展融入课堂中,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从 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结合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给学生讲解科研 思维的基本方法;
如何进行论文的选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而通过科学实验 进行证明等,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增 强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把骨干优势学科的科研项目及研究 进展、成果与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部分知名高校存在的“重科研、 轻教学”的不合理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科研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有利于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5实验室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由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细胞分子生物学4个中心实验室和1个学 生科研创新基地组成),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中心、卫计委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药物靶点研 究与药效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和1个脑研究所[15]。学院以神经系统疾病为 核心,已经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研究成果。基础医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流的研究生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实 验室。一流的实验室不仅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仪器设备保障,也能极大提高研究生 的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我校“双一流”建设 立项的几门课程,如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代谢与疾病基础研究实验技术、临床 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水平免疫学实验课程等,都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如先 进实验设备的引进,部分重要仪器的更新和补充。如学习记忆与机器学习是一门 交叉学科研究生高水平的实验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已完成了学习记忆功 能实验室、恐惧(焦虑抑郁)功能实验室、成瘾(神经精神)实验室等的新建、改建 工作。为满足研究生的实验教学需要,新增部分仪器,如条件恐惧行为学设备、 无线光遗传激发器、UPS电源、微量注射泵、四通道小鼠条件位置偏爱箱、小鼠 双臂数显脑立体定位仪等。因此,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培养要牢固树立实验室建设 与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研究生课程的持续建设,进一步推动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 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本文来自《中华病理学》杂志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