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漫步语文从林,呼吸读写芳香:漫步河林

漫步语文从林,呼吸读写芳香:漫步河林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0-03 07:53:37 点击:

漫步语文从林 呼吸读写芳香

漫步语文从林 呼吸读写芳香 1 品字词,学会咬文嚼字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 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的确,字词 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 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有意境, 词语有温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词语入手,下功夫, “钻”教材,看出词语形象,听出词语声音,感受词语的温 度。同时,通过字词的学习,品字词味道,学生还可以积累 词汇,为阅读、写作练就基本功。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应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揣摩体味。

如《老人与海鸥》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不得不 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 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 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在这段话的教学中,笔者紧紧 抓住“扑”字做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读句子,找出最能体 现海鸥爱老人的词(扑);
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里要用“扑” 而不用“飞”?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的比较中细细揣摩、鉴别、 品味:“人”“鸟”之别——“扑”是人的行动,“飞”是鸟 的本能,“扑”反映出老人与海鸥是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 一家人;

“缓”“急”之别——“扑”写出了海鸥靠近老人遗像 的速度十分快,而“飞”则可快可慢;

“轻”“重”之别——“扑”字把海鸥的急切之情、难 舍之情、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飞”的程度浅的多。

经过这样一番玩味、涵咏,“扑”字的意蕴已深深地萦 绕在学生心头,海鸥爱老人、对老人的无限眷恋已深深地定 格在孩子们心中。当笔者再指导学生诵读这段话时,学生一 脸深情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这里,笔者引导学生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感时,就 紧扣一个“扑”字重锤敲击,把“扑”与“飞”巧妙对比理 解,从而让学生体悟到一个“扑”所蕴含的情感——海鸥对 老人的急切、难舍、眷恋之情,“扑”这个关键字的意象也 就跃然纸上了。同时,使学生字鉴赏、朗读中,感受到词语 在表情达意上的精妙之处,细细咀嚼字词的习惯也在“润物 无声”中悄然养成。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 重点字、词进行品味感悟,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咬文嚼字”,对建构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十分有益的。常言道:“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作源于积累, 读是根本,写是核心。

2 品句子,丰富语言营养 矛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 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实践表明,句子只有在模仿中才能 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财富”。文本中许多语言优美、表现力 强、表达效果好的句子,教师既要善于捕捉又要着意引导;

既要引导理解又要指导运用。

人教版三年级《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有个句子:“你 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 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枫树,红红的枫叶像 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笔者首先引 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移情想象、感情诵读,感悟语言的内 涵和美感;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句话的表达形式;
最后,让学 生想想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物?经过这样有层次地教学, 然后再让学生写。孩子们写得精彩纷呈,如“秋天把黄色送 给鸭梨,黄黄的鸭梨像一个神葫芦,晃啊晃啊,晃来了丰收 的喜悦。”“秋天把红色、白色、黄色送给山中的野菊花, 五颜六色的野菊花像一个个小朋友的笑脸,笑着笑着,引来了小朋友五彩的梦。”…… 这一语言训练以课文语言为材料,以典型句子为依托, 进行句式仿说,既降低了难度,又规范了学生口头语言,掌 握了表达技巧。同时,这一语言训练把学习文本与习作运用 紧密相连,重视重点句子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文本中精当语 言的积累,既训练了思维,又丰富了学生语言营养,并转化 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3 品段落,内化表达范式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指出:“积累课文中优美词 语、精彩句段。”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段”,因而 出现了“重词句轻段落”的教学现象。从《语文课程标准》 中不难看出,步入三年级时,应重视段落的教学,这样才有 利于从词句到篇章的过渡。中年级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 文质兼美的段落,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中段的“例 子”作用,加强段的教学与积累,及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 的段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这既能培 养学生读的能力,又能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读写教学 的实效性,实现“发展言语表达”的终极目标。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先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再分别从三个方面描述:“鸟多、鸟蛋多、 鸟粪多”。这段话看似简单,而对于刚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 来说,却是练习写好段落的好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 积累语言,感受西沙群岛鸟多,同事,也引导学生体会和领 悟这种先总后分、由点到面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课文学 习后,可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围绕“真多!”或“美极了!” 写一段话。这样进行及时的迁移训练,鼓励学生运用所理解、 吸收的段落形式及语言或仿或创,在实践与运用中内化为自 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得“意”获“言”,再通过 不断写段训练,把表达形式永远定格在自己言语生命的版图 上,以培养“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段”的写作能 力。

4 品思想,丰厚情感积累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多次出现“无论出现什么情况,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是父亲给儿子不变的承诺和信 任,是儿子对父亲的绝对信任,是父子深情的交融和精神的 相互支撑。教学这句话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情境深情 地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儿子阿曼达平时遇到种种困难,父亲 都能帮他解决困难的情境,使这句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 幅生动感人的体现父子情深的感人画面,再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时,学生的朗读凝重而深沉, 对文本的情感的积淀也越来越丰厚。他们不仅在读,更是在 倾诉,在表达,所流泻的情感和文章内在的情感相得益彰。

这时教师适时深情描述: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是 一样深。你们的父母一定也是爱你们的,拿起笔,写写与父 母之间触动心弦的故事吧。“情动而辞发”,学生感情的砸 门打开,写得动情,写得投入,所展示的写话闪烁着学生情 与智的光芒。

“如果说语文教学有模式的话,那就是读读写写,写写 读 读。”这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学的 诠释和感悟。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我们赋予 “读写结合”新的力量,漫步于语文丛林,删繁就简,撷取 文章精髓,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感悟和鉴赏语言文字的规律, 鼓励他们积极地吸纳、积累,进行迁移运用,将文章言语范 式融化在自己的生活里,展示在自己的文章里,快乐地成长 于洋溢着读写芳香的语文课堂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