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 【成语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 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 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 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 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 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 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 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 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 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 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当上了盟主。
【解释】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不见棺材不掉泪 【成语故事】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 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 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出处】安鸿渐有滑稽清才……妻严戒曰:‘来日早临棺,须见泪。’ 宋·邢居实《拊掌录》 【解释】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 【相近词】不见棺材不落泪 【成语举例】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 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鹬蚌相争 【成语故事】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 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 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 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 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 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赵国将要讨 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 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 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 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 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 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 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解释】两方相争,第三方得利,比喻坐收渔翁之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故事】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 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 而导致灭亡。
【典故】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十一 年》 【释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 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相近词】冒大不韪 【成语示列】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 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成语例句】 ◎李敖几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那是在公元1644年3月,明朝叛徒吴三桂,丧心病狂,敢冒天下之 大不韪,引来清兵进关,围剿了闯王义军,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至死不悟 【成语故事】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外出打猎,捉到了一只小麋 鹿,心中十分高兴,便把这小麋鹿带到家中养了起来。这人平时爱好养狗,大大 小小的狗养了好几条。过了一段时间,小麋鹿看到这些狗和自己都很友好,便也 把这些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过了三年,小麋鹿长成了大麋鹿,它的胆子也越来 越大了。一天,它独自走出家门去玩,看到路上有几条狗在互相打闹。它以为这 些狗也和家里的狗一样会对自己很友好,便奔过去和它们一起玩耍。这些狗见了, 不由又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这只傻乎平的麋鹿竞然如此大胆,竟敢自说自话 地加入它们的队伍,和它们一起玩耍;高兴的是,这只麋鹿膘壮体圆,大家可以 美美地吃一顿了。于是,它们一拥而上,你咬头,他咬脚,不多一会,路上一片 狼藉,只剩下麋鹿的尸骸了。这只麋鹿一直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解释】: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众怒难犯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 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 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了准备。
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此后,子产掌握郑国朝政。他 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将领不肯顺从,他准 备杀掉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 安定国家,大伙发怒就烧了它,就变成大伙当政,国家不是很为难了吗”子产说:
“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 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 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成功的,触犯大 伙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考虑到大夫们的情绪,听从他们的意见啊!”子孔听从了 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于是郑国安定下来。
【解释】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 众不满意的事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