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熟词误读阅读中词语正确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_熟什么熟什么的词语

熟词误读阅读中词语正确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_熟什么熟什么的词语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0-22 07:59:24 点击:

熟词误读阅读中词语正确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熟词误读阅读中词语正确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问题提出 WWw.dYlw.net 迄今为止,关于熟词误读现象的研究在国内外还鲜有专 门的文章论及。四川大学的杨睿仅就二语习得中的“词汇因 素”进行简要概述,他认为“如果生词的词形与熟词的词形 相近时,学习者会在快速阅读中误把生词看成熟词”[1]。

此外,关于错误认知现象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错觉”“思 维定势”。彭聃龄认为,当知觉条件变化时,知觉影响在一 定范围内保持恒定,它倾向于事物的真实状态和属性,即人 类认知的错觉[2],它是个人固有认知模式对外界信息的一 种个性化诠释。王生认为,思维定势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即当问题的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创新时,它就会产生一种惰性 和教条,使学生禁锢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境或出现错误。

[3]思维定势是人类内在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固化的一种体 现,人对某类知识的掌握越熟练,其认知结构越牢固,知识 点之间的连接越密切,它对人们认知熟悉事物的显著作用越 强。然而,它也束缚新观点、新思想的纳入。当人们遇到与 其内在认知结构和内容相似的情况时,会自动地用已有的知 识来解释所见、所闻、所感等信息,此时最容易产生认知错 误,因为它会模糊化、消隐化那些差别,而保持自己的思维 定势。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关于错误认知的理解更多地从思 维定势的角度去阐述,但是阅读中出现的熟词误读现象其根本原因不得而知,影响的相关因素也并不明了。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正确获 取阅读内容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探 究熟词误读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将对解决或降低这 一现象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学习者阅读行为的 干预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探讨对熟词误读现象影响的主要 因素和影响程度。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选取河北省遵化市某小学六年级的38名学生作为实验 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被试中没有弱智、精神问题 等异常个体,他们的阅读能力正常。由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在 于探索“熟词”对词语识别的影响,故对所有被试进行了相 关实验材料的强化,即通过教学使他们对《五彩池》这篇文 章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不存在词语 阅读障碍。

2.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节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彩池》 一课中的五个自然段,并对节选文中的15个地方进行了“错 误性”更改,以检查“熟词”对小学生词语正确识别的影响 (如表1)。

3.实验过程实验小组分为三组,问卷设计了两份,第一实验组单独 使用一份,实验组二和实验组三使用第二份问卷。第一份问 卷只是一道单项选择,“根据你看的这篇文章想一想:文章 中大约有多少词语出现错误?A.没有;
B.1到3个;
C.4到6 个;
D.7个以上;
E.完全没注意到。”第二份问卷考查学生 对错词的识别能力,即完成错词的查找任务。

实验的基本过程。首先,进行实验一,将印好的材料发 给第一组同学,给学生5 min阅读时间,教师只提示“请同 学们从头到尾阅读纸上的内容”,5 min后收回。然后,向 第一组学生发放问卷一,学生填完后收回。接着进行实验二, 将测试材料和问卷二同时发给第二组同学,给学生5 min阅 读时间,提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错误的词语并标记出,将 正确的词语填写在问卷二中”,5 min之后收回问卷。最后, 进行实验三,将测试材料和问卷发给第三组同学,给学生5 min边看边讨论的时间,提示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错误的 词语并标记出,将正确的内容填写在问卷二中”,5 min后 收回。

4.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各组间词语 正确识别率的方差分析。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 1.词语识别测量 依据实验设计方案,分别对三个小组进行阅读中词语识别正确人数的统计,如表2所示。

2.数据分析 (1)词语识别正确率分析。在第一组实验中,认为阅 读的文章中没有错词的同学为0人,认为存在1~3个错误词 语的学生有4人,认为有4~6个错词的有4人,认为有7个以 上错词的学生有4人,完全没注意到的有1人,另外有1人任 何选项都没有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第一组实验时, 起初教师并未提示找出文中的错词,只是在收回测试材料后 进行问卷一的填写时才进行解释,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外界因 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尽量真实地呈现自然状态下学生对 词语、句子的识别能力。数据表明,86%的学生注意到了文 中词语存在的错误,7%的同学根本没有注意到词语错误的存 在,58%的学生只认为文中存在错词的地方在6个以下,只有 28%的学生认为错词数在7个以上。

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与第一组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后 两组是在教师提示查找错词的情况下进行阅读的。第二组和 第三组实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学生独自阅读与查找错误, 后者是基于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阅读与错词查找。第二组和 第三组进行错词查找的数据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异,问卷二 和问卷三中错词查找的正确率统计如下页图1所示。

数据表明,第二组、第三组和第一组中没有任何一个小 组能够将所有的错误词语全部找出,然而学生对于这些词语的正确认读是完全没有障碍的。就第三组而言,“腾云雾驾” 有90%的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但是“然自风光”这个词语却 仅有30%的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换句话说,即使第三组学生 通过协作讨论的方式也难以完全识别出错误的词语,相比之 下,第一组学生在没有预先提示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则更难以 发现语句中的错误。

WWw.dYlw.net (2)不同组别词语识别差异分析。不同的阅读测试方 法对学生错误词语的正确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F=3.116,p=0.055>0.05,三种不同的测试方法 对学生正确识别错误词的变化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差别,但是 从不同组别的多重比较看,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之间却 存在显著差别,经Levene检验表明,F=0.640,p=0.532,方 差齐性,各组词语识别正确率多重比较如表3所示。

数据表明,第二组和第一组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 (p=0.029),第三组与第一组也较为显著(p=0.047),第 二组与第三组之间的差异却并不显著。从均值差可以看出, 第二组是三个组别中具有最高词语正确识别率的群体,第三 组次之,第一组的词语正确识别人数是最少的。

四、影响词语识别的因素 1.词语认知程度对词语识别的影响在小学词语识别的实验中,学生对阅读的短文和词语已 经掌握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学生对词语、句子不存在阅读 障碍问题,即词语已经在学生心智中形成了稳定的认知结构。

从三组实验的数据可知,学习者对语句的认知程度越高,他 们对词语正确识别的能力却并没有呈现正比关系。假定通过 随机分组的三个群体之间在词语掌握、阅读能力等方面没有 任何差异,那么尽管研究设计中通过三种不同形式进行阅读, 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组学生能够完全识别出所有的错误词 语。错词识别率最高的是通过教师提示进行阅读的第二组学 生,最低的是没有给出任何识别错词指令的第一组学生,协 作阅读的小组居于第二名。

那么究竟为什么“稳定的认知结构”会对学生的词语阅 读产生消极影响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从认知结构的本 质着手进行分析。关于认知结构,国际上很多专家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按分层次的形式组 织起来的诸多类属者,是个体已知的内容或头脑中的知识结 构,学习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布鲁纳认为, 认知结构是由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构成 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5]皮亚杰认为知识是通过“图式”的形式构建于学习者头 脑内的,学习是主体对客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并引起图式的同 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使学习者内在认知结构(图式)发 生改变,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进行新知识的吸收、组织以及旧知识的修改和扩充。[6]美国著名学习科学专家焦尔当 认为,某一概念的核心和外围要素之间所有关系的相互作用 产生了一个相互作用的意义网络,并为概念自身赋予了含义, 他也强调学习者内在知识的网状组织。[7]显然,认知结构 的“知识结构”观是普遍被认可的观点,即认知结构是知识 结构、网状组织、图式。但是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诠释认知结 构并不全面,认知结构除了包括知识结构外,还体现出知识 与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在小学生的错词识别实验中, 他们虽然熟练掌握了相关词语、句子,并形成了稳定的知识 结构,但是在他们的心智中并没有形成对词语的主观能动性 识别,而是把词语作为一个“僵化”的知识块存放于大脑中。

湖北大学的刘斌认为,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即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 组织,并指出认知结构不等同于学习者内在的知识结构,而 是学习者内在知识结构与其主观能动性的结合。[8]实验表 明,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多的是关注词 语的记忆,缺乏主观能动性知识结构的培养。影响熟词误读 现象的成因之一在于,学习者在词语记忆时更多地采用“死 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常常忽略自身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性 知识建构。

2.阅读时间对词语识别的影响 从图1学生识别错词数据的统计曲线中可以看出,词语 识别的正确率与阅读的时间存在着负相关,即词语识别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阅读时间与词语识别正确率之间 并没有本质关系,而是学生的注意力与词语识别存在着密切 联系。换句话说,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 降低,认知结构中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减弱,错词识别率因此 才会逐渐下降。阅读时间对词语识别的影响实质是学生注意 力对学生的影响。图1表明,三个组中的大多数学生开始时 能够有效地识别出“腾云雾驾”“丽美”等词语,然而随着 学生注意力的逐步下降,最后仅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识别出 “合结”“然自风光”等词语。

教师提示、小组协作等外界刺激和影响虽然会明显提高 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时间的流逝,学生的 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他们对文中的错词纠正率也会明显降低。

图1的数据显示,不论是第二组还是第三组同学,他们对文 中开始部分的错词纠正率明显高于文尾部分的错词纠正率, 而且错词纠正率从文中开始到结尾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造 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下降了,起初外界 信息的刺激与干扰逐渐地被学习者的阅读过程、思考和纠正 错词的行为冲淡了,以至于学习者开始时的那种将内在认知 结构与文字信息进行对比的思想意识强度逐渐降低了,他们 内在认知结构的思维定势又开始逐渐增强了对外界信息的 框选、模糊化和消隐化了。

3.阅读方式对词语识别的影响 数据表明,第三组学生在错词改正率上明显高于第二组学生,第三组学生的改正率均值为44.67%,而第二组学生的 改正率均值只有33.33%。与第一组学生相比,第二组和第三 组不存在没有发现错词的学生,而且后两组找的错词处均明 显高于第一组学生。第二组和第三组学生全部受到外界因素 的影响,他们进行的是有意识的错词查找和修改,学习者会 更加留心测试材料中的词语与自己内在认知结构中的词语 之间的差别,不像第一组学生那样用自己内在的认知结构进 行单向的信息诠释,或者说用学习者内在的认知结构对输入 信息进行框选而忽略它们的差别。第三组学生不仅自己进行 信息与认知结构的对比,而且还与其他学习者之间进行信息 交流,这一过程增强了不同认知个体对同一份材料的识别率, 发挥出了分布认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错词纠正率。图1 表明了这两种错词寻找方式产生的词语识别率的差别所在, 也体现了其内在学习机制的不同。但是第三组的错词识别率 并没有全部高于第二组,其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材料和填写问 卷的时间是有限的,讨论虽然发挥了集合个体认知能力的作 用,但是也消耗了一部分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一部分 词语根本来不及进行合作交流,只能自己填写,如果时间较 为宽松的话,学生对文中错词的识别率会更好。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三组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 找出文中的15处错误。实验前分别对15个正确的词语进行测 试,全班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认识和理解都没有错误,而且学 生对材料中的内容已经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如果说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阅读不容易发现错误,那么在教师提示查找错 误的第二组和小组共同寻找错误的第三组中为什么还是不 能完全找出错词呢?为什么他们找出的错词数距离15处还 是具有明显差距呢?如果说提供的5 min时间较短的话,那 么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所给时间是15min,虽然出现 了完全能找对的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难以完全识别出 错误词语。归根结底,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级 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定势和缺乏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结构。

1.思维定势显著影响学生词语的正确识别 熟词、熟句在学生心智中建构的稳定知识结构在一定程 度上妨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识别与习得,内在认知结构在识 别与之相似的词语时会发生一定的连锁反应,进行知识的模 糊匹配,即阅读中的思维定势或称为“认知定势”。三组实 验数据表明,即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采用“信息提示”“协 作讨论”等辅助形式,三组学生中能够全部正确识别词语的 学生根本没有。从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的数据比较中, 后两组学生在词语识别正确率上具有显著的提高,可见通过 外部的信息干扰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维定势的影 响。此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思能力等能够有效地 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能动性,降低阅读过程中词语识别的简 单关联、模糊匹配的副作用。

2.外部信息提示能够有效提高词语认读的准确性 第二组与第一组的实验数据表明,教师的信息提示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二组学生词语的正确识别率。外部信息提示对 词语识别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引起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有意 注意,学生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任务的解决中。在 没有信息提示的第一组学生中,他们更多地去关注整体的文 章内容,而很少会注意那些“熟词”中的错误。显然,在学 生的阅读学习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影响。

3.阅读时间长度与词语识别正确率呈负相关 正如数据分析中所述,阅读时间长度与词语识别正确率 呈负相关,但实质是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保持与词语识别的正 确率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会明显 下降,他们对错误词语的识别能力会逐渐减弱,认知的思维 定势会逐渐再次控制人的认知能力。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 表明,即使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之间也采 用了协作讨论的阅读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有 意注意力还是逐步变弱,词语的正确识别率也会逐渐下降。

4.有效的阅读形式对学生词语识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 用 学生群体之间的协作与讨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词 语的正确识别率,降低思维定势的副作用和个体认知能力的 限制。在学生的协作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提示等 能够提高学生对词语关注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内在认知结构 的能动性,降低认知结构的简单匹配。此外,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充分地发挥了每个认知个体的认知能力,形成了以小 组为单位的分布式认知群体。数据表明,在阅读过程中组织 相应的活动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动性,提高阅读中词 语识别的准确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