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无烟日 > 情境教学理论 缄默知识理论与情境性教学

情境教学理论 缄默知识理论与情境性教学

来源:无烟日 时间:2019-10-06 07:48:07 点击:

缄默知识理论与情境性教学

缄默知识理论与情境性教学 缄默知识,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于 1958年在《人的研究》-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波兰尼认为,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 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 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的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 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 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又名“隐性知识”“默会 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通俗地讲就是那些日常 生活中我们意识不到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行为的知 识,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日用而不知”的知识。

在波兰尼看来,缄默知识支配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整个过 程,它是人们获得显性知识的“向导”,所有的显性知识都 植根于缄默知识。显性知识的增长、理解和运用都依赖于缄 默知识。①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和关注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 中的作用和影响。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隋景 依附性”。缄默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发生作用,而 且在不同的情境中作用的路径和效果也不一样。高中政治是 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学科,其学科问题的生成与解决活动, 是当前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情景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合理开发 和有效利用丰富多元的学科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情境实践 活动的机会。一、时事资源,独辟蹊径便利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要求高 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 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 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可见. 时事政策是高中政治学科非常重要和便利的教学资源。教师 可以选取生活中新近的时事热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 境。

例如,《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 益”一课,笔者曾开设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同学校不同教师 开设的公开课。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教师都会选取当年发 生的涉及中美、中英或中日等大国关系的时政热点创设教学 情境。课堂教学基本都是平铺直叙,没有过多的起伏情节。

然而有幸聆听过苏州中学缪克彬老师的一节“同课异构”公 开课,笔者被缪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和灵动的教学智慧所折 服。缪老师的情境设计如下:
《新闻背后的故事》——三个人(习近平、普京、奥巴 马)的“较量”和两件事的处理(克里米亚危机,中国南海 领土争端)。

情境一:解读“乌克兰危机”,分析俄罗斯与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的较量。揭开“克里米亚”之谜。

(1)乌克兰危机中,为什么俄罗斯不惜与美国为首的西 方国家对抗,动用武力占领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讲述:俄乌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
克里米亚“归属”。

(2)曾经情同手足的俄乌突然反目成仇,几乎走到战争 边缘,说明什么? 介绍:联合国大会有关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结果的表决中, 有100个国家反对俄罗斯,11个国家支持俄罗斯,58个国家 弃权(中国弃权)。

(3)中俄关系目前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在联大投票时 中国只投了弃权票,说明了什么? 情境二:解读“南海领土争端”,分析中国与美国、菲 律宾、越南等国的较量。中国走一条与普京处事风格不一样 的道路,彰显中国智慧。

(1)争端国中最强的是越南,但却远不是中国的对手, 然而中国至今没有选择战争。我们考量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讲述:中国应对南海领土争端,通过“突围”(“一带 一路”战略、中巴铁路建设)、“种岛”(扩建南海美济礁、 渚碧礁、永暑礁,形成三角辐射区)、“抗美”(国之利器 ——东风系列导弹,射程覆盖美国本土全境)三步并走举措, 体现中国外交智慧。

(2)南海领土争端,中国步步为营,见招拆招,智慧不 断涌流,说明国际关系中的什么道理? 介绍:我国对东南亚国家母亲河——湄公河上游澜沧江 的治理(8+2水电站工程);
对越南“求水事件”处理。

(3)南海争端中,越南跟菲律宾对美国前呼后拥,充当对抗中国的领头羊。最近,越南国内旱情严重,请求中方应 急调水,缓解越南旱情。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 同样是选用大国关系作为教学情境素材,缪老师对时政 素材进行了优化组合和整体设计。课堂用丰厚的时事背景和 史实材料佐证教学,授课内容有血有肉,情节跌宕,引人人 胜。在教学中缪老师并没有固守教材知识,而是努力开掘自 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然后把这种缄默的理解渗透到教学情 境的建构之中。“乌克兰危机”虽是国际热点,但毕竟远离 学生生活,学生对此的认知是自发零碎的、缺乏条理的。缪 老师便通过生动幽默的“口述”方式,像剥洋葱一样,一层 一层剥开诸如事件的缘起、动因、目的、发展之类的感性外 衣。而最终的理性内核——事件的实质与体现的道理,让学 生亲自去揭开。在情境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缪老师的“言传” 获得了书本的显性知识,更通过其“身教”体验到了探究的 方法和乐趣。当开展情境二活动时,学生便会自觉地运用在 情境一活动中体验到的方法去探究,去追求一种“心领神会”, 追求一种“题中之意”,在获取“真知”的同时感知习近平 与普京两位国家元首不同的处事风格,体味中国的外交智慧。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探求书本显性知识时,爱国主义 教育并未显山露水,但缪老师缄默的爱国情感却在教学活动 中淋漓尽致地流露和展现,被学生观察和意会。他所传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生缄默的爱国情感产生了共鸣,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教育便于无形中渗透和升华。即使是那些对国家政策和 行为不理解或有误解的学生也能在这样自然生发的感动和 感召中接受教育,转变态度,改变观点。

二、生活资源,精挑细选巧利用 学生生活在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本地的 生活习惯、习俗文化、社会传统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 响。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 境中挑选乡土资源,创设相似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缄默 知识,以此促进显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授《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时,就“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这一重点知识的 学习创设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周末暖暖一家来到京华城,一楼大厅里挤了好 多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换季服装大促销。暖暖发现每当中 秋、国庆等节庆日前后,京华城总会搞服装打折大促销,促 销柜台人满为患,而没有促销活动的柜台则冷冷清清。

(1)形成一冷一热两种不同场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情境二:来到金鹰珠宝厅,妈妈喜欢的黄金手镯涨价 了;
来到负二楼的世纪联华超市,暖暖喜欢吃的猪肉排骨也 涨价了。买还是不买呢?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1)如果鸡蛋、肉类、大米、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会使人们的需求量急剧减少吗? (2)如果黄金、钻石、轿车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会使人 们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吗? 情境三:逛累了,暖暖一家来到“九月森林”休息,恰 巧看到“途牛”旅游“自由行”推荐会。暖暖一家人正打算 国庆假期去北京旅游,通过交谈了解到:南京飞北京的航班, 全程2小时,全价票1300元,南京开往北京的高铁全程4个多 小时,一等座票价748.5元,二等座票价443.5元。2015年6 月起航空燃油附加费取消,加上各大航空公司的优惠促销, 国庆期间南京飞北京的优惠机票价格在400元左右浮动。

(1)如果你是暖暖,你会建议选择哪种交通工具?作为 出行工具,飞机与高铁是什么关系?机票价格下降会对高铁 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离开“九月森林”,暖暖一家人来到西广场看车展,他 们听到某品牌的汽车销售人员交谈,“最近汽油又降价了, 今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去年。”由于2016年国际原油价不断 下跌,国内油价频频下调。燃油汽车需求逐渐回温。

(2)汽油与汽车二者是什么关系?汽油价格下降为什么 会导致汽车需求增加? 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以及 唤醒已有的经验,这是因为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起来 的缄默知识在发挥作用。虽然这些缄默知识是不清晰、难以 言表的,但它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会干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 选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关注和分析学生已经具 有的缄默知识和缄默认识模式,还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缄默 知识和缄默认知模式显现出来,使其得到检验、修正和应用。

缄默知识理论认为缄默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特殊的 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殊问题或任务 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因此,缄默知识发挥作用也是 与这种问题情景的“再现”或“类比”分不开。在日常的经 济生活中,学生作为“消费者”每天都亲身经历着一些消费 行为,对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或多或少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缄 默知识。如果能将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重现,唤醒学生基 于生活情境的缄默知识,在其“引导”下去探求书本的显性 知识,课堂教学便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扬州京华城生活 广场是扬州老百姓消费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以学生熟悉的 京华城作为本课教学情境的背景,设计与学生身边真实的生 活情境、社会情境相关联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悬而未决又力 图解决的心理状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

三、案例资源,重构创新再利用 除了教材和教参提供的丰富案例外,在平常的阅读和交 谈中,留心观察,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能够为教学教育所用 的案例资源。一些案例本身就具有哲学之思和理性之义,借 鉴到教学中将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例如,在讲解《生活与哲学》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抽象知识时,笔者借用了一则营销的 案例故事,将其融人教学情境活动。

情境一:一家书店进了一批新书,打算向市场推广。于 是书店经理开始招聘市场推销员,前来应聘的人员众多,其 中还有一位“口吃”患者(生活中俗称“结巴”)。

(1)如果你是书店经理,你希望招聘到什么样的推销 员? (2)如果你是“口吃”患者,怎样让经理相信你能胜任 这份工作? 情境二:经理给了每位应聘者推销新书的机会,每天每 人推销10本。结果令经理吃惊的是,许多应聘者只推销了两 三本,而“口吃”患者却将所有的书都推销完了。经理很想 了解其销售技巧,“口吃”患者却摆摆手说没有特殊技巧。

猜一猜“口吃”患者是如何成功推销新书的? 情境三:(教师公布答案)“口吃”患者说:“我也没 没没什么,就就就在小区敲敲敲人家门,然后说说说,你是 想买买买一本还是想想想听我念。大多数人就买了。” 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本则案例故事本身平淡无奇,但经过重构,在教学情境 中带着悬念层层铺垫,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情境问题是开放式的,对学生极具生发性和动力性。情 境问题从经理和“口吃”患者两个不同的立场发问,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学生很容易获知,一个人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 (即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随着教学情境的深入推进, 学生探讨热烈,思维发散,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当笔者公布 最终答案,便是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猜测和体验做一次检 验和修正。如果结果与他们预想的有一致性,便能产生共鸣, 这些同学会会心一笑;
如果结果与他们预想的不一致,这些 同学会发出醒悟般的“噢”声,仿佛有了“原来如此”的顿 悟。

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深度体验,便能真正理解优点和 缺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 再去追问“有什么启发”便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哲学思索和 人生反思:世界上总有不如意的事情,你可以厌弃它,使他 们真地成为被厌弃的东西;
但你也可以“利而用之”,使它 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藏。

诚然借用教材提供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学生耳 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便能迅速讲清“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这一哲学知识,顺利传递教材的显性知识,完 成教学的知识目标。但这一哲理背后缄默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却难以传递和内化。只重视显性知识而忽略缄默知识的 教学虽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做题,却不能教育学生直面自身 的问题去“利而用之”。显性知识对个人的影响是一时的, 显性知识背后缄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却是 一世的。[ wwW. dY1w.net 第1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 心理教育论文服务] 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情境性”教学资源,吸引学生自 觉而有兴趣地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引导学生 在情境活动中丰富和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有意识地促进书 本知识与自己缄默知识相互作用、融合,使其内化为一种潜 移默化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既有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 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