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曲的选择 选择乐曲的目的是便于学生练习和掌握打击乐的节奏, 因此应该秉承节奏感较强、旋律活泼明快,乐句清晰、结构 较规整的原则去选择乐曲。节拍多选择二拍子和四拍子。如 选择的是歌曲,则要求歌词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识记节奏。
如果教学对象是幼儿和儿童,则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喜 欢的歌曲,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如果教学对象为初高中甚至大学生,因其已具有一定的音乐 理解力,可在上述原则基础上相应增加难度。
二、节奏的创编在打击乐的节奏训练中,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式是遵循 乐曲的节拍进行练习。该方法的优势是学生较容易操作,也 能有效地烘托出氛围。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完全一 致的节拍型的练习形成的和声层太单调;
二是容易忽略音乐 的发展,这样易造成以打击乐为主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失去音 乐本体的意义。为突出节奏教学的特点,在设计时可以有如 下两种方法。
(一)叠加法 简单说即是通过不同声部间的依次进入最终达到一个 节奏丰满、音响丰富的和声效果。1.节拍的进入(以四二拍 为例)首先进入的是规整的拍子,因为拍子就如心跳和脉冲 一样是稳定不变的,学生容易把握,且拍子的进入能确定乐 曲的速度,给学生以稳定感。2.重拍进入该声部的进入使二 拍子的强弱规律自然出现。即此时出现的是拍号,这样的设 计对学生而言是自然的,不用过多强调拍子的强弱,从音响 上就能判别的出,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
3.节奏的进入该部分是以固定节奏型的形式进入的,也可以 分声部进入。如分为如下④⑤两个声部,通过小组间的合作 最终达到节奏③的效果,且在强弱上较一个声部演奏的强烈、 清晰。4.装饰部分的进入。该节奏作为填充节奏型的形式出 现的,目的是使和声层更加丰满,还有推动其他声部行进的 作用。针对该条节奏的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的演奏,可 以设计为由两人(两组人)分开演奏,为稳定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可借助无实意语音来完成,八分音符用“蹦蹦”代替, 十六分音符用“啪啪”代替。实际演奏时一人演奏“蹦蹦” 的音,一人演奏“啪啪啪啪”的音。这样的方法既能解决学 生对复杂节奏演奏时的不稳定、不准确性,又能提示学生时 刻注意自己所演奏的节奏的出现,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对 音乐的关注,提高其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在与音乐配合时, 以上各节奏可以反复进行,也可以根据乐曲的结构设计出与 之对应的节奏型,这样的练习即是对打击乐节奏的练习,也 是通过打击乐来感受乐曲结构的练习。如对A-B-A三段体曲 式结构的学习就可以采用上述节奏中的两条分别对应曲式 结构中的A-B,设计出以不同的节奏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能较容易地掌握曲式结构的划分。
(二)拆分法 拆分法是与叠加法思路相反的编配方法,其方法是将一 条较复杂的、完整的节奏,拆分几种节奏型,分组演奏。如:
1.抽取式的拆分法,可拆分为以下三个声部单一的节奏拆分 为几个声部没有特定的规则,可以参考所选择的乐曲的风格 和节奏进行拆分。2.纵向拆分法,可拆分为以下两个声部, 由两个声部协同完成,锻炼学生的音乐注意力。
三、打击乐器的选择 打击乐乐器的选择是节奏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乎最终 的音响效果。奥尔夫打击乐分为皮革类、板类、散响类和金 属类。皮革类乐器中的大鼓,因其敲击部位不同,产生出不同的音色:敲击鼓面的中心位置发出浓、厚且延音较长的声 音,这样的音色适合出现在强拍的位置。敲击鼓面的边缘部 位发出稍脆、薄,且延续音较短的声音,该音色适合出现在 弱拍的位置。敲击鼓的边框,获得更脆、更硬、更短的声音, 此时的音色可以跟板类乐器一起出现。因此鼓的选择是依据 所需的音色,选择不同的敲击部位来确定其在节奏中出现的 位置。铃鼓兼具鼓和铃的声音。其敲击方法除可以按照大鼓 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鼓身撞击身体的关节部位(如肩、肘、 膝等),能发出具有明显的铃的特征的声音。另外还可以通 过力度的变化获得或激动或轻柔、安静的音色。木质乐器多 用双响筒、响板、木鱼等。这类乐器声音响亮、短促没有延 音,又因其操作灵活适合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不连续 十六分音符等节奏。散响类乐器具有音色清脆的特点,缺点 是声音不集中演奏较短促的音符时有不稳定感,如果在其他 声部休止时演奏十六分音符,因为有声部间的相称,演奏效 果很好。金属类乐器因其音色明亮具有震撼性,多作为点缀 性的节奏音响出现。如要得到丰富、清晰的打击乐效果,则 要根据打击乐器的质地和打击部位的不同合理配置其在节 奏中的具体位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