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零为整 变零为整就是变零碎的简单问答式为主问题引导思考, 避免无效问答或浅问答,从而导致课堂师生对话无效。过多 的提问易使课堂支离破碎、碎问碎答而缺少整体感和思维的 深度与广度,也容易造成思维倦怠。整体设计问题是问答式 教学的主要策略。整体设计问题主要是看问题是否能涵盖相 对比较宽泛的教学内容,是否能体现教学重点和核心内容, 问题的指向是否集中为唯一答案,是否具有思考的空间和自 由,是否可以多角度思考和回答。
如有位教师在教《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时,问了如 下问题: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是谁? 季羡林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主张看闲书?你们在课外经常看闲书 吗?什么是三贯通?……一节课下来,教师大概提了二十多 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似乎没有给学生和听课者一个深刻的印 象。归结起来是执教者的问题太零碎,如果结合本课是略读 课文的特点,设计两个主问题:1.本课小苗与大树交流了哪些问题? 2.文中的小苗和大树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充分读书,然后交流,应该会使师生谈 话更有效,课堂更高效。
二、变问为演 变问为演即变提问为角色扮演,从而使师生对话有效。
语文阅读心理学表明,赋予学生一定的文本角色,容易使学 生真正进入文本描绘的情境,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促 进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如何才能读出文章的丰富内涵, 读到文字背后的东西,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赋予学生以文 本角色,使学生真正以主人公的心态进入文本,进入事件, 进入主人公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情动,学生的 语言才是情感的语言、智慧的语言和真正的内心语言。
牛顿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们 甚至可以说,给我一个角色,我可以走进任何文本,走进任 何人物。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新型玻 璃》,一位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表格——玻璃的名称、特点、 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表格逐段学习,深入了解每种玻璃 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而另一位教师则是先 弄清楚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然后以夹丝网防盗 玻璃为例,重点学第一自然段,再让学生根据对这一“例子” 的学习,自学后面的2—5 自然段,以“我是玻璃”的口吻 进行自我推销。学生在推销的过程中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对说明方法的运用,还有推销俗语等的训练,这节课也自然而然在这一角色扮演的环节中达到了高潮。不言而喻,这 两节课中,后一节收到了好评。
三、变答为问 变答为问就是变学生被动回答为主动提问,改变问题的 呈现方式,使师生对话有效。有人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 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经找到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如果说过程与方法比结果更重 要,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问自探中自主成长。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质疑 方法非常重要。在预习本上把自己对于词语、课文句子的疑 问及时记录下来;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质疑,引导学生 在意见分歧点、在理解课文的关键点质疑、讨论交流。然后 罗列学生的众多问题,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迅速解决,教师 也可拾取关键问题而展开教学。
在执教《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在 不同环节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研读文 本、交流探讨,从而解决问题。比如,质疑课题,看着这个 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了问题:科利亚的木匣是怎 样的? 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然后让学生迅速找到木 匣子装的是什么东西,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而学习相关的句 子,学生学得自然,学得投入。
又如,围绕“埋木匣,你们想明白哪些问题”?呈现以 下教学片断:生: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怎样埋木匣? (教师板书:为什么埋?怎样埋?)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怎样解决呢?下面请大家 读课文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生轻声读书。) 师: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同学读书非常认真,谁先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回答“为什么要埋”? (在学习中学生能紧紧抓住文本研读课文,学得有滋有 味。) 四、由问为用 由问为用即为由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使师生 对话有效。笔者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有一个片断:
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倾听教师深情朗读边想象画面,完 了,笔者问他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全班一片沉默。于 是笔者慢慢引导:“我看到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 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笔 者先抛出了一块“砖”。为了引出“玉”,再次让他们闭眼, 跟随笔者一起诵读《泊船瓜洲》。当笔者再次问道“你看到 了什么”时,学生的手已经像新生的竹笋次第举起来了。
“我看到了柳树姑娘在梳理自己的长发,燕子‘唧’的 一声便从这边的电线上飞到了那边的田埂上。” “我看见了农民伯伯在赶着黄牛春耕,小鸟在他们头上 唧唧喳喳地叫着。”…… 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诗意的琴弦被教师拨动了,加深 了对诗歌所描绘情境的感悟,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说明学 生已经理解了“绿”字的妙处,将平时的语言积累活化为课 堂语言,使课堂师生对话有效有趣又有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课堂问题呈 现的方式,变零为整、变问为演、变答为问、由问为用可以 使师生对话有效,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