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情人节 > [力推联校网教共享优质资源]一八联校

[力推联校网教共享优质资源]一八联校

来源:情人节 时间:2019-10-17 07:55:14 点击:

力推联校网教共享优质资源

力推联校网教共享优质资源 编者按 教学点网校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是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村教 育质量、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有益探索。教学点网校试点作 为湖北省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省教育厅年度重点工 作,对于解决教学点师资匮乏、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模 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咸宁市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浪潮,在“联 校走教”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相互联 合的学校、教学点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探索出一条后发 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联校网教”新路。

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共享平台。咸宁市投入资金2亿元, 初步完成咸宁市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基础工程,教学点数字 教育资源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71所 学校开展“联校网教”,其中建成“听课教室”58间、“主 讲教室”18间。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引进三大 电信营运商参与教育信息化网络光纤接入工作,宽带网络接 入率达到90%。目前,全市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的比例 达到53%。2016年,为100所偏远山区教学点配备教育信息化 终端设备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运行机制。市县教育局分别成立“联 校网教”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各县市区教育局 组建“联校网教”教学教研专班,建立教学管理、教学效果 专项评估机制,保证“联校网教”常态化。全市进一步整合 政策资源,健全“联校网教”运行保障机制,重点从硬件软 件、教学环境、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绩效评估、机制体制 等六大方面进行建设与完善。咸安区建立“政府主打,教育 配套,学校自筹,社会捐助”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

崇阳县大力推进教师开展网教,做到进课程表、进工资表、 进考核表。各联校严格按照统一课表、时间上课,统一课程 效果评价标准,统一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评价和评先表彰评价 体系,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大力推进网 络教研,逐步建立“联校网教”全市统一管理系统和技术维 护体系,全市统一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互通,搭建 全市统一管理维护平台,做到“一强化 三统一”,即强化 政府行为、发挥市场作用,资源统一管理、课程统一安排、 教研统一开展。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品牌。坚持“一县一品牌、一 地一特色”,探索多种“联校网教”模式。一是分散式“联 校网教”模式。如:通山县主要在乡镇中心校与周边教学点 进行“联校网教”,着力解决开齐课的问题。二是集中式“联 校网教”模式。如:崇阳县集中优秀教师把偏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音乐、美术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开好,帮助提高全县 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专递式“联校网教”模式。

如:通城县对互动性要求不高且缺乏专门教师的课程,如生 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县中心学校建一间主播教 室同步对全县“联校”学校学生进行授课,开好特色课。四 是同步式“联校网教”模式。咸安区打破原有的学校隶属关 系,将城区优质中心学校与各教学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实 体建制不变、基于网络架构”的虚拟数字校园,通过“同步 课堂”方式解决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问题。

突出应用实践,促进均衡发展。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 用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 工作,近两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推进“学习空间人人 通”应用。全市教师85%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 市初中学生68%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展“名师 课堂”应用,收集整理全国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本地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开展“联 校网教”的教学点80%可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
偏远农 村学校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学 质量。从“联校走教”到“联校网教”,减轻了走教教师的 教学负担,让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上,师资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开展“联校网教”,让 教学点同步拥有了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全市 中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的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应用,促进各级各 类“联校”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